词条 | 李自成行宫 |
释义 | § 简介 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行宫是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国后,其侄李过奉命回米脂修建的。行宫依山据险,前后2层90级台阶,将秀丽别致的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阁联结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巅。在山顶一块空阔的平地上建有巍峨、富丽的启祥殿和兆庆宫。其建筑雄奇挺拔,气势壮观。[1] § 特色 李自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陕北、米脂人民的无上光荣。至今,李自成行宫以它奇妙的结构,严谨的布局,成为一处别具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群和富有园林风貌的游览胜地。 沿着石板铺成的古老街道步出米脂县城北门,眼前就会出现一座雄奇挺拔的山峰,这就是盘龙山。山峰上坐落的李自成行宫依山势起伏修建,一幢幢楼台叠峙,亭殿交错,如巨龙盘卧,从山脚下直上山巅。行宫外环以灰色砖墙,典雅、庄严,不禁使人心旷神怡,暗暗称绝。行不远,即至盘龙山脚,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气宇轩昂的亭阁。只见八卦亭(又叫梅花亭),凌空欲飞,一颗硕大的国冠像宝珠一样地嵌在中央,照耀八方。 八卦亭的对面是一座乐楼。乐楼背面直立,前呈弓形,下由四柱支撑,在建筑结构上很是别致,给人一种劲秀的感觉。厢楼在乐楼两旁,排列有序。这几处建筑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小天地。绕亭东行,是一条陡峭的石阶,斜斜地上山而去。旁立一座石碑坊。 石碑坊。上刻有石人、石马,正面是一副对联,上联是“灵区直移蓬莱景”,下联是“福地还开兜率宫”,道教气味颇浓。再走几步,是两根冲天而起的旗杆。过了旗杆,又是一条陡峭的石阶,好像是从山上甩下来的一条云梯。上了石阶也就进了“二天门”。两厢各有偏殿与阁楼。进了“二天门”还要通过一条向上的石拱道,在南道尽头蓦然抬头,眼前就变得豁然开朗,这才进人了建筑的主体部分。环视前后,只见凌空而起的玉皇阁,富丽堂皇的启祥殿、兆庆宫以及钟、鼓二楼,一座座错落有致,规模宏大。 尤其是启祥、兆庆两座正殿十分庄严,廊腰漫回,画梁雕栋,金碧辉煌。盘龙山,原名马鞍山,山上原有明嘉靖年间建造的真武庙,李自成行宫就是在这座真武庙的基础上改建的。 据《明史》记载,李自成起义后曾先后两次回到家乡。一次是在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四月,李自成起义军活捉了延绥总兵俞脚霄、打败明军后在延安开过庆祝会。北上回到米脂,驻兵马鞍山。传说米脂百姓见李自成归乡,无不欢声载道,纷纷头顶香炉,手提酒浆,如迎王师、为不惊扰父老乡亲,他下令不许攻城,并亲临城下,唤出知县边大授,对他说:“此吾故乡也。勿虏我父老。”随后又留下白银3万两,让其重修文庙,兴办义学,培养家乡人才。 这次回乡,还吸引了一大批绥、米健儿参加义军,如刘芳亮、刘体纯、任继忠等人都是这次参加的。正待大举南下之际,忽接到闯王高迎祥不幸牺牲的消息,全军悲恸,遂聚集于马鞍山中军大营中告天祭地,共同拥戴李自成继承了闯王称号,整军奔赴甘肃。[2] § 人物介绍 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第二次归乡是在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其时他已经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就在头一年,明毅宗朱由检旨命米脂知县边大授刨毁了李自成在三锋背山的祖坟,并焚烧尸骨,扬言已斩断了闯王家的“龙脉”,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为报毁坟扬骨之仇,重建祖莹,闯王命侄儿李过统兵3万,回师米脂先行做准备祭陵等事宜。回米脂后,李过见城北马鞍山后有群山环抱,前有无定河回绕,龙盘虎踞,气势雄威,便仿承天府的式样,将山上原有真武庙改建为闯王行宫,以恭侯闯王驾临。行宫修成后,整个建筑更加威武显赫,公然帝王居址。是年十一月,闯王亲率大军回故里参加祭奠,“戌马万匹,旌旗数十里。”沿途百姓扶老携幼,欢声雷动,以迎闯王。到米脂后在行宫前下马,闯王见行宫地势雄伟,建筑庄严,心中十分欢喜,遂赐名为“盘龙山”,行宫正殿为“启祥殿”,后殿为“兆庆宫”。并在乐楼唱戏3天,与民同乐。 如今,一座玻璃钢制作的闯王铸像安置在正殿之中,那炯炯目光,凝视着远方,似乎在闪烁着希望之光;那铁浇铜铸般的头颅,不屈地略略昂着,显示出一付英武的凛然之气来。站在雕像前,让人不禁缅怀起他那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这一别具风格的木建结构群,由于历代重视保护,至今保存完好。现已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游览。 § 历史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马踏幽燕、定鼎京城”,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政权———“大顺朝”,是我国自秦代以来2000多年间80多次农民起义中最著名的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毛泽东对李自成的评价是“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日前,我有幸来到了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行宫,位于陕西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行宫依山踞险,近90级石阶将秀丽别致的乐楼、梅花亭、二天门和高达17米的捧圣楼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阁连接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巅,最后在一块空阔的坪地上建成雄伟富丽的启祥殿和北庆宫,势如伏龙,气度不凡。这个别具一格的木结构建筑群设计奇巧,布局严谨,富有园林风貌,是西北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行宫。盘龙山,原名马鞍山。明嘉靖年间,曾就山势修建了一座真武祖师庙,现有石碑数座记叙了真武祖师庙的建造历史。1643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突破潼关,到西安后,改西安为长安,称长安为西京,国号为“大顺”,住在原秦王宫。李自成率兵西进时回到米脂县祭祖,改延安府为天保府,改米脂县为天保县。李自成的侄儿李过奉命回米脂修建行宫和祖墓,他见马鞍山气势雄伟,便把真武祖师庙扩建为李自成行宫,从此把马鞍山改名盘龙山。 行宫建好后,李自成准备回乡祭祖,可是走到绥德四十里铺时却突然接到西安军情吃紧的消息,于是便星夜返回西安。第二年(公元1644年),起义军就失败了。李自成兵败后,清兵来到米脂,企图把大顺遗物全部销毁。为了把这座行宫保存下来,米脂的父老乡亲在行宫的启祥殿内重塑了真武祖师像,把行宫伪装成真武祖师庙,才幸免被焚烧的命运。[3] § 传奇 李自成行宫 《米脂县志》记载:三国时的天下美人貂蝉是米脂人;《绥德县志》记载:“才貌双全的吕布是绥德人。”历史上貂蝉嫁吕布,吕布戏貂蝉的故事成为后人百谈不厌的一个永恒话题。史书记载各异,且不去管它。但是,米脂的女子长得漂亮,绥德男子长得英俊,却是事实。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在陕北文化里关于这两个地名的记忆,很多情况下都让人在绕指柔与百炼钢的故事中产生无尽的遐想。不过,米脂的胭脂川里除了有貂蝉这样的国色天香,也出了李闯王这样的草莽英豪。 2009年5月初的一个黄昏,我们步行出米脂县城北门,看到盘龙山上一幢幢楼台叠峙,亭殿交错,如巨龙盘卧,从山脚下直上山顶。这就是依山势起伏修建而成的李自成行宫。站在盘龙山下,近在咫尺的李自成行宫宁静而华贵。闯王已逝,而行宫依旧。在夕阳的掩映下,一段尘封的传奇悄然走来。 “盘龙山” 明朝天启年间连续干旱,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宦官魏忠贤结党营私,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结果不仅没有减免赋税和徭役,反而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引起了很多地方的农民起义,比较著名的起义军首领就有高迎祥、张献忠、张存孟、王佐挂等。 自成幼时家境贫寒,勉强读了几年书,十多岁时给财主家放羊,为给地主还债,种过田,打过铁,当过驿卒。1630年,迫于生计向艾财主借债,因无力偿还,被打入死牢。后越狱杀死财主,投奔闯王高占祥。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吊死在皇宫后的煤山上,宣告统治了276年的明王朝结束。 盘龙山原名马鞍山,位于米脂城北门外,是一座独立的土石山包,因其形似马鞍状而得名。山南麓原有明嘉靖年间建造的真武祖师庙,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次年派他的侄子李过返回家乡,将原马鞍山扩建为行宫,是年11月,闯王李自成率大军回故里祭祖,见行宫地势雄伟,虎踞龙盘,遂赐名“盘龙山”。 该山东傍饮马河,南眺文屏山,西临无定河,北依印台山。山上建筑自上而下依形就势,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整个建筑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玉皇阁、启祥殿、兆庆宫等7部组成。楼台叠峙,亭殿交错,依山据险,构思奇巧,规模恢弘。 盘龙山上的建筑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先有李自成行宫,后有真武祖师庙。传说李自成兵败后,女真族入主中原,清廷下令铲除大顺朝全部遗迹,闯王故里的父老十分怀念这位家乡的英雄,不忍毁坏行宫,便抢先在启祥殿内塑了真武祖师泥像,将行宫改为真武庙,保存了行宫原有的规模。先有祖师庙还是先有行宫,成为后世又一个争论的话题。 变通之法 行宫建好后,李自成准备回乡祭祖,可是走到绥德四十里铺时却突然接到西安军情吃紧的消息,于是便星夜返回西安。第二年(元1644年)起义军就失败了。“闯王”兵败后,清兵来到米脂,企图把大顺遗物全部销毁。为了把这座行宫保存下来,米脂的父老乡亲在行宫的正殿、起祥殿内重塑了真武祖师像,把行宫伪装成真武庙,才幸免一炬。李自成自此以后,再没回到故乡米脂县。 据光绪《米脂县志·建置志·寺观》记载:“米脂柔远门(北门)外出蟠(盘)龙山下”修建的这处建筑,是一所“真武庙”,它创建于明成化年间。崇祯十六年(1573年),已在西安建大顺政权的李自成率军返回故乡,在此驻跸。因此,被人们又称其为“李白成行宫”。目前能找到最早记载“李自成行宫”的书籍是米脂文人李健侯写的《永昌演义》(1926—1930年创作,1984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365—370页写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李自成命李过率兵攻打延绥,并回米脂修复祖坟、改造马鞍山营房。李过回县后申饬知县征调民夫14000名、工匠2000名分头兴工,用45天时间完成祖坟、马鞍山营房两处工程。“马鞍山行营大殿五间,后殿五间,左右配殿前后共二十间,宫门二座……”不久李自成回到米脂,后来“……传令改马鞍山为盘龙山,正殿曰启祥殿,后殿曰兆庆宫……”,“李自成失败之后,清廷命令叫把大顺遗迹完全铲除,地方上人士觉得不忍将它毁坏,遂想出一种变通方法,在那大堂上塑一座真武祖师像,把这座行宫改为真武庙”。 揭竿与败退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有关研究者认为,陕西长期以来是社会矛盾的焦点。这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农民生活比其他地区更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这一地区又是蒙、汉、回民杂居地区,是激烈的民族斗争场所,各族人民与明朝统治者矛盾很深。因此,陕西地区成为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起义的地区。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赋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县农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他高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进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军起义的序幕。 1644年4月13日,率二十万军亲征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22日,吴军战败。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次日逃往西安。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归宿之谜 对于李自成的历史悲剧,早在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之时,毛泽东就向全党推荐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李自成失败后,他的归宿问题,300年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当前的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李自成在湖北与清军交战失利后,仅带28骑,奔往通山县九宫山,突遭以陈九伯为首的地主武装袭击而死,年仅39岁。赞同这种观点的有著名历史学家姚雪垠、谢承红、吴晗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李自成用金蝉脱壳之计,来到了湖南省石门夹山寺隐居为僧,直到69岁时圆寂。这种观点是依据1981年该寺发掘奉天玉和尚墓出土的许多文物,与当地流传李自成出家为僧的一些故事极为吻合,专家们又根据出土的碑石、墓砖上有关文字、图案等,推断出与陕北的风俗习惯有关,认为这个和尚极有可能是李自成。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破潼关,李自成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于明朝的地方武装杀死。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李自成脱逃后削发为僧,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出家,近年来也有研究者撰文指出李自成兵败后隐居到甘肃兰州青城一带。 据有关史料记载:李自成兵败后,究竟死于何时、何地?至今还是个谜。从1645年至今,300年来,翻开所有官私文乘、文录、谱牒、方志及野史,都找不到真正的说法,但归纳起来却有八种传说:一说死于黔阳罗公山;二说死于辰州九宫山;三说死于通城九宫山;四说死于通山九宫山;五说死于广西峡山;六说死于平阳;七说死于宜嶂莽山;八说死于禅隐湖南石门夹山寺。鉴于这种情况,在米脂的李自成行宫纪念馆中,暂以九宫山遇害和夹山寺禅隐两说并存建档展出。 § 交通 乘坐从榆林乘车到米脂行程约 2小时或乘坐西安到米脂的直达列车行程约 18小时,汽车费6元左右(单程)列车票大约50元左右(单程)。门票:20元 开放时间:08:00-18:0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