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台湾IDF战斗机
释义

§ 研制过程

台湾IDF战斗机

台先进战斗机计划1983年展开,战斗机定名为IDF(Indigenous Defence Fighter 自制防御战机)。计划总的目标是研究一种防御性的战斗机,针对目标为解放军大量装备的歼-7、歼-8战斗机和对地攻击飞机,力求在质量上取得优势。总研制计划称为“安翔计划”,内辖四个子计划,分别是空气动力和机体设计的“鹰扬计划”,先进发动机的“云汉计划”,飞行控制和航空电子系统的“天雷计划”,最后是自行研制空对空导弹的“天剑计划”。整个研制计划最终耗费超过10亿美元。 准备阶段中台方选定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为主要技术支持提供商,主要参与“鹰扬计划”。这使得IDF在很多方面有模仿 F-16的痕迹。

台湾在和通用合作前,是和丹尼尔公司合作的,以F-104G为基础发展,但后期构型有点类似当时为机密的F-117而被美国政府反对继续发展。其中F- 104M6是使用两台F404发动机。为什么会以F-104G为基础发展一架新机呢?就是考虑到自身的科技小平及时间的迫切性(当时台湾评估PLAAF九十年代会有J-8II,Mirage2000,甚至是F-16A。F-5E及F-104将不是对手。丹尼尔公司是由丹尼尔先生所率领,他在当时是已退休之 Lockheed副总裁;由于Lockheed当时已不再生产F-104,于是便授权他负责全球F-104之后勤保养工作。所以台湾便找他來合作发展F- 104。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装备的战斗机主要是F-5E和F-104,还有一些F-100战斗机。F-100是美国早期第二代战斗机,性能已经落后;F- 104是2倍音速的高空高速截击机,高空高速性能优秀,但格斗能力较差;F-5E则是美国用于国际军事援助的轻型战斗机,注重中低空机动性,具备多用途能力,但性能并不突出。在海峡对面,中国大陆开始装备米格-21/歼7战斗机,更加先进的歼8战斗机也已经试飞。越南战争的经验表明美国第二代主力战斗机 F-4不足以有效拦截米格-21系列战斗机,而F-5E的综合性能尚且不如F-4,F-104就更加老旧。台湾感到现有战斗机已不能满足防空需求,因而开始寻求解决方案。

越南战争的经验表明,F-4尚且不足以对抗米格-21系列战斗机,台湾当时的作战飞机就更是不堪,此时美国空军已经用第三代战斗机F-15、F-16淘汰在越战中表现不理想的第二代战斗机 F-4“鬼怪”。第三代战斗机的特点是推重比大,机动性好,在保证了超视距攻击能力的同时强调视距内空战能力,与第二代战斗机有本质的区别。台湾一开始先寻求向美国购买F-16A/B战斗机,遭到美国拒绝,于是台湾在继续寻找购买渠道的同时开始研究自行研制战斗机的可能性。台湾航发中心的超音速战斗机计划于1978年夏季提出,由于这是台湾自行研制的第6种飞机,因此该机的项目编号为XF-6。航发中心随即开始展开预研,而最重要的就是先确定能找到什么样的发动机(通常设计飞机是根据飞机的性能要求估算大致的重量,随后确定需要什么等级的发动机,然后确定大概的方案,但台湾在发动机上是一片空白,因此能找到什么样的发动机反而成了决定性因素)。J-85发动机

出乎台湾的意料,发动机的渠道建立异常艰难。由于美国关于发动机的出口管理比较严格,需要确定发动机的使用方身份,而台湾的身份尴尬,连正在使用的J-79和J-85都无法单独获得(分别为F-104和F-5E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航发中心开始考虑先用现有的J-85和J-79库存发动机开展研究。由于台湾空军对战斗机的主要战术要求为能够有效拦截大陆的歼7、歼8战斗机,因此对飞机的加速性能和最大速度要求较高,最大速度指标定在2.3M。J-85属于尺寸和推力都比较小的发动机,而飞机的加速性能和最大速度和发动机关系较大,因此凭借 J-85想达到空军的指标较为困难。航发中心认为凭借当时的技术积累,用J-85搞双发战斗机不会超过F-5E的水平,而三发布局则过于复杂,可操作性不高,因此最终决定在J-79的基础上展开研究。1978年年底,XF-6战斗机正式获得台湾“国防部”的资金支持,项目名称为“鹰扬计划”。

“鹰扬计划”开始后不久,正好有一个洛克希德公司的退休副总裁丹尼尔自己开了个顾问公司,到台湾来推销F-104战斗机的后勤维护方案,想从中牟利。台湾方面对于维护F-104并没有兴趣,但考虑到丹尼尔的背景,开始与之讨论协助设计战斗机的可能性。丹尼尔自然不愿放弃这个商机,于是立刻着手战斗机方案阶段计划的制定。1979年5月,丹尼尔给台湾带来建议书,建议按照三个阶段进行战斗机改进计划:第一阶段是飞机预研和制定总体发展方案,第二阶段改进F-104战斗机,第三阶段研制新型飞机。很显然这个建议书最大程度考虑了丹尼尔的利益,但和台湾空军的需求相差较远。

不过台湾也有自己的无奈,完全独立研制困难重重,其他的援助暂时又找不到,大约拖了2年后,丹尼尔还是拿到了台湾的合同。合同内仅包含原方案的第一阶段,合同期6个月,价值74万美元。

台湾IDF战斗机

此时对于航发中心来说,外部和内部条件已经和1979年不同。1981年美国正在讨论是否向台湾出售性能较低的F-16-79(安装J-79发动机)或F-20战斗机,这使得“鹰扬计划”多少受到一些影响,而此时台湾和美国加雷特公司关于 TFE-1042发动机合作的合约已经签订,为台湾自行研制战斗机多了一个选择。

1981年底,台湾的人员来到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丹尼尔开始利用洛克希德的资料和设备着手进行台湾的计划。此时正值北京向华盛顿抗议售台武器,因此台湾工作人员在洛克希德公司的行动受到了很大限制,而此前美国《航空周刊》曾报道台湾正在自行研制高性能战斗机,这就使得美国对台湾人员活动的控制更加严密,而丹尼尔关于技术援助的生意也基本做不下去了。1982年6月,丹尼尔向台湾提供了研究报告,包括作战分析、性能需求、飞机气动设计、飞机结构、原型机研制等五份计划。该报告建议台湾采取洛克希德研制U-2、SR-71等飞机的模式,将大量的试验放到原型机生产的阶段执行,这样可以保证进度并节约资金,该建议在台湾获得通过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付诸实际。但这么做其实存在隐患:战斗机的飞行性能要求较高,飞行速度和高度的区域和飞机姿态的变化远比侦察机等飞机复杂,因此一般而言战斗机的预研和论证需要做得比较充分,这样飞机的制造、试飞就会顺利一些,后来的事实证明IDF飞机确实因为前期工作不到位而引发了不少问题。与洛克希德的合作到此也算告一段落,不过台湾与洛克希德公司的瓜葛还未结束,10余年后收购了通用动力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台湾出售了150架F-16战斗机,从而严重影响了IDF的地位,颇具讽刺意味。 台湾IDF战斗机1982年对于“鹰扬计划”而言颇为重要,当年中美签署发表“八·一七公报”,美国承诺在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上,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并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销售,经过一段时间导致这一问题的最后解决。“八·一七”公报基本上断绝了台湾购买F-16或者F-20的可能性,这一方面使F-20战斗机项目失去了希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鹰扬计划”的地位——此时台湾已经别无选择了。

我们必须看清当时的国际形势才能明白美国后来的举动。20世纪80年代初正处于冷战的高峰期,对于美国而言,一个友好的能够在亚洲牵制苏联的中国对于缓解欧洲的军事压力非常重要,相比之下台湾的利益就不那么重要了,因此美国必须尊重中国大陆的意见;但美国还是要通过台湾牵制中国大陆。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下,美国并不向台湾直接出售武器,但却默许美国公司为台湾提供技术。

事实上在“八·一七公报”发布之前,美国公司就已经明白继续推销战斗机已经意义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诺斯罗普公司作最后的努力,试图以F-5G的型号向台湾出售F-20,而通用动力则开始和台湾研究共同研制战斗机的可能性。就在“八·一七公报”发布的同一个月,通用动力的技术人员来到台湾,开始详细的就研制战斗机进行商讨,此后航发中心与通用动力的联系日渐密切。9月,航发中心与通用动力达成初步协议,分四个阶段研制一种轻型战斗机:第一阶段,通用动力根据台湾的情况进行飞机的战术技术分析,提出方案;第二阶段,台湾研究通用动力的方案,决定继续XF-6的设计还是通用动力的新设计,通用动力提供必要的支援;第三阶段,台湾技术人员赴通用动力公司进行初步设计;第四阶段,通用动力派遣技术人员到台湾完成飞机的制造。

§ 设计风格

台湾IDF战斗机

IDF从总体上讲达到了设计目标,即对抗中国的J-7改进型和J-8改进型。很多人一听J-7和J-8就觉得它们很落后,台湾原先装备的F-104和F- 5对付它们已经绰绰有余了。但实际上,中国的J-7和J-8经过多次改进后的性能远非F-104和F-5可比拟。最新型的J-E/MG防空战斗机是相当优秀的。而中国已经开始J-7F的计划,更表明J-7依然有改进得余地。J-7F的进气道结果很象JSF的波音方案的设计。作为J-7的另一种改进型的 FC-1,估计其性能接近早期的F-16和MIG-29。中国的J-8及改进型其高空高速性能确实优异,要优于F-104。台湾军方早在80年代初就对中国的战机发展做出预测,从而决定研究制造IDF。

从其设计看IDF的用途是:(1)防空,做战对象是J-7改进型。(2)攻舰。依照 80年代初期的国际形式,台湾军方无法预测到,中国能够从俄国引进Su-27SMK这样的先进战斗机。所以从IDF以J-7改进型为做战对象来看,IDF 完全达到了要求。即使是中国的J-7最新改进型FC-1,估计其综合性能也是略优于IDF而已,而J-7E/MG则稍逊于IDF。 IDF 外行可以说是F-16和F-18的混血儿。类似于F-16的机翼设计,类似于F-18的机身设计。机载设备也大多是美械或仿美械。实际上,IDF是美国技术台湾制造。早在89年《航空知识》就详细介绍过IDF。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期里还介绍了J-8II。从《航空知识》的介绍中可以发现IDF的设计思想要比 J-8II先进。J-8II的设计依然停留在高空高速上,跨音速机动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改进。这也是中国战机设计的一大缺点。中国的超音速飞机设计技术大部分来自较老的MIG-21F13。IDF则完全依照国际上第三代战机的设计思想强调跨音速机动性能。再加上大量美国技术的输入,所以IDF的设计起点是相当高的。

§ 作战性能

但是从现在两岸空军对峙的情况看,IDF是最差的飞机。首先,中国空军已经抛弃了J-8的改进计划,而代之以Su- 27SMK/J-11计划。不要说IDF根本不是Su-27SMK的对手,就是幻象2000-5在空战中也不是Su-27SMK的对手,F-16和Su- 27SMK的空战交换比估计是3:1。其次,IDF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和它的设计中的对手J-7E/MG交手。估计中国只会将J-7E/MG用于截击用途。除非台湾空军用IDF去攻击中国的地面和海上目标才有可能碰上J-7E/MG。但在这种情况下投入空战对IDF来讲是不幸的,因为只带了近距空空导弹的 IDF和J-7E/MG进入格斗空战后占不到太多的便宜。再说J-7E/MG似乎只是一个过渡,至于中国下一代的J-10,IDF更是无能为力。一般的估计是,J-10的生产型的性能略优于台湾空军的幻象-2000-5。即使是中国用于出口的FC-1,其性能也要比IDF稍微好一些。所以在未来的台海大战中IDF的用途将十分有限。台湾IDF战斗机

IDF最吃亏的地方是发动机。根据《航空知识》上的介绍,IDF使用的是非加力发动机。这在现代战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这个缺陷严重限制了IDF的设计性能的发挥。而且IDF的设计使它不能使用F404/414这一量级的发动机。象IDF这么小的战机还要装两台发动机真是有点莫名其妙。即使IDF换装加力式发动机,由于固定式进气道的限制,超音速性能之差可想而知。而且IDF的发动机的推力级别不在世界军用发动机主流产品的范围内,不会很先进的。

从现在两岸空军的情况看,IDF作为防空战机恐怕有点勉强。中国的Su- 27SMK/J-11实在是太强了。若是用IDF对付JH-7,那就好多了。不过,中国有可能大量装备FC-1用来消耗IDF。IDF在超视距和缠斗上比 FC-1都没有太大的优势。IDF作为对舰攻击机还是满好的,但要比JH-7差,这主要是IDF太小了。而且IDF在台湾海峡反舰的时候还要时刻提防J- 7E/MG这些虽然过时但是有效的截击机。由于这些“破”飞机是中国安全自产的,它们在数量上占优势将是不可避免的。IDF要进行精确对地攻击则需要很多的改进,况且台湾还买了150架F-16。对于这150架F-16,鄙人认为它们完全是攻击性的,很可能在战争初期用来空袭中国的机场等纵深目标。至于IDF则很可能用作空中火力支援,战术遮断,具体的讲就是反登陆。从这个意义上讲IDF和Q-5(强-5)的使命大致相当。

不过在实战中,IDF扮演的角色可能很多,但有一点可以保证,IDF演哪个角色表现都不会太好。

空中优势:不如Su-27SMK/J-11

截   击:不如J-7E/MG

纵深打击:不如Su-30

反   舰:不如JH-7

战术遮断:不如Q-5(中国的Q-5M有全套激光瞄准与制导设备)

总体来说IDF华而不实,样子货。不过总算是台湾第一种“自产”的战机。而且从对付J-7和J-8改进型上讲还是成功的 。

§ 发展现状

对航发中心的技术人员而言,现在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速度”。超音速战斗机的设计与亚音速飞机不同,超音速飞机的阻力主要是激波阻力,而亚音速飞机的阻力主要是摩擦阻力和诱导阻力。台湾的飞机设计人员没有实际接触过超音速飞机的设计,对于超音速飞机产生激波时的气动状况缺乏了解,所拥有的知识主要来自书本理论;另外航发中心对于在超音速状态下工作的发动机也不了解,如何设计进气道才能保证发动机在超音速时正常工作,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此时航发中心已经建造了一个低速风洞,台湾中山科学院也制造了一个小型超音速风洞,气动外形的试验工作由此展开。最初的XF-6采用了类似幻影2000战斗机的无尾大三角翼鸭式布局,进气道为带激波锥的多波系进气道。该方案相对而言技术较为成熟,已经有过成功使用经验,相对于苏联的米格-21类型的机头进气高速机设计而言,这种设计能够为飞机安装口径较大的雷达,有助于提高飞机的作战性能。

不过对于航发中心的技术积累而言,即便是这个设计也有很大风险。首先,虽然严格地说这种布局不能算鸭式布局(幻影2000的鸭翼主要是提供了部分配平能力和俯仰能力),但鸭翼与主翼近距耦合仍然带来了明显的涡升力作用,随之而来的就是飞机抬头趋势明显。在20世纪70年代末,鸭式布局涡系控制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国际航空界对鸭式布局飞机的控制特性尚且积累不多,更不要说台湾了。其次,台湾没有制造大三角翼高速飞机的经验,一方面不了解大三角翼飞机的气动特性,另一方面也没有制造经验。高速飞机对于飞机的强度和材料要求较高,没有经验的设计往往会在实际制造中存在超重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不论台湾采用什么方案都会存在。此后航发中心还提出过XX-101/XX-201/XX-301/XX-301S等几个方案,都是类似的无尾双三角翼布局,旨在突出高速性能。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基本可以说台湾当时是不具备独立设计高速战斗机的能力的。[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