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斐迪南二世 |
释义 | § 斐迪南二世(阿拉贡) 斐迪南二世(阿拉贡) 通过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婚姻,斐迪南二世实际上是统一的西班牙的第一个国王。 简介 斐迪南二世(1452-1516)卡斯提尔国王、阿拉冈国王。斐迪南作为阿拉冈王子,1469年与卡斯提尔王位继承人伊莎白拉公主结婚,1474年与伊莎白拉一起登上卡斯提尔王位。1476年,葡萄牙国王阿尔丰沙五世为支持其妻、卡斯提尔公主胡安娜继承王位,率军入侵卡斯提尔。危急时刻,斐迪南率阿拉冈军队赶到,在托罗战役中打败葡萄牙军队,巩固了对卡斯提尔的统治。1479年斐迪南又继位阿拉冈国王,卡斯提尔和阿拉冈合并,基本形成西班牙国家。1492年,斐迪南和伊莎白拉亲率大军进攻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后据点格兰纳达,经长期围困后,攻陷了这一要塞。1495年又迫使法军撤出那不勒斯,1504年斐迪南兼任两西西里国王,统治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1512年合并那瓦尔王国,最后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斐迪南以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与伊莎白拉女王一起创建了西班牙国家,并最后完成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 功绩 1、缔造统一的西班牙 斐迪南二世为阿拉贡国王胡安二世之子。1468年他被父亲任命为西西里国王,作为他与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四世的异母妹妹和继承人伊莎贝拉结婚的准备。1469年10月19日,斐迪南与伊莎贝拉在奥卡尼亚结婚。1474年伊莎贝拉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后,宣布斐迪南为她的共同在位者。在伊莎贝拉登上王位之时,卡斯蒂利亚的封建内讧如火如荼;他们立刻与支持另一位公主胡安娜·拉·贝尔特兰尼哈的贵族展开了内战。直到1479年打败了胡安娜的丈夫、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结束内战后,伊莎贝拉的王位才得以巩固。当1479年斐迪南二世继承阿拉贡王位,尤其是1492年征服了格拉纳达之后,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和西班牙其它许多独立领地的王冠以家族联盟的形式联合了起来。这是自8世纪以后西班牙第一次出现统一的政治实体,虽然直到18世纪有许多地区还是名义上独立的。 2、强有力的统治 斐迪南二世即位后的第一个成就是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伊斯兰教国家格拉纳达(1492年),从而结束了西班牙历史上的收复失地运动。在同一年,斐迪南二世下令驱逐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犹太人,并派遣哥伦布出海探险,这次航海最终发现了美洲大陆。根据1494年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欧洲以外的世界被卡斯蒂利亚和葡萄牙两国延一条穿过大西洋的不存在的经线瓜分。 斐迪南二世统治的西班牙与法国的关系很少是和睦的。1493年,他根据与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签订的巴塞罗那条约吞并了鲁西永和塞尔达涅。此后他一直与查理八世及其继承人争夺在意大利的利益,导致一场长期无结果的意大利战争。1494年查理八世入侵意大利并赶走了那不勒斯国王阿方索二世,后者是斐迪南二世的侄子。斐迪南与主要的意大利城邦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结盟,于1496年迫使查理八世完全从意大利撤出,并把阿方索二世之子斐迪南二世推上那不勒斯王位。1501年,那不勒斯的斐迪南二世去世,王位由其叔父费德里科继承;然而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查理八世的继承人路易十二签订秘密条约瓜分了那不勒斯。路易十二获得坎帕尼亚(包括那不勒斯城本身)和阿布鲁齐,而斐迪南获得普里亚和卡拉布里亚。这个协定转眼就瓦解了。1504年,斐迪南二世的大将冈萨罗·费尔南德斯·德·科尔多瓦从法国人手中夺取了那不勒斯。 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孩子包括疯女胡安娜和阿拉贡的凯瑟琳。她们分别与奥地利大公腓力和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结婚(后者为再婚),前者的婚姻直接导致了斐迪南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庞大帝国。 1504年斐迪南二世的妻子伊莎贝拉去世,胡安娜继承了卡斯蒂利亚的王位。斐迪南二世在胡安娜与丈夫在尼德兰居住时一直以摄政形式实际管理卡斯蒂利亚,现在他准备利用胡安娜精神失常的机会将摄政权力永久化。但他的图谋被深深畏惧他的卡斯蒂利亚贵族制止了,他们宣布胡安娜的丈夫为国王腓力一世,为此几乎引起内战。然而腓力一世在1506年突然去世,他与胡安娜的儿子奥地利的查理年仅6岁,斐迪南二世的摄政于是合法化了。 1508年战火再度在意大利燃起,这次斐迪南二世,路易十二,马克西米连一世以及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结成了反对威尼斯的康布雷联盟。由于利益无法调和,以及对法国意图的普遍怀疑,这个联盟很快便瓦解了。一个包含意大利诸多势力的针对法国的神圣联盟取而代之。 斐迪南二世高度关注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的扩张。1509年,他派遣卡斯蒂利亚军队侵入北非,企图削弱当地的穆斯林政权。 1511年11月斐迪南二世与女婿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签署威斯敏斯特条约,许诺两国将在与法国的斗争中尽一切力量互相援助。1512年,斐迪南二世强行将纳瓦拉的南部并入西班牙,尽管这个王国已经由法国封建主统治了几个世纪。在意大利斐迪南的事业也一帆风顺。1513年,神圣联盟的军队将法国力量逐出米兰,把这个城市重新交给残暴的斯福尔扎家族统治。不过两年后法国人又再次征服了米兰。 1516年斐迪南二世去世,留下一个堪称欧洲第一强国的西班牙。他被安葬于格拉纳达的皇家礼拜堂。 3、建立专制制度 斐迪南二世是西班牙专制制度的创始人。他最大限度地削弱贵族和城市的力量,从而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国王一人手中。贵族被禁止私自铸币和参与议会表决,而议会本身就蜕变成国王的傀儡,并且不再定期召开。斐迪南二世自己兼任西班牙有势力的卡拉特拉瓦骑士团大团长,该组织与教会有密切关系。1486年,斐迪南颁布瓜达卢普敕令,该敕令禁止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农奴制,并将领主的司法权收归国王。 4、天主教徒斐迪南 斐迪南二世是真正热情的天主教徒,他不遗余力地推行亲天主教的政策。1480年,斐迪南夫妇在卡斯蒂利亚建立了审判异端的宗教裁判所,成为持续几个世纪的宗教迫害的开端。1492年颁布的驱逐犹太居民的命令及其后对犹太教信徒和伊斯兰教信徒(摩尔人)的歧视、迫害政策对后来西班牙的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了损害。 由于斐迪南二世将法军逐出那不勒斯的功绩,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1496年12月2日宣布他和伊莎贝拉为“天主教国王”。此后他便以“天主教徒斐迪南”的称号著称于世。 5、驱逐犹太人 1492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下令驱逐境内的所有犹太人,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二世立刻派遣奥斯曼海军到西班牙,把那些被西班牙驱逐的犹太人安全地送到奥斯曼帝国。巴耶塞特二世把犹太人安置在帝国各个省内,并向帝国各个省下达命令,帝国各个省要友好对待犹太人,禁止反犹,否则将处以死刑。其后,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二世写信给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的信中说道“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是个伟大的统治者,宁愿自己贫穷也要把财富赠送给别人,我实在是太需要这些人才了。”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巴耶塞特二世想法的正确,这些被西班牙驱逐的犹太人,把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带进奥斯曼帝国,增强了奥斯曼帝国的国力,1493年西班牙裔犹太人在伊斯坦布尔建立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一台印刷机及建立印刷机构,并相继出现了著名的犹太学者如:MordecaiComtino、SolomonbenElijahSharbiṭha-Zahab、ShabbethaibenMalkielCohen和MenahemTamar等名人 评价 对斐迪南二世的同时代评论主要来自马基亚维里,他认为斐迪南二世是背信弃义的君主的典型。但某些研究者却认为最符合马基亚维里主义的“典范君主”正是斐迪南二世,而不是契萨雷·博尔贾。 § 斐迪南二世(神圣罗马帝国) 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斐迪南二世FerdinandII(1578年7月9日~1637年2月15日)哈布斯堡王朝施蒂里亚支系的代表人物,曾任施蒂里亚大公(1590年~1637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20年~1637年在位)。他也是匈牙利国王(1618年~1625年,1620年被叛乱打断)和波希米亚国王(1617年~1619年,1620年~1637年)。由于他的不明智的宗教政策(狂热支持天主教,压制新教),导致了德国诸侯的公开反抗,从而引发了对欧洲历史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十年战争。 1、早期事迹 斐迪南二世为施蒂里亚大公查理二世之子,生于格拉茨。从1595年起,他接管本家族在施蒂里亚、克恩滕和卡尼鄂拉的领地。曾去罗马朝圣。由于自小接受严格的耶稣会教育,斐迪南二世表现为狂热的天主教信徒,对宗教改革活动持极端敌对态度;1598年他在自己的领地上率先压制一切非天主教信仰。 2、三十年战争 1617年,斐迪南当选为波希米亚国王。由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明显支持,他继承无嗣的马提亚斯皇帝的皇位和匈牙利王位几乎也成定局。斐迪南顽固的宗教政策引起了新教信徒的极度不安;在登上王位后不久,斐迪南就撕毁了皇帝鲁道夫二世颁布的在波希米亚准许宗教信仰自由的敕令。很快他在波希米亚便受到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反对。1618年5月22日,在布拉格发生了掷出窗外事件,成为波希米亚起义和整个三十年战争的开端。捷克贵族宣布废黜斐迪南二世,选举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五世为国王。 1619年皇帝马提亚斯去世,斐迪南二世顺利地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和匈牙利王位。匈牙利几乎立刻爆发了反对他的运动,在运动中斐迪南被废黜(1620年),特兰西瓦尼亚公爵贝特兰·哈波尔(他多少受到奥斯曼帝国的支持)当选为国王。借助天主教联盟(包括西班牙、波兰和巴伐利亚)的支持,斐迪南二世着手镇压新教徒的反叛活动。1620年11月8日,天主教军队在白山战役中取得胜利,彻底击败刚刚加冕的腓特烈五世的捷克军队及其支持者。腓特烈五世被迫逃往尼德兰,他的领地遭到皇帝的主要后台西班牙人的洗劫,而天主教联盟的领袖之一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一世则取代了他的选侯地位。同时在匈牙利,贝特兰·哈波尔的政府也宣告倒台,斐迪南二世重获王位,但是反抗他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626年。复辟的斐迪南二世着手建立天主教会在这两国的统治地位:通过削弱议会的权力,他在波希米亚实际上实行的是占领军统治。斐迪南二世下令奥地利和波希米亚的新教徒强制性地皈依天主教。但是,德意志的新教王公们早在1618年即已组成抵制皇帝此种努力的新教联盟;他们将与斐迪南二世进行一场长期斗争。 与新教联盟的战争使帝国开支剧增。到1625年,尽管有来自西班牙和教皇的资金支援,斐迪南二世仍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就在此时他得到了三十年战争中最具威力的人物之一、捷克豪强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的帮助。瓦伦斯坦接受了帝国统帅的任命,附加条件是他的军队的维护开支完全来自他个人和在战斗中的劫掠。很快他组建起一支至少30,000人的队伍,并与天主教联盟军队的总指挥官梯里伯爵协同作战。瓦伦斯坦用这支军队在西里西亚和安哈尔特打败了新教联盟和鲁莽地介入的丹麦。 瓦伦斯坦和梯里的一系列胜利使斐迪南二世得以在国内大力推行反动政策。他于1626年镇压了上奥地利农民起义,然后在1629年颁布了所谓归还教产敕令。根据该敕令,自1552年以来被世俗挪用的所有天主教会财产都须无条件归还。然而,天主教势力的扩张最终导致信奉新教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直接进入德国。 由于来自天主教联盟其他领袖、尤其是深受宠信的巴伐利亚选侯马克西米连的猜忌,斐迪南二世于1630年解除了瓦伦斯坦的职务。结果在瑞典人打击下,天主教军队遭到连续的惨重失败。梯里于1632年阵亡,迫使斐迪南二世重新起用瓦伦斯坦。瓦伦斯坦在要求更多权力并获得满足之后开始领导军队。1632年11月在关键的吕岑战役中,虽然瓦伦斯坦的军队失败,但瑞典人的天才领袖古斯塔夫二世阵亡了。接下来的发展十分戏剧化:在1633年战事显然没有确定结果时,瓦伦斯坦谋求与瑞典人会谈。1634年,很可能是由于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连的怂恿,也许是斐迪南二世本人的意愿,瓦伦斯坦被指控叛国并被其下属刺杀了。 1635年布拉格和约的签署标志着斐迪南二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由于瑞典筋疲力尽和萨克森选侯约翰·乔治一世的驯服,斐迪南二世几乎快要在整个帝国实现他的目的。但是迄今为止一直站在幕后的决定性力量法国的公开介入打碎了这一梦想。斐迪南二世于1637年去世,他的儿子和继承人斐迪南三世将承担三十年战争的真正后果。、 3、家庭 妻子: 巴伐利亚的玛丽亚•安娜,1600年结婚 埃利诺拉•贡萨加,1622年结婚 子女(全部为第一个妻子所生): 克里斯蒂娜 卡尔 约翰•卡尔 费迪南德三世 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 塞西利亚•雷纳塔 利奥波德·威廉,奥地利大公 § 斐迪南二世(托斯卡纳) 斐迪南二世·德·梅第奇 斐迪南二世·德·梅第奇(意大利语:Ferdinando II de' Medici,1610年7月14日-1670年5月23日)美第奇家族的第五代托斯卡纳大公(1621年—1670年在位)。 斐迪南二世是科西莫二世之子,斐迪南一世之孙。1621年冲龄即位,实权由他的祖母洛林的克里斯廷和母亲奥地利女大公玛利亚·马格达莱纳掌握。 1628年斐迪南二世亲政,他的性格温和,所以深受臣民的热爱,但也正因如此,他不是一个合格领主,他在位时期托斯卡纳再也无法在外国和教会的压力下保持独立。 他和维多利亚·德拉·罗贝莱结婚,有2个儿子: * 科西莫 (1642年8月14日 – 1723年10月31日),后来娶了路易十四的堂妹玛格丽特·路易·奥尔良 * 弗朗切斯科·马里亚·德·梅第奇 (1660年11月12日 – 1711年2月3日),红衣主教。 § 斐迪南二世(两西西里) 详见“费迪南多二世”词条。 § 相关词条 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三世 斐迪南四世 詹姆斯一世 詹姆斯三世 詹姆斯四世 詹姆斯五世 § 参考资料 1.http://www.wikilib.com/wiki?title=%E6%96%90%E8%BF%AA%E5%8D%97%E4%BA%8C%E4%B8%96&variant=zh-sg 2.http://www.whyandhow.org/cn/info/246733/scientist-biography.s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