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释义

§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 正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湖北、河南、陕西三省边界地区。亦称鄂豫陕苏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934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指示,红军第25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代理书记徐宝珊和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到外线创建新根据地。12月,红25军转战到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庾家河地区;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徐宝珊、吴焕先先后任书记、代理书记。此后,红25军在鄂豫陕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和武装群众,分配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

至1935年 5月,红25军先后取得蔡玉窑、文公岭、石塔寺等战斗胜利,曾攻占 5座县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在蓝田、柞水、镇安、山阳、旬阳、雒南、商南、郧西、卢氏等县和洋县华阳地区,建立了10个区、46个乡,314个村的苏维埃政府和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人口近50万,初步建成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同年2月、5月,中共鄂陕边特委、豫陕边特委先后成立。7月上旬,红25军采取“诱敌深入,先拖后打”的方针,在袁家沟口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旅,接着北出终南山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7月中旬,为配合中央红军和红军第四方面军北上,中共鄂豫陕省委率红25军离开鄂豫陕根据地西征,转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留在鄂豫陕边地区的中共鄂陕特委、豫陕特委合并为鄂豫陕特委,红军一部和地方武装编为红军第74师,在特委书记郑位三和师长陈先瑞、政治委员李隆贵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到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及红七十四师创立的革命根据地。

1934年,鄂豫皖根据地被敌封锁包围,苏区日益缩小,红军处境日益艰难,中央决定红二十五军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以求发展。1934年6月,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派程子华从红都瑞金去鄂豫皖根据地工作,程子华于9月到后传达了中央的决定和周恩来副主席指示,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河南光山县花山寨召开第十四次常委会,省委书记徐宝珊、副书记吴焕先、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等参加会议,省委决定: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徐海东任副军长、戴季英任参谋长、郑位三任政治部主任,省委随军行动,留红二十八军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红二十五军随后出发长征。在20多天的时间内,红二十五军长驱千里,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粉碎了几十倍于己之敌的围堵,几乎每日作战,顽强地打开了西进通道,不仅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锻炼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而且调动了敌人 “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部分兵力,有力地支持了红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减轻了川陕红军的压力,并为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鄂豫陕边地区,地处鄂豫陕三省边界,北起秦岭北麓,南濒汉水,包括陕西南部的雒南(今洛南)、蓝田、商县、商南、山阳、柞水、洵阳(今旬阳)、宁陕、佛坪、洋县等县,湖北西北部的郧西、郧县等县以及河南西部的卢氏、淅川等县。这里峰峦起伏,悬崖陡峭,地势险要,便于开展游击战争,自古就是兵家割据称雄的战略要地。当地封建势力和反动政府对人民压迫剥削极为残酷,土地和山林大部分掌握在地主手里,苛捐杂税多达数十种,兵灾匪祸连年不断,人民苦难深重,反抗情绪强烈,有良好的革命基础。

1927年4月成立党组织,1928年5月渭(南)华(县)起义的部队曾在蓝田雒南地区活动。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和红三军曾先后过境。1933年5月,陕北红军也曾南下行动。

因此,党和红军已在该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红二十五军到达时,虽然地方党组织已遭到破坏,但群众自发的抗捐抗粮斗争仍然此起彼伏。同时,陕西第十七路军首领杨虎城与蒋介石矛盾很深,当时忙于北攻陕甘红军、南拒川陕边红四方面军、西防蒋介石嫡系部队,一时无力顾及陕西东南部,这一切,都为红二十五军创建新的根据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

934年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西洛南县,省委在庾家河(现属丹凤县)召开第18次常委会。

决定:

一、在鄂豫陕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二、将中共鄂豫皖省委立即改为中共鄂豫陕省委,省委成员不变,随后进入创建根据地的新时期。

创建鄂豫陕根据地前后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红二十五为主力,第二阶段以红七十四师为主力。

第一阶段:

庾家河会议后,经过一个多月奋战,红二十五军初步在郧西、洵阳、镇安、山阳四县边区建立了根据地的基础,并扩军400余名,同时也与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军先后进行了许多战斗,主要有独树镇、庾家河、袁家沟口等战役,最终红二十五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北出终南山,前锋直达西安附近的韦区、杜曲,由于没有电台无法同中央联系。7月15日,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从上海转道西安抵达二十五军,带来了中央文件和一、四方面军会合,即将北上的消息。为进一步摆脱敌人“围剿”,配合主力红军取得长征胜利,15日省委在沣峪口(长安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西征甘肃,北上陕北,巩固陕北苏区,同时决定将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合并,统一领导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坚持斗争。16日,红二十五军又开始新的长征,远征陕甘直达陕北。

第二阶段:

红二十五军离开后,鄂陕、豫陕两个特委于1935年9月9日在陕西商南县梁家坟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鄂豫陕特委,选举郑位三为特委书记、常委和委员有陈先端、李隆贵、方升普、曾焜、李书全、袁崇全、张波、郑连顺等九人。为有利于长期坚持武装斗争,特委将根据地游击队合编组建红七十四师,10月6日在商南县距梁家坟不远的碾子坪正式成立。师长陈先瑞,政委李隆贵,副师长兼参谋长方升普,政治部主任曾焜,全师近700人。红七十四师在同上级失去联系,极端艰难困苦条件下,转战于鄂豫陕边24个县,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甚至打到华山,威胁西安。打破了敌人的三次围攻,歼灭敌正规军与地方反动武装约4000人,缴获各种枪支3000余支,取得了鄂豫陕边界地区的斗争胜利。1936年3月中旬,红七十四师接到二十五军手枪团程福才从陕北送来的“八一宣言”和《中央关于目前的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文件,特委向中央汇报了七十四师情况,同中央恢复了联系。

1936年12月中旬,七十四师在蓝田县灞龙庙接到中央指示和电令。1937年8月5日,鄂豫陕特委与七十四师奉中央军委电令北上,全师2100余人前往陕西三原整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10月改为西北留守兵团第四团,中共鄂豫陕(陕南)特委撤销。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