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鄂豫边红军第一次反会剿
释义 中文名称: 鄂豫边红军第一次反会剿

发生时间: 1929年7月

发生地点: 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地区

事件介绍

§ 事件内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第32师在湖北、河南两省边界地区反击国民党军三次“会剿”的作战。

1929年6月,国民党军独立第4旅(旅长罗霖)2个团、暂编第2旅(旅长李克邦)1个营会同红枪会数千人,分别自湖北省黄陂、黄安(今红安)和河南省潢川、光山南北对进,在驻麻城、黄土岗地区的国民党军第13师补充团和部分地主武装的策应下,对鄂豫边苏区发动第一次“会剿”(亦称“罗李会剿”),企图围歼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400余人)于黄(安)麻(城)光(山)三县边界地区。此时,红31师大部外出游击,苏区内仅有2个大队百余人。中共鄂东北特委决定采取避强击弱的方针,以群众武装广泛袭扰东、南两面之敌,集中兵力反击北面战斗力较弱的李克邦部。7月上旬,留在苏区的红31师副师长徐向前指挥2个大队,在万余群众配合下,一举攻占白沙关,歼民团数百人。接着,反击暂编第2旅一部,连续五战歼其营长以下百余人,缴获枪40余支。与此同时,苏区广大群众和赤卫队对南路罗霖部及第13师补充团展开袭扰,使其疲惫不堪,被迫退回河口、黄安、麻城等城镇。国民党军第一次“会剿”遂被粉碎。

8月,国民党军第13师在暂编第2旅、第56师各一部和罗田、麻城、商城、光山、罗山等县民团的配合下,对鄂豫边、豫东南两苏区发动第二次“会剿”(亦称“鄂豫会剿”),企图消灭红31、红32师,摧毁苏区。10日,第13师2个团及罗田、麻城民团由松子关、长岭关、铜锣关向北进攻豫东南苏区。红32师(300余人)在师长周维炯、党代表徐其虚指挥下,依托苏区与分散冒进之敌周旋,在歼其一部后,向光山、麻城边界地区转移。与此同时,第13师2个旅从黄安、麻城等地向鄂豫边苏区发起进攻。红31师在歼其100余人后,于9月初转移至麻城以北八字门楼与红32师会合。中旬,红32师乘商城南部的国民党军西进光山、麻城边界之机,返回豫东南苏区,将当地反动武装“编练队”歼灭。红31师亦分数路向南出击,先后歼灭了麻城谢店,黄陂长堰、夏店,黄安八里湾等地的民团。下旬,国民党军被迫退守苏区边沿据点,第二次“会剿”又被粉碎。

10月,国民党军徐源泉部第48师2个团由罗山、光山南下,夏斗寅第13师1个团由黄陂、黄安、麻城北进,对鄂豫边苏区发动第三次“会剿”(亦称“徐夏会剿”)。红31师集中兵力于黄(安)光(山)边界寻机歼敌,以赤卫队和广大群众在内线与敌周旋。此时,蒋(介石)冯(玉祥)战争爆发,第48、第13师调离苏区,第三次“会剿”遂告破产。鄂豫边苏区军民3次反“会剿”的胜利,扩大了苏区和红军,积累了反“会剿”作战的经验。

§ 事件意义

鄂豫边红军第一次反“会剿”,是在主力不在的情况下,依靠当地党的组织和群众万余人取得胜利的,它不仅巩固了根据地,为尔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尔后的反“会剿”提供了集中作战,分散游击,避强击弱等游击战术原则。

主题关键词: 反击战 袭扰战 避强击弱

分类: 民主革命战争

相关人物: 徐向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