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生界
释义

§ 组成

古生界分为下、上两界,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海相沉积为主,其中寒武系、奥陶系砂岩、竹叶状灰岩和笔石页岩代表浅海相沉积。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系、石炭系和二迭系)陆相沉积大量发育,含煤沉积广泛分布。其中石炭纪纺锤虫灰岩属较深的海相沉积,煤层属沼泽相沉积。二迭纪的硬石膏层、石膏层、岩盐层、泥灰岩和红色砂岩均属泻湖相沉积。在中国华北及东北南部,下古生界由浅海相石灰岩为主的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组成,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和上古生界的泥盆系及下石炭统。中上石炭统为海陆交互相的含煤沉积,二迭系以内陆盆地堆积为主。在南方古生界是一套巨厚的浅海相石灰岩。上二迭统早期夹有重要煤系。在东北北部,古生界为巨厚的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并夹有中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在西北古生界以巨厚的海相沉积为主,有大量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包括喜马拉雅山区在内的西藏、青海和滇西地区,出露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奥陶系至二迭系。台湾的海相石炭系、二迭系均已变质。中国古生界产有丰富的矿产,如华南、华中寒武系底部的磷,泥盆系的铁、锰,华北中石炭系底部的铁和铝土矿,尤其华北中上石炭系及二迭系的煤最为重要。华南上二迭系也产有煤。

§ 上古生界

泥盆系

泥盆系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层大区东部、北疆、天山一北山、祁连山—中秦岭,其余地区出露零散,华北地层大区东部缺失。其总体特征是:北疆、中天山—北山为巨厚的碎屑岩—火山岩;华南地层大区东部、南天山、南秦岭,泥盆系下部碎屑岩为主,上部碳酸盐岩为主;祁连山发育巨厚陆相磨拉石沉积;华南地层大区西部小型台地碳酸盐岩、变质碎屑岩—火山岩、复理石砂板岩相间分布;其余地区泥盆系以碎屑岩为主,东昆仑、柴达木南、北缘、赤峰以北夹火山岩较多。

北疆兴安—张广才岭完达山—兴凯地层大区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的泥盆系主要分布于本区北部和南缘,岩石组合变化较大。中天山—北山以中酸性火山岩、凝灰岩为主,夹碎屑岩及少量灰岩;南天山以碳酸盐岩为主,局部夹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塔里木陆块上以海陆交互—陆相杂色碎屑岩为主;在西昆仑中统为海相碎屑岩夹灰岩,上统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 ( 张二朋等,1998;蔡士赐,1999)。

华北地层大区

华北地层大区的泥盆系分布于大区大区西部、北缘和南缘(图2-6,表2-19,表2-20),其中以祁连山发育巨厚陆相磨拉石沉积、秦岭泥盆系含多金属矿为最突出的特征(张二朋等,1998;孙崇仁等,1997;侯鸿飞等,2000;高振家等,2000)。

华南地层大区

华南地层大区的泥盆系广泛分布于本区东部(龙门山—云南丽江—金平以东至东南沿海)和北缘(南秦岭—大别山区),大区西部出露较零散。

藏滇地层大区

藏滇地层大区,泥盆系出露于喜马拉雅山北坡、申扎—察隅、滇西腾冲等地,主要由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 含较多浮游生物化石,总体来看横向变化不大(郝子文等,1999;夏代祥等,1997;张远志,1998)。

石炭系

北疆兴安—张广才岭完达山—兴凯地层大区

1北疆地层区

北疆地层区的石炭系由巨厚的海陆交互相、浊积相碎屑岩及火山岩组成,含安加拉植物群及北方区系动物群化石(张二朋等,1998;蔡士赐,1999;金玉玕等,2000)。代表性岩石地层序列见表2-18。

阿尔泰地区:仅出露下统红山嘴组,下部为片理化石英斑岩、英安斑岩、霏细斑岩,上部为变质粉砂岩、砂岩、板岩夹斜长片岩、石英片岩、流纹斑岩、结晶灰岩,含珊瑚、腕足类化石,出露厚1 270~2 700 m,未见顶底。

西准噶尔北部—东准噶尔—巴里坤一带:下统广泛出露,为黑山头组、姜巴斯套组、那林卡拉组海陆交互相砂岩、粉砂岩、凝灰质砂、泥岩、凝灰岩,夹石英斑岩、英安斑岩、安山玢岩、玄武玢岩及少量砾岩、砂质灰岩,顶部夹煤,,含腕足类、珊瑚、菊石及安加拉植物化石,厚1 700~5 000 m。上统,主要出露于西准北部,为吉木乃组、恰其海组含安加拉植物化石的陆相砂、泥岩、凝灰质砂、泥岩、凝灰岩,夹安山岩、玄武岩、霏细斑岩、火山角砾岩,底部夹煤,中部含腕足类化石,局部以火山岩为主,厚3 000~4 000 m,上与二叠系平行不整合。在东准北部富蕴地区出露上统上部喀喇额尔齐斯群变质砂砾岩、凝灰质砂岩、板岩、千枚岩、大理岩,局部以片岩、片麻岩、变粒岩为主,厚约700~2 300 m,未见顶底。

克拉玛依之西:石炭系出露不全,下统上部—上统下部为希贝库拉斯组凝灰质砂、泥岩、凝灰岩互层,夹安山玢岩、玄武岩、砂岩、砾岩、灰岩、硅质岩,含腕足类、珊瑚、蜓、牙形石,出露厚约3 000 m,未见顶底。

南准噶尔—北天山:下统出露于北天山东段(乌鲁木齐以东)—准噶尔东南缘,下部为塔木岗组、山梁砾石组陆相砂砾岩、凝灰质砂砾岩夹页岩、煤,局部夹酸—基性火山岩,含孢粉及安加拉植物群化石,厚2 000~5 000 m;上部在巴塔玛依内山火山喷发中心区为巴塔玛依内山组安山玢岩、玄武玢岩夹霏细岩、珍珠岩、火山碎屑岩等,厚达4 300 m。上统,北天山东段为弧形梁组、石钱滩组、六棵树组浅海相砂砾岩、粉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夹凝灰岩、灰岩、霏细岩、玄武玢岩、安山玢岩、英安斑岩等,含腕足类、珊瑚、菊石、双壳类化石,厚1 000~3 000 m;在博格达山东端火山喷发中心区,为居里得能组、沙雷塞尔克组、杨布拉克组凝灰岩、玄武玢岩、安山玢岩、英安斑岩、斜长斑岩,夹凝灰质砂岩及少量砂泥岩、灰岩,厚逾万米;北天山西段(乌鲁木齐以西),为奇尔古斯套组复理石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安山质凝灰岩、硅质岩、放射虫硅质岩,局部夹火山岩,厚2 000~6 500 m,下未见底,与上覆地层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

觉罗塔格及其西段:下统厚3 800~6 900 m,含珊瑚、腕足类、菊石、蜓类化石,下部为小热泉子组中酸性火山岩(霏细斑岩、钠长斑岩、石英斑岩、石英角斑岩、斜长玢岩、安山玢岩)夹凝灰质砂岩、硅质岩、灰岩;上部为雅满苏组砂泥岩、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互层,夹砾岩、安山玢岩、玄武玢岩、斜长玢岩、霏细斑岩;上统厚900~2 400 m,为底坎尔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韵律互层,夹粉砂岩、灰岩、玄武玢岩、橄榄玄武岩、石英斑岩、斜长玢岩、英安玢岩、霏细岩,含珊瑚、腕足类、蜓类化石。觉罗塔格东段,下统厚3 200~7 000 m,为干墩组灰黑色硅泥质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夹石英砂岩、灰岩、基性火山岩、石英钠长斑岩、霏细岩,含珊瑚化石;上统厚1 100~8800 m,为梧桐窝子组细碧玢岩、辉绿玢岩,夹霏细斑岩、石英钠长斑岩、安山玢岩、碧玉、凝灰质砂砾岩、灰岩、砂泥岩。

2兴安—松花江—延边地层区

兴安—松花江—延边地层区的石炭系以陆相及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火山岩为主,仅大兴安岭北部为海相(王友勤等,1997)。其出露不完整,下统与上统均异地分布。

大、小兴安岭地区仅有下统。在大兴安岭北部,下统下部为红水泉组砂岩、粉砂岩夹灰岩,底部砂砾岩,偶夹酸性火山岩,含珊瑚、腕足类等化石,厚1 200m;上部为莫尔根河组细碧—角斑岩、安山玢岩、凝灰岩,夹粉砂岩、含放射虫硅质粉砂岩、大理岩凸镜体,厚200~700m。小兴安岭西北部,下统为花达气组、查尔格拉河组陆相砂岩、砾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板岩不等厚互层,含安加拉植物群化石,厚500~600m。黑河市洪湖吐河沿岸,下统为洪湖吐河组凝灰岩夹板岩,含少量腕足类化石,厚1 800~2 800m。

黑龙江东南部:哈尔滨以东伊春—尚志地区仅有陆相含安加拉植物群化石的上统(唐家屯组)。下部为酸性、中酸性凝灰熔岩、凝灰岩夹粉砂岩、板岩、中性火山岩,厚1 600~1 900 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上部为砂岩、板岩夹少量酸性凝灰熔岩、安山玢岩、凝灰岩,厚40~1 500m。密山—宝清一带,下统为北兴组英安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夹砂岩,含少量腕足类化石,厚1 500~2 200m,下与泥盆系整合接触,其顶为一长期剥蚀间断面;上统为光庆组陆相砂、板岩、凝灰质板岩互层,下部砂砾岩为主,中部夹凝灰岩,含安加拉植物群化石,厚约800m,未见底。

延吉附近,仅有上统,为天宝山组粉砂岩、页岩、板岩、结晶灰岩互层,夹砂岩,含少量珊瑚化石,厚约2 000m,下与花岗岩不整合接触。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的石炭系分布于中—南天山、北山、塔里木西北—西南缘、柯坪和西昆仑。中天山伊宁地区和北山以火山岩为主或夹大量火山岩,南天山、塔里木陆块以台地相灰岩为主,西昆仑则为碎屑岩夹灰岩等(张二朋等,1998;蔡士赐,1999 )。

华北地层大区

华北地层大区的石炭系分布较广,以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为主,华北陆块上含煤最富,此外,在柴达木、东昆仑、华北地层大区北缘尚夹火山岩。

华南地层大区

石炭系广泛分布于本区东部(龙门山—云南丽江—金平以东至东南沿海)和北缘(南秦岭—大别山区),大区西部出露较零散。

藏滇地层大区

藏滇地层大区石炭系分布广泛,并以上统发育冰海相杂砾岩,含冈瓦那相冷温型动物群化石为突出特点(郝子文等,1999;夏代祥等,1997;张远志,1998)。

二叠系

二叠系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层大区、北疆兴安—张广才岭完达山—兴凯地层大区、天山—北山、华北地层大区西部,山西、内蒙古中部、西藏,其余地区出露零散。其中,北疆兴安—张广才岭完达山—兴凯地层大区、中天山—塔里木陆块内部,二叠系以陆相碎屑岩、火山岩为主;北山、内蒙古中部为海陆交互相火山岩、碎屑岩;华北地层大区西部以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灰岩为主,夹少量火山岩,唯北祁连为陆相;华北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夹少量灰岩;华南地层大区东部下—中统为巨型台地相灰岩,上统为含煤沉积;西部则台地相灰岩与含大量火山岩的浅变质复理石沉积并存;塔南缘、西昆仑二叠系发育特征与华南地层大区东部类似;西藏,下统发育冰海相杂砾岩,中—上统为碳酸盐岩。

北疆兴安—张广才岭完达山—兴凯地层大区

1北疆地层区

二叠系主要由陆相火山岩及碎屑组成,含安加拉植物群化石,但北天山乌鲁木齐一带下统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内蒙古西端额济纳旗以海相为主(张二朋等,1998;蔡士赐,1999;金玉玕等,2000)。

2兴安—松花江—延边地层区

兴安—松花江—延边地层区的二叠系由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岩组成,下统以陆相为主,中统海相为主,上统为陆相(仅延吉附近见少量腕足类),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喷发中心地区,因此横向变化较大(王友勤等,1997;金玉玕等,2000)。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的二叠系分布于中—南天山西部、北山、塔里木陆块和西昆仑。中天山伊宁地区和北山二叠系由火山岩、碎屑岩组成,但伊宁地区为陆相,北山地区为海相;南天山和塔里木陆块,下统为台地相灰岩,中—上统为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西昆仑则为砂岩夹灰岩等(张二朋等,1998;蔡士赐,1999 )。

华北地层大区

华北地层大区的二叠系分布较广,岩相变化较大:在华北陆块、北祁连—走廊区为陆相碎屑岩,偶夹灰岩;中—南祁连、柴达木、东昆仑—中秦岭为海陆交互相—海相灰岩、碎屑岩夹少量火山岩,其中柴达木南北缘以灰岩为主,甘肃—青海交界地区为深水重力流沉积;华北地层大区北缘为含火山岩的海陆交互—陆相沉积。

华南地层大区

二叠系分布较广。大区东部(龙门山—云南丽江—金平以东至东南沿海)和北缘(南秦岭—大别山区)以巨型碳酸盐岩台地及含煤沉积为主,大区西部则碳酸盐岩台地相灰岩、深水槽盆相砂泥岩、含大量火山岩的浅变质复理石沉积并存。

藏滇地层大区

藏滇地层大区二叠系分布广泛。[1]

§ 下古生界

寒武系

寒武系主要分布于华北和华南地层大区,其余地区出露零散。其总体特征为:华北、扬子、塔里木、柴达木等陆块上发育台地相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富含底栖生物化石。陆块外缘斜坡带为碎屑岩与灰岩互层,夹灰岩角砾岩,局部夹火山岩,含球接子等浮游三叶虫化石。北疆、黑龙江、中天山、河西走廊、华北大区北缘、华南大区西部及东南区以深水复理石砂、板岩为主,局部见台地相灰岩、白云岩,祁连山一北秦岭、川西、藏东、藏南火山岩较多。

北疆兴安—张广才岭完达山—兴凯地层大区

1 北疆地层区

北疆地层区仅在阿尔泰地区出露巨厚的震旦-寒武系哈拉斯群(高振家等,2000),变质复理石薄—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的不均匀互层,含微古植物化石,未见底,上与奥陶系东锡勒克组不整合。

2 兴安—松花江—延边地层区

该地层区仅有下统(王友勤等,1997)。在兴隆地区为兴隆群,粉砂质和泥质碎屑岩,夹薄层碳酸盐岩,上部有少量火山岩,出露厚2 200 m,未见顶、底。在苏呼河北山伊尔施及中蒙边境一带为苏中组,结晶灰岩、厚层灰岩夹黑色页岩,上部含古杯化石等,出露厚170 m,亦未见顶、底。伊春—尚志一带为西林群,沥青质灰岩、结晶灰岩、砂岩、粉砂质板岩,含微古植物及三叶虫化石,厚约2 300 m,下与震旦系、上与奥陶系均不整合。延边地区只有兴凯湖以西早寒武世的金银库组大理岩。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

1 塔里木陆块

塔里木陆块的寒武系出露在塔北地区,自下而上为玉尔吐斯组、肖尔布拉克组、阿瓦塔格组,下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上与奥陶系整合(高振家等,2000)。玉尔吐斯组(相当梅树村阶中、上部)为含小壳化石及磷、铀的黑色硅质岩、碳质页岩、砂岩及瘤状白云岩,厚12~35m;肖尔布拉克组—阿瓦塔格组(相当筇竹寺—凤山阶)为富含底栖三叶虫化石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灰岩及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厚400~1 100 m。塔里木陆块与扬子陆块上的寒武纪地层序列特征相似,只是缺失梅树村早期沉积且碳酸盐岩台地开始形成的时间较早。

2 库鲁克塔格—南天山

在库鲁克塔格寒武纪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为西大山组、莫合尔山组及突尔沙克塔格组下部,厚约220~1 400 m(程浴淇,1994),其发育特征与塔北地区相似,但因处于塔里木陆块北缘斜坡带,故下统夹砂、砾岩、火山岩,中至上统夹灰岩角砾岩。在南天山为黄山组及南灰山组下部,由砂岩、硅质岩夹砂质灰岩及页岩等组成,厚约千米,下与元古界不整合,上与奥陶系连续过渡。

3 中天山—北山

该区寒武系主要由深水相的黑色含磷碳硅质岩、硅质岩、板岩、千枚岩、薄层灰岩等组成,常夹火山岩,底部夹砂、砾岩,厚约100~1 000 m。

华北地层大区

1 华北陆块

华北陆块自沧浪铺期开始接受寒武纪的海侵沉积。沧浪铺阶主要分布于陆块西、南缘,豫西,燕辽、吉南—辽东,厚约100~300 m。下部为辛集组或葛屯组、大林子组等含小壳和三叶虫化石的含磷砂砾岩、页岩;上部为朱砂洞组或昌平组、碱厂组等的杂色白云岩、灰岩夹岩溶角砾岩,在鄂尔多斯—山西其上部相变为霍山砂岩。徐庄期为馒头组的紫色页岩夹砂岩、泥云岩、灰岩、白云岩,厚约40~500 m,由于向陆块内部元古界基底上超覆,其底界明显穿时,并在鄂尔多斯—晋中其下部相变为霍山砂岩。张夏期为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等富含三叶虫化石的巨型碳酸盐岩台地鲕粒灰岩、薄层灰岩、竹叶状灰岩、叠层石灰岩及白云岩,厚约200~600 m,其中炒米店灰岩、三山子白云岩明显穿时。处于陆块西北缘的桌子山、大青山等地,龙王庙期—凤山期的岩石地层单位名称虽有一些变化(表2-14),但地层序列发育特征仍与上述大同小异(陈晋镳等,1997)。

2 华北地层大区北缘

该区寒武系仅出露在赤峰—吉林南部四平地区。赤峰附近未见顶底的上寒武统为锦山组变质砂、板岩夹千枚岩、条带状结晶灰岩,含晚寒武世腕足类化石,厚度大于400 m。四平附近寒武系为头道沟(岩)组斜长阳起石岩、变质砂、板岩,夹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及凝灰岩,未见顶、底(表2-14)。

3 华北地层大区西部祁连山区

该区出露中—上统,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砂、板岩夹千枚岩、片岩、结晶灰岩、硅质岩等,含南北混合型三叶虫化石。南一中祁连为深沟组、六道沟组,厚约4 000 m:北祁连为黑刺沟组、香毛山组,厚约8 000 m。北秦岭,出露丹风群、二郎坪群(表2-13)基性火山岩、变质碎屑岩夹灰岩,以火山岩为主。其年代地层划分研究程度较差,可能为震旦—奥陶系,主体为寒武—奥陶系。

华南—南海地层大区

该区寒武系出露广泛,类型多样。

藏滇地层大区

该区寒武系仅出露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门隅地区(郝子文等,1999)。

奥陶系

奥陶系分布较广,以华北和华南地层大区出露最好,总体特征与寒武系类似;华北、扬子、塔里木陆块和藏滇地层大区以台地相灰岩、白云岩为主,陆块外缘斜坡带沉积发育;北疆—大兴安岭—松花江地区、华北地层大区北缘、东昆仑、祁连山、北秦岭为巨厚的砂板岩和火山岩;华南地层大区的西部、北缘和东南区为砂、板岩、千枚岩夹灰岩,局部夹火山岩。

1 北疆兴安—张广才岭、完达山—兴凯地层大区

奥陶系由巨厚的硅质碎屑岩—火山岩组成,所含化石群与西伯利亚相同,为西伯利亚板块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的建造。

2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

奥陶系主要由稳定陆块和斜坡带碳酸盐岩、硅质碎屑岩组成,仅局部夹火山岩。

3 华北地层大区

华北地层大区的奥陶系岩相分异较大,既有华北陆块的台地相碳酸盐岩及其斜坡带沉积,也有祁连、北秦岭、华北陆块北缘造山带型变质砂板岩、火山岩等(程裕淇,1994;陈晋镳等,1997;张二朋等,1998)。

4 华南—南海地层大区

该区奥陶系分布广泛,出露较完整,地层类型多样,研究程度较高(赵自强等,1996;都洵等,1998;郝子文等,1999;张远志,1996)。

5 藏滇地层大区

藏滇地层大区奥陶系仅见于喜马拉雅北坡、雅鲁藏布江沿岸、申扎、藏东南。其中除喜马拉雅北坡西段以砂岩为主外,主要由富含化石的灰岩组成,厚500~3 000 m,研究程度较低(郝子文等,1999;夏代祥等,1997)。

志留系

志留系在华南地层大区、祁连山和塔里木一南疆地层大区北部分布较广,华北陆块上缺失。在扬子和塔里木陆块上为细碎屑岩夹灰岩,陆块外缘以巨厚复理石砂板岩为主;西准噶尔、祁连山、南秦岭、赤峰—吉林南部夹火山岩较多;北疆、小兴安岭、塔里木一中天山、华北地层大区北缘、华南地层大区西部和北缘及藏滇地层大区下—顶统俱全。

北疆兴安—张广才岭、完达山—兴凯地层大区

志留系为总体向上变粗的巨厚活动陆缘浅变质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并以上—顶统发育较好,含Tuvaella动物群化石为主要特征(张二朋等,1998 ;王友勤等,1997;蔡士赐,1999;林宝玉等,1998)。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

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志留系为杂色碎屑岩夹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及灰岩,最大厚度约4 000 m,富含生物化石(蔡士赐,1999;林宝玉等,1998)。

塔里木陆块

塔里木陆块志留系在华南地层大区、祁连山和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北部分布较广,华北陆块上缺失(图2-5)。在扬子和塔里木陆块上为细碎屑岩夹灰岩,陆块外缘以巨厚复理石砂板岩为主;西准噶尔、祁连山、南秦岭、赤峰—吉林南部夹火山岩较多;北疆、小兴安岭、塔里木—中天山、华北地层大区北缘、华南地层大区西部和北缘及藏滇地层大区下……顶统俱全。

志留系出露于柯坪地区,由滨—浅海相碎屑岩组成,厚200~600 m:下统为柯坪塔格组杂色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底为砾岩,与奥陶系平行不整合接触,含笔石、双壳类、腹足类、三叶虫、几丁虫化石,厚100~450 m;中—顶统为塔塔埃尔塔格组紫红与灰绿色泥岩互层,底部夹砂页岩,局部夹凝灰岩,含鱼、几丁虫、腹足类化石,厚100~280 m,上与泥盆系整合接触。

华北地层大区

华北地层大区志留系仅见于大区西部祁连山、六盘山、甘南和北缘内蒙古中部—吉林南部,主要由碎屑岩、火山岩组成(张二朋等,1998 ;王友勤等,1997;林宝玉等,1998)。其层序出露多不完整.

华南地层大区

除大区西部、北缘和丽江、曲靖、钦州、粤西等地外,志留系层序保存多不完整(表2-15至表2-17),主要由下-中统的细碎屑岩夹灰岩组成(赵自强等,1996;都洵等,1998;南颐等,1996;郝子文等,1999;夏代祥等,1997;张远志,1998;林宝玉等,1998)。

藏滇地层大区

志留系出露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及西藏中部,岩石地层单位名称虽各地不一,其特征却全区基本一致:下统以页岩为主,中—顶统以灰岩为主,富含生物化石,厚度一般不足500 m,唯西藏中部班戈地区仅出露下统,且厚度很大(郝子文等,1999;夏代祥等,1997;张远志,1998)。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4: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