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糖精 |
释义 | § 概述 糖精 糖精,(Saccharin / Saccharin sodium) ,也称糖精钠,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糖精于1878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糖精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其难溶於水,而其钠盐易溶于水,对热安定,其甜度为蔗糖之300~500 倍,不含卡路里,吃起来会有轻微的苦味和金属味残留在舌头上。糖精很多年来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生产与使用的合成甜味剂,糖精在世界各国的使用明显增加,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油化工产品。[1] § 历史发明 1、一般认为,糖精的直接发现者是俄国人康斯坦丁·法赫伯格(Constantin Fahlberg)。1877年巴尔的摩的一家经营糖的公司雇他来分析糖的纯度。1878年初莱姆森的实验室研究煤焦油的衍生物。1878年6月的一天,法赫伯格回家吃饭,发现那天的食物非常甜。他回到实验室把各种容器里的东西都尝了一遍,在一个加热过度的烧杯里发现了这种“很甜”的物质。 2、1884年已经离开了莱姆森实验室的法赫伯格,在德国悄悄地申请了糖精的专利。当时这项在德国的专利在美国也有效,这样的曲线策略,使法赫伯格在未引起莱姆森注意的情况下独自获得了糖精在美国的专利。他给这种名字很长的物质起了一个商品名称“saccharin”。在中文里,这个词被翻译成了糖精。 [2] § 应用领域 糖精 1、食品:一般冷饮、饮料、果冻、凉果、蛋白糖等。 2、饲料添加剂:猪饲料、香甜剂等。 3、日化行业:牙膏、嗖口水、眼药水等。 4、电镀行业:电镀级糖精钠主要是用在电镀镍上,是作为光亮剂使用的。加少量的糖精钠,可以提高电镀镍的光亮度和柔软性。一般使用量每升药水用0.1--0.3克,其中电镀行业用量较大,目前出口总量占到中国产量的大部分。 § 测定方法 一、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 二、原理 糖精选择电极是以季铵盐所制PVC薄膜为感应膜的电极,它和作为参比电极的饱和甘汞电极配合使用以测定食品中糖精钠的含量。当测定温度、溶液总离子强度和溶液接界电位条件一致时,测得的电位遵守能斯特方程式,电位差随溶液中糖精离子的活度(或浓度)改变而变化。被测溶液中糖精钠含量在0.02~1mg/mL范围内。电极值与糖精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成直线关系。 三、试剂 1、无水硫酸钠; 2、盐酸(6mol/L):取100mL盐酸,加水稀释至200mL,使用前以乙醚饱和; 3、氢氧化钠溶液(0.06mol/L):取2.4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4、氢氧化钠溶液(40g/L); 5、氢氧化钠溶液(0.02mol/L):将3.3稀释而成。 6、硫酸铜溶液(100g/L):称取硫酸铜(CuSO4•5H2O)10g溶于100mL水中。 7、磷酸二氢钠[c(NaH2PO4•2H2O)=1mol/L]溶液:取78gNaH2PO4•2H2O溶解后转入5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8、磷酸氢二钠[c(Na2HPO4•12H2O)= 1mol/L]:取89.5gNa2HPO4•12H2O于250mL容量瓶中溶解后,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9、乙醚:使用前用盐酸(6mol/L)饱和。 10、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87.7mL磷酸二氢钠溶液(1mol/L)与12.3mL磷酸氢二钠溶液(1mol/L)混合即得。 11、糖精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851g经120℃干燥4h后的糖精钠结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mg糖精钠(C6H4CONNaSO2•2H2O)。 四、仪器 1、精密级酸度计或离子活度计或其他精密级电位计,准确至±1mV; 2、糖精选择电极; 3、217型甘汞电极:具双盐桥式甘汞电极,下面的盐桥内装入含1%琼脂的氯化钾溶液(3mol/L); 4、磁力搅拌器; 5、透析用玻璃纸; 6、半对数纸。糖精 五、分析步骤 1、试样提取 浓缩果汁、饮料:准确吸取25mL均匀试样(含二氧化碳的样品需先除去二氧化碳后取样),置于250mL分液漏斗中,加2mL盐酸(6mol/L),用20、20、10mL乙醚提取三次,合并乙醚提取液,用5mL经盐酸酸化的水洗涤一次,弃去水层,乙醚层转移至50mL容量瓶,用少量乙醚洗涤原分液漏斗合并入容量瓶,并用乙醚定容至刻度,必要时加入少许无水硫酸钠,摇匀,脱水备用。 蜜饯类:称取10.00g切碎的均匀试样,置透析用玻璃纸中,加50mL氢氧化钠溶液(0.06 mol/L),调匀后将玻璃纸扎紧,放入盛有200mL氢氧化钠溶液(0.06mol/L)的烧杯中,盖上表面皿,透析24h,并不时搅动浸泡液。量取125mL透析液,加约0.4mL盐酸(6mol/L)使成中性,加20 mL硫酸铜溶液混匀,再加4.4mL氢氧化钠溶液(40g/L),混匀。静置30min,过滤。取100mL滤液于250mL分液漏斗中,以下按5.1.1 自“加2mL盐酸(6mol/L)”起依法操作。 2、测定 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0、0.5、1.0、2.5、5.0、10.0mL糖精钠标准溶液(相当于0、0.5、1.0、2.5、5.0、10.0mg糖精钠),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各加5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加水至刻度,摇匀。 将糖精选择电极和甘汞电极分别与测量仪器的负端和正端相连接,将电极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按其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调节至使用状态,在搅拌下用水洗至电极起始电位(例如某些电极起始电位达-320mV)。取出电极用滤纸吸干。将上述标准系列溶液按低浓度到坑浓度逐个测定,得其在搅拌时的平衡电位值(-mV)。在半对数纸上以毫升(毫克)为纵坐标;电位值(-mV)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试样的测定:准确吸取20mL经5.1处理的乙醚提取液置于50mL烧杯中,挥发至干,残渣加5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小心转动,振摇烧杯使残渣溶解,将烧杯内容物全部定量转移入50mL容量瓶中,原烧杯用少量水多次漂洗后,并入容量瓶中,最后加水至刻度摇匀。依法测定其电位值(-mV),查标准曲线求得测定液中糖精钠毫克数。 § 鉴定方法 糖精 1、鉴定试验 (1)本品的饱和水溶液呈酸性。 (2)将本品20mg,与间苯二酚40mg混合,加硫酸10滴,静置加热,混合物变为深绿色时放冷,然后加水10mL和氢氧化钠试液10mL后溶解,液体发出绿色荧光。 (3)取本品0.1g,加氢氧化钠试液5mL,静置加热蒸发干燥,继续加热以炭化为度,小心将其熔解至不发生氨嗅味时,冷却。再将残留物溶解于约20mL水中,用稀盐酸中和后过滤,在滤液中加三氯化铁1滴时呈紫~红紫色。 2、纯度试验 (1)熔点 本品的熔点应为226~230℃。 (2)溶解性 分别将本品1g溶解于30mL热水和35mL乙醇中,这些溶液应无色透明。 (3)安息香酸和水杨酸 将本品0.5g溶解于15mL热水,当加三氯化铁试液3滴时,应无沉淀,不呈紫红紫色。 (4)重金属 取本品1g,加乙醇40mL,再加稀醋酸2mL和水至50mL,当加硫化钠试液2滴时,其液体颜色,不应比在乙醇40mL、稀醋酸2mL和铅标准溶液0.5mL中加水至50mL,加硫化钠试液2滴的液体颜色更浓⑧。 (5)硫酸呈色物 取本品0.2g,加硫酸5mL溶解,充分混合,在48~50℃加热10min,溶液颜色不应比比色色标准溶液A更深。 (6)邻甲苯磺酰胺 取本品10g,加氢氧化钠试液70mL,以下操作适用糖精钠的纯度试验。 3、干燥失重 将本品在105℃干燥2h,其失重应在1%以下 。 4、定量法 将本品于105℃干燥2h后,精确地称取0.3g左右,溶解于75mL热水中,冷却后,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指示剂:酚酞试液3滴)。0.1mol/L氢氧化钠试液1mL=18.32mg C7H5NO8S § 安全争议 糖精 195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开始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管理,当时糖精已经能够在美国广泛使用了,因此它被列入最早的675种“公认安全”(GRAS)的食品原料名单之中。 1972年,美国FDA根据一项长期大鼠喂养实验的结果决定取消糖精的“公认安全”资格。 1977年,加拿大的一项多代大鼠喂养实验发现,大量的糖精可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为此,美国FDA提议禁止使用糖精,但这项决定遭到国会反对,并通过一项议案延缓禁用。 1991年,美国FDA根据一些研究结果撤回了禁止糖精使用的提议。在美国使用糖精仍需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含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 在国际上,糖精的使用也因为这些关于大鼠致癌的研究发表后受到一定影响,欧美国家糖精的使用量不断减少。但仍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糖精是安全的。 中国政府也采取压减糖精政策,并规定不允许在婴儿食品中使用。目前JECFA规定糖精的ADI值为每日每千克体重0~5mg。 § 健康影响 在20世纪的60年代,各种学术研究表示,糖精可能是一种致癌物。 1、在20世纪的60年代,各种学术研究表示糖精可能是一种致癌物。在1977年加拿大禁止使用糖精,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提出了禁令,禁止食品中使用糖精。曾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导致膀胱癌的可能性,其动物致癌为阳性,大量摄入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而造成急性大出血,可损害细胞结构及肝、肾,会诱发膀胱癌。但在人体试验上并未发现有不良影响。 2、糖精在食品中的应用有明显的超范围、超量现象,一些厂商为了降低成本赚取暴利,在饮料、果脯甚至专供儿童消费的果冻等食品中,普遍使用对人体有害无益的糖精来代替蔗糖,但在食品标签上却不作任何明示,或冠以“蛋白糖”、“甜宝”等美名掩盖使用糖精的事实,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3、糖精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市场销售的商品糖精实际是易溶性的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钠盐,简称糖精钠。糖精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50~550倍,故其十万分之一的水溶液即有甜味感,浓度高了以后还会出现苦味。 4、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油化工产品。甲苯易挥发和燃烧,甚至引起爆炸,大量摄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氯磺酸极易吸水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对人体有害,并易爆炸;糖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糖精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严重污染环境。此外目前从部分中小糖精厂私自流入广大中小城镇、农村市场的糖精,还因为工艺粗糙、工序不完全等原因而含有重金属、氨化合物、砷等杂物。它们在人体中长期存留、积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 泛滥使用 1、糖精钠是有机化工合成产品,是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品,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当食用较多的糖精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3] 2、在中国广大的中小城镇和农村市场上,糖精的使用也达到了泛滥的地步。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对国内近百种不同档次、类型的饮料的调查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大约有61.2%的饮料中含有各类甜味剂,其中含糖精的饮料达55.1%;有23.5%的饮料在生产中使用了糖精但却未在标签中标明;特别是在中小城镇和农村市场上,含有糖精的饮料高达90.9%,糖精泛滥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糖精 3、在中小学生的零食中,糖精问题也不容忽视。在一些中小学校的周围,遍布有各种小食摊,卖各类小食品及饮料,如汽水、雪糕、话梅等。这些价值不高的小食品和饮品,很容易吸引中小学生购买。但这些既无生产标准又根本没有标识和出处的产品,基本上都含有糖精,长期食用,会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个别人产生厌食行为,干扰了青少年从正常膳食中摄取营养,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4、中国消协提请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更为严格糖精使用规定,并进一步加强对食品标签的管理;呼吁广大食品生产厂家不要因片面追求利润而盲目使用糖精,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并在国家允许使用糖精的产品中明确注明含有糖精,以便让消费者知情;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醒广大消费者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多食用天然糖,在购买食品和饮料时,仔细阅读商品标签,尽量选择决不含糖精的食品,购买有良好信誉的商品;也提醒广大学生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坚决抵制校园周边的“三无”小食品和饮料,以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5、号称“中国红高级红酒”的威亚酒被查出禁止添加的糖精钠,在京遭遇下架处理。北京市食品办通报,对在本市流通领域食品抽检中新发现的10多个批次劣质食品一律停售。上黑榜的“威亚”红酒由青州市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生产,检出了不得检出的糖精钠,这种成分检出,意味着该红酒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糖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