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槐移民
释义

古槐移民 - 概述

明洪武、永乐年间的官方移民,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移民。特别是在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处的移民居之冠,古大槐树处移民后裔遍神州。

古槐移民 - 起因

被誉为“世界移民之最”的明代大移民旧址——山西洪洞大槐树

元代末年,兵乱水旱蝗变病疫相辅而至,百姓非亡即逃,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作出了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明太祖实录》)。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大量移民,农业生产也逐步有所恢复。朱元璋死后建文帝继位,四年的“靖难之役”进一步加剧了中原地区的荒凉局面,民非杀即逃,为此又有永乐迁民之举。

当元末中原地区荒疫兵乱之时,山西同邻省比仍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再加邻省难民流入山西,使山西南部人口稠密。明朝政府移民的原则是把农民从窄乡移到宽乡、从人多田少的地方移到人少地广的地方。因此,山西成为向外移民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明初移民,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约有五十年的历史。被迁之民以晋南、晋东南为多,晋中只有少数几县。明初山西为五府、三直隶州、十六散州、七十九县,迁民最多的是平阳府。

古槐移民 - 史书记载

据民国《洪洞县志》记载:“明洪武、永乐间,屡移山西民于滁、和、北平、山东、河南、保安等处,树下为荟萃之所”。并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发给凭照川资”。我国一些历史文献,如《明实录》、《明史》、《续文献通考》等书都有明初移民的记载。民间移民记载更为丰富,晋、冀、鲁、豫、苏、皖、 陕、甘等地大量的民间谱牒与墓碑、祠堂碑文都有在平阳府洪洞县大槐树处移民的记载。

古槐移民 - 背景

元末明初,山东地区人口同山西不相上下,但可耕土地面积比山西大的多。由于黄河泛滥、灾疫盛行,再加上“靖难之役”、南北构兵,造成人烟稀少,是移民迁入的重点省之一。山东移民以洪武朝为多,永乐朝次之。也有个别为其他朝迁者。从家谱、碑文中的记载看,大多记载为从洪洞迁出,也有个别从它县迁出。现移民于山东有据可查者达八十余县。为避免迁入地的不稳定因素,官方安排移民实行了同姓同宗分路而迁的办法。无棣县水湾乡牛氏始祖是明永乐二年奉旨迁入海丰(无棣)的。据先辈传,临行分手时在洪洞大槐树下砸破一口大锅,每人拿一块碎铁为纪念,人称“打锅牛”。1956年在山东济宁发现一座坟墓,棺木未朽,尸衣未腐,被上纸写道:“明朝郭轩,嘉靖十五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济州南关外住。终年五十六岁”。由此可以证明,在明朝若干年间由山西迁入山东境内的移民中包含郭氏后裔。但由于分路而迁的原因,即使同时迁入山东境内的郭姓人居处也相当分散,因此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很难取得联系。冀南鲁北一代郭氏是在明永乐二年由山西洪洞迁入若干年后才逐步相互得知对方下落,并以同迁郭姓为一世始祖,修成《郭氏族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