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蓝宇
释义

《蓝宇》上映于2001年,以中国大陆十几年的发展为背景,以两个男人的感情纠葛为主要内容。此片由网络小说《北京故事》改编,导演为关锦鹏,并获得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参展影片资格。

中文名:《蓝宇》

外文名:Lan yu

出品公司:关锦鹏工作室等

制片地区:中国/香港

导演:关锦鹏

编剧:魏绍恩

类型:爱情,文艺

主演:胡军,刘烨,苏瑾,李华彤,卢芳,张永宁,李爽

片长:86 min / Argentina:89 min

上映时间:2001-11-22 香港

分级:R

imdb编码:tt0292066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主题曲: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电影剧情

一切发生在1988年那个炎夏的晚上。帝皇桌球室。高干子弟陈捍东跟发小刘征及一干人等正玩得兴起的当儿然后看见蓝宇。从东北到北京念建筑的缺钱的学生。那个晚上他买下了他的初夜。

再次相遇是冬至的晚上。雪下的很大。你穿的那么少,不冷吗?肉欲把理智盖掩。华华饭店房间内的幕天席地几乎是地久天长般的绻缱,刹那间已经等同一辈子。你不给我玩你给谁玩?嚣张的话语在同年动荡的气候幻成瘟疫的夏天让捍东为蓝宇操心。他跑广场干嘛去了?而那个下午太阳特别的红。

那夜,在满天叫人害怕的光影中间,在幌动的自行车和手拉着手的人堆中间,在生与死中间,他们终于确认了一段他们之前并不明白的关系。平静而快乐的日子并不是必然的。其间出现了林静平,她令捍东觉得自己是可以让女人幸福的男人。蓝宇没有哭。起码在可以控制以内的时刻他坚决拒绝哭。你知道,我答应过自己,以后我是再不会让其它人令我伤心的了。

三年多的婚姻生活,然后捍东离婚了。人海茫茫,我只是希望可以多见你一次。首都机停车场内捍东和蓝宇的再次邂逅彷如隔世。蓝宇成熟了。真希望可以再抱你一下。

天地不仁, 而未断的尘缘在蓝宇温馨的小楼内唏嘘延续……

但在离结局10min不到的地方,意外发生了,捍东做生意失败,因为经济问题被有关部门审查,这个时候,蓝宇卖了捍东给他买的房子,又拿出了自己积攒的钱,终于使捍东重获自由。当捍东想排除万难,好好地爱蓝宇的时候,蓝宇却在去工地施工时意外车祸去世…………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捍东 Chen Handong 胡军

蓝宇 Lan Yu 刘烨

林静平 Lin Jingping 苏瑾

刘征 Liu Zheng 李华彤

卫东 Weidong 李爽

咏红 Yonghong 卢芳

大宁 Daning 张永宁

捍东母 赵敏芬

诗玲 潘小丽

健儿 张帆

牛妈 张少华

刘大力 刘景毅

职员表

▪ 制作人:张永宁;健卿;关锦鹏;关小慧

▪ 导演:关锦鹏

▪ 副导演(助理):关小慧;牛乐

▪ 编剧:魏绍恩

▪ 摄影:张健;杨涛

▪ 配乐:张亚东

▪ 剪辑:张叔平

▪ 艺术指导:张叔平

▪ 服装设计:张叔平

精彩对白

·东:人死了,什么都完了...

宇:没完,留下的记忆还没完...

·东:你可能不相信,我是真喜欢你。

宇:你可能也不知道,我也真喜欢你。

·宇:我不知道你正忙着呢,我先走了。

(小烨把这句话说的五分哭腔,三分自嘲,二分无奈,十分到位 )

·宇:我记得你开始跟我讲过:‘两个人,要是太熟了……倒不好意思再玩了……也就是说要散了。所以老这么想:第2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就少喜欢你一点,免得自己到时候难过。你知道吗?我向自己保证过……以后再不会……为别人伤了…… ’

·宇:我他妈的是不是有病?我是怎么可能这么喜欢你的?

·宇:你知道的,以后我是不会坐在这等你了。

·东:是呀,提着行李边走边唱呀!“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要多煽情有多煽情……

·东:那时候我怎么会放你走呢?

·东:你知道吗?在狱中这几个月,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我跟你……是天生注定得走在一起的,我很高兴。

·东:每次路过你出事的地方我都会停下来 ,但是心里却很平静 ,因为总觉得你根本就没有走……

影片评价

射偏的爱之箭——谈电影《蓝宇》

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原因:故事发端于1988年,影片涉及包括改革开放大潮中高干子弟生活腐化、利用关系走私、1989年等敏感政治因素。因此,影片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知道且有兴趣看的人则更少;二是内容原因,关于同性之恋。

影片一开始,便呈现出了地道的北京高干子弟说着地道的一副玩世不恭的北京话玩着地道的奢侈的休闲娱乐。很快,胡军饰演的高干子弟陈捍东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在京上大学的东北学生蓝宇,两人当晚便睡在了同一张床上。

捍东手里的砖块“大哥大”提醒我们,此时是中国的八十年代末。下层社会的人相互在忙着根据政策和空子做个体生意,而上层社会的人则忙着利用国家级的特权搞大宗走私。捍东的出手阔绰让家境贫寒的蓝宇很欣慰,而捍东在送出物质的同时告诫蓝宇,他们这样的情况不可能长远,大意让蓝宇不要动真情不要陷入太深,大家都是自愿。也许这样的事情对有背景的捍东来说,没有什么,只是浮华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件事罢了。而对于蓝宇来说,他却真真正正的爱上了捍东,“他”说“他”不在乎他的钱。

当捍东把又一个男大学生带到家里偷偷占尽便宜的时候,蓝宇的出现让他们的感情戛然而止。

影片以此跳跃到了1989年的那场动乱之中。

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当时事件的严重性和局限性。在八十年代末就能用上空调的人绝对不是一般的人,而捍东拥有。当他面对坏了的空调大发雷霆时,说出了这样的话:“担待个屁!罢工?装他妈的什么善男信女?不知道换一批工人?全首都的工人除了罢工的都他妈死绝了吗?”这一细节,一方面或多或少的代表了既得利益者的心理,另一方面说明了当时政治局面混乱到没有人修空调的地步,问题有些严重,而同时捍东得以在办公室里大发牢骚也说明,局面还没有混乱到不可控制的地步,一切主动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此时的捍东得到内部消息,有人在天安门广场看到过蓝宇,而广场“今晚将清场”。得知此消息的捍东驾车前往,在路上就听到了密集的如放鞭炮一样的声音,所有的人都在慌张的逃跑。捍东与蓝宇再一次“邂逅”。

作为双性恋的捍东来说,正常的娶妻才是他的归宿。于是他结婚了。时间在导演的控制下悄悄的跨跃,捍东的“大哥大”早已变成了跟我们现在一样的小薄片。在离婚后的又一次邂逅中捍东与蓝宇再一次邂逅。旧情依然复燃。

影片到此,故事开始有些真正的波澜。捍东的公司因为涉嫌非法走私被调查,其本人被拘捕。这种情况不仅让人联想到同时期的“远华案”——也许电影真的在告诉我们一些内在的关联。捍东在安排好一切后,将蓝宇一直想得到的美国护照交到“他”的手里,并介绍了一个在外经贸部管签证的关员帮“他”。蓝宇因此感到事情有些不妙,正当他疑问时,公安已经不请自到。

捍东的家人和朋友动用了一切关系,最终打通了关节,捍东得以在几个月之后出狱摆脱与走私的关系。而打通关节的三百万元人民币相当一部分是蓝宇凑来的——他卖掉了捍东给的房子,取出了多年的积蓄。捍东在得知此事时,沉默了。观众可以体会到,在一个人面临大灾大难时,在生命攸关的时候,能被另一个人无私的帮助,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感激之情。如果说之前捍东对蓝宇只是娱乐几分爱几分的话,那么此时的捍东则因此彻底爱上了蓝宇。他们又重新在了一起 。

又一个细节让我在影片开始时的恶心慢慢的消解,转而有点同情。那时他们一伙人在庆祝捍东平安无事回来的家庭聚会上。当捍东放松的跟朋友猜拳行酒时,镜头落在了蓝宇的眼睛上,“他”正一眨不眨的注视着专心猜拳的捍东,满眼的温柔,满脸的幸福……只有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很深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表现。

很快,捍东的事业重新回到了正轨。可幸福总是短暂的,两人悲剧的结局终究是社会浪潮中那撞向岩石的浪花。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蓝宇因意外死在了工地。当曾经玩世不恭的捍东得到这个消息后他呆了。他站在停尸房蓝宇尸体的面前,他哭了,哭得浑身颤抖。他从没有如此伤心,从没有如此在乎一个人。他无法忘记他与蓝宇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失去的早已不只是一个兴趣相投的性伙伴,而是他这一生中最挚亲挚爱的人。我终于开始感动,随着捍东的抽泣。泪似乎怎么也止不住,一滴又一滴,随着我的脸颊往下落。

影片在结尾的时候,捍东旁白说:“你知道吗?这些年,北京还是老样子,到处都在拆呀建呀的。每次经过你出事的地方,我都会停下来,不过心里倒很平静,因为总觉得你根本就没有走……”看到此处,我彻底被捍东与蓝宇之间的爱情所折服。是啊,现实当中男女之间的爱情尚不能如此,捍东与蓝宇之间的爱情足以让现实中几乎所有的男欢女爱汗颜低头。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感情更加的来之不易。作为与多数人有着不同性取向的人来说,要想如愿的在这个社会上相爱相守,必须顶住更多的社会压力,必须要有更多的机缘与契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彼此相爱的人。

捍东发动汽车,从车上的视角望出去,是工地破破烂烂的蓝色铁皮护板,视线时而开阔时而被铁皮挡住,随着车速的加快,如同电影胶片一样,一格一格,逐渐形成了一种连续的影像。恍惚之间,这闪烁的“胶片”又变成了一种回忆,在每一格里都是一段或幸福或辛酸的陈年往事。豁然间,工地被抛在了身后,眼前豁然开朗,一切都变得无声无息,无色无彩,望着这世界,人心已经淡然。就如最后那句旁白说的——你知道吗?这些年,北京还是老样子,到处都在拆呀建呀的。每次经过你出事的地方,我都会停下来,不过心里倒很平静,因为总觉得你根本就没有走…… 这才是爱,是真爱……

获奖记录

第38届金马奖:《蓝宇》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刘烨凭《蓝宇》获金马影帝;胡军凭《蓝宇》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3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刘烨)、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最佳剪辑奖、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

《蓝宇》获法国费索尔亚洲影展金环奖

200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蓝宇》获11项提名,刘烨、胡军凭《蓝宇》均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2002年《蓝宇》--- 参加第七届香港“金紫荆奖”评选,胡军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刘烨凭《蓝宇》获最佳男主角提名

2002年,美国《新闻周刊》评出年度15部最佳影片。《蓝宇》入选,列11位。

参加过的电影节

坎城电影节(5/2001)

慕尼黑电影节(6/30 - 7/7)

布里斯本电影节 (7/26 - 8/5)

多伦多电影节(9/6 - 9/15)

温哥华电影节(9/27 - 10/12)

Oslo Films from the South (10/12-10/21)

Mostra de Sao Paulo (10/19-11/1)

伦敦电影节(11/7-11/22)

东京 FilmEx(11/18-11/25)

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5/2001)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电影原著

北京故事

有人记得的是《北京故事》,有人记得的是《北京之秋》,有人记得捍东这名字,更多人记得蓝宇。然后,这个曾经让无数同志及非同志感动的故事,由文字过渡成胶片,蓝宇和捍东在光影和声音中活得绚烂。

人物原型

如果告诉你《蓝宇》不是小说不是电影而是事实,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蓝宇》这部电影同志们都知道是根据网络小说《北京故事》改变的,在90年代末网络刚开始在内地盛行的时候,这篇小说迅速蹿红。我是2001年来到北京读书,经我下铺的推荐才知道这部流行很久,赚了太多同志与腐女眼泪的小说。在1998年8月的香港“花招杂志”曾指派记者深入详查,该杂志曾刊登蓝宇原型。那张照片,年代久远,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末期的样子,一个非常文静清秀帅气英俊的男生骑在自行车上,就在北京市清华大学的校门口靦腆的微笑,照片已经有些模糊泛黄,但那一份恬适怯然着实是令人心疼。

蓝宇的父亲原籍吉林,母亲原籍杭州,查核“蓝宇”本人1971年12月出生于西北青海省,于1994年的11月死亡。小说中蓝宇自称是华大的,其实应该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关于北京市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很多描写都非常准确,若是一个缺乏经历的人是写不出来的。例如,清华大学87年的时候,建筑系男生住在8号楼,这一点很多人都根本不知道,因为现在的8号楼,几年前已经改变成是女生宿舍。还有,经查证出建筑系87级确实有个男学生姓蓝,人长得颇俊,也是个出色的优秀学生。

据了解《蓝宇》本由制片人张永宁先生在网络上看到《北京故事》这小说,很被感动,带着小说到香港找导演关锦鹏先生洽商开拍,故事剧情再由魏绍恩先生稍微改编。

张永宁用了很长很长时间,非常艰苦地去找这个作者也在网站贴了许多‘寻人启事’,一年以后,香港一间出版社是在看过小说后,表示愿意给作者出版这书,张永宁先生说:“我是通过它才找到了这作者“灵慧”的。然后我打电话给她...她说:我是作者灵慧,我说:你就是作者?因为传来是一把很年轻的女子声音,我惊讶:你真的是作者?还是作者的女朋友或甚么的吧?她说她就是作者。我说:你怎么可能写出这么深情的同性恋情?... 她支吾了一会,她才坦承:《北京故事》《北京之秋》这小说其实是有真人真事,而故事,经由一位神秘的“陈先生”详情真切口述娓娓说出,再由灵慧小姐刊登于网站上发表的。而陈先生强调,希望保持低调,不想曝光。陈先生愿放弃任何版权,不要提起他是谁;另外作者灵慧小姐这方面,她委托她的妈妈和她的一个北京好朋友来出面,完成了这个协议的草签;通过速递,她签了,我签了之后,我们就一手付款,一手交易,然后我就买到了改编《北京故事》的电影版权。制片人“张永宁先生又说,他们手里握有这女孩子的一个声明:一、‘这小说我是在哪里发表的。’二、我们有正式购卖电影版权的一个协议,三、我有她妈妈签的一个收款条。我觉得这应该是有法律效力的三个文件;在这里我也想向公众公布一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导演关锦鹏先生也说得很清楚,如果没有买到版权我们是不可能开拍的。”

从《北京故事》出处的种种资料,得以更加深入的去探索故事主角,故事内容开始时,蓝宇告诉陈捍东是16岁多,快17岁。而他入学是很容易考证的,应该是1988年9月,蓝宇是1971年下半年出生的话,例如:1971年11月,那么他当时就是16岁多,快17岁。这样的年龄应该是早读书一年的。最后的年龄小说里面没有交代,蓝宇参加学运XX事变之后,西方开始经济制裁。陈捍东的仓库被烧毁,后面又有下雪时到刘征家里小酌的描写,所以仓库被烧是1989年7-11月之间,捍东放了一笔人情债,四年多以后收回,就是1994年1-6月,这时陈捍东入狱,之后呆了三个月,就是1994年的4月-9月,这时距离捍东认识蓝宇已经6年多了,这时捍东说,我们认识7年多,我认识并爱上了一个天使……前后有接近一年的误差,但是因为月份不能精确,所以还是基本成立的。3月的一天我被蓝宇召去……4月份……我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一个月后我被捕了,准确地讲是1994年的5月-6月。捍东入狱,3个月后,就是1994年的8-9月出狱。深秋的季节,蓝宇离开人世,就是1994年的11月,所以蓝宇去世死亡时其实应该是23岁,所以我认为是16岁到23、24岁,假如陈捍东出狱后有一年的间隔,那么前后刚好是7年没错,完全吻合。

小说中陈捍东考上南大,显然不是南开大学,而是北京大学,其实就是北大,作者取了反意, 而捍东坐在天大门口等蓝宇,这显然是北京航天大学,《北京故事》其实是陈捍东先生的心路历程的伤感回忆。

这部电影每看一次都能让人里久久不能平静一回。那种感受不是简单「感动」两个字就能概括的。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看的人都体会到了陈先生对蓝宇的深深思念与眷恋!

制作信息

级别:Australia:M France:U USA:R Singapore:R21 Italy:VM14 Argentina:16 Japan:PG-12 Singapore:

制作公司

Kwan's Creation Workshop[香港]

发行公司

Epicentre Films[法国]

Festive Films[新加坡] ..... (2005) (Singapore) (theatrical)

Mongrel Media[加拿大] ..... (Canada)

Shaw Organisation[新加坡] ..... (2005) (Singapore) (theatrical)

Strand Releasing[美国] ..... (2002) (USA) (subtitled)

幕后故事

工作人员的话

制片人的话:由网络小说《北京故事》改编的电影《蓝宇》,在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筹备和拍摄,现已圆满完成。我们会在近期内向热爱生活,热爱电影的人们,还有许许多多喜爱《北京故事》的人们,献上这部用情和爱拍摄的影片。

99年初朋友把《北京故事》推荐给我。我含着眼泪连看了三遍。我被这个发生在北京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尤其是书中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从那以后,我萌发了一个很强烈的冲动:我要把她搬上影幕。作为一个电影制作人,我相信银幕上的《北京故事》一定会是一个让人们喜欢的故事。她从此成了我生命里最想完成的梦。

带着这种执着和信念,我几下香港,邀请到阿关(关锦鹏)为此片做导演;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的投资人——一个对生活和艺术有着特殊感情的人,表示愿意出资拍摄,使这个梦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影片虽然描述的是一对男人间的爱情故事,但它不仅仅是一部同性恋的影片。它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社会中丰富感情中的一种。两人之间,无论性别是什么,只要彼此之间产生了真正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就是美好的,幸福的。

至于这个故事究竟怎样,请大家在看了影片后自己评论吧。

我相信大家也会和我一样喜欢它。

导演的话:2000年初,当制片人张永宁到香港找我,提出让我来导演《北京故事》——现戏名为《蓝宇》——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曾心存犹豫。记得90年到纽约拍《人在纽约》(Full Moon in New York)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经验。虽然电影仍是讲中国人的故事,但一个香港人,一个香港导演,我觉得仍会跟在外国生活的中国人所感所想有一定距离。所以,《北京故事》的剧本摆在面前,确实举棋不定了好一阵子。

当第一遍看《北京故事》这个网上小说时,委实觉得它动人,但也同时惊讶于作者对两位男主人翁在情色性事上的描写之露骨大胆,拍一部同志情色电影并不是我的意愿。后来想到故事中横跨十年的感情关系,倒令我觉得这才是把小说拍成电影的价值。以往看过太多动人的爱情故事,时间往往是在摆弄人物、感情;跨度愈长,愈显得或是感情爱情的不堪一击,倒过来又或许更突现了感情爱情的真挚牢固。《北京故事》确实让我联想我自身的感情经验,跟我男朋友正处在一起十一个年头:有最炽热的时刻,有清淡的生活,当然也有濒临吵架分手的一刻。越看小说,越觉得很多的细节接近。虽然故事人物地点是北京人北京事,但最终还是最基本共通的人之爱恨交缠,人面对大环境变迁所衍生的无奈等。想通了这点,可算是让自己跨过了犹豫不决的关口。

《蓝宇》这片名,按小说里的文字解释,他是一个从东北到北京求学、生活的主人翁名字,但我跟编剧愿意把它看得大一些(一笑)——“蓝色宇宙”。愿这部电影带来不光是一个同志爱情故事,愿它能让人感动于相对于天地,人与人间感情薄弱无力的慨叹,又或者让人感动于故事里被突显的真挚感情而作出赞叹。

编剧的话:几句碎话, 最后还是完成了. 第一天看见张永宁, 是在香港的 Grand Hyatt,跟关锦鹏一块。他们让我看那个小说,问我的意见……

好多好多个月后。北京友谊宾馆宴会厅的关机饭。大伙哭的一塌糊涂。从没见过那么多人哭的那么一塌糊涂。真是的。

有日拍市郊公园的戏。刚下过一场好大的雪。湖都结冰了。冰封的记忆内有蓝宇的光影。几乎是平静的。冰封的记忆里面所有的伤痛几乎都是平静的。镜头后,张永宁又哭了。关锦鹏取笑我,你别说人家,我看你还是要哭着离开北京的。

由接触原著文字到把小说改编成剧本到目击一页一页的纸张转变为一格一格的胶片,整个过程于我都是珍贵的记忆。

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里面有两个男人的感情故事。我爱你我不爱你。你爱我你不爱我。他们没能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一如他们没能力控制不以人力意志而转移的环境因素。离合散聚间日子一天一天的过。有些人老去。有些人成为记忆。

我知道最终我还是要走的。我一直这么提醒自己,让自己在明天醒来的时候喜欢你少一点。在离开的时候可以轻松一点。

最后还是完成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7: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