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孔子其人其道 |
释义 | 千百年来,不同论家与著作评说孔子和《论语》,见仁见智。但,只要他们的解读,能对读者产生一定的作用,那就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了。《孔子其人其道》中,赵又春先生重新认识和评价孔子其人,从文化的角度与历史的眼光,还其本真,现其本然,客观地观察和理解了孔子之道的时代意义与普世价值。 书名:孔子其人其道 作者:赵又春 ISBN:9787806657690 类别:哲理 页数:551 定价:28.00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08.12.1 装帧:平装 开本:32 印刷次数:1 孔子个人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目录第一部孔子其人 一、孔子的生平 (一)出身和少年时代 (二)成年以后的经历和遭际 1.国内奋斗:前534~前497年 2.漂泊生涯:前497~前484年 居卫前期:前497~前493年◎ 居陈期间:前493~前489年◎ 居卫后期:前489~前484年◎ (三)平静的晚年生活:前484~前479年 二、孔子的人格定位 (一)孔子是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1.修炼 2.境界 3.回报 (二)孔子是个为理想献身的人 1.选择走改造社会的入世之路 2.将道德目的纳入社会理想 3.始终充满信心 4.“朝闻道,夕死可矣” (三)孔子是个极有智慧又非常务实的人 1.待人的智慧 待人的一般原则◎ 如何交朋友◎ 如何识人◎ 2.处事的智慧 3.修己的智慧 如何处理德才关系◎ 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 如何看待个人名望◎ (四)孔子是个伟大的老师和教育家 1.孔子办学的伟大成就 成就之一:开“学移民间”之先◎ 成就之二:为如何办学提供了基本思路◎ 成就之三:造就了许多杰出人才◎ 2.孔子的师德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谦虚和有恒◎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牺牲精神◎ 3.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般教育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部孔子之道 一、绪论 二、《论语》重要章句误解辩正 三、复礼——孔子思想白勺出发点和归宿 (一)引言 1.孔子面对的礼是什么? 2.孔子要求复礼是替谁说话? 3.孔子的复礼主张是不是乌托邦? (二)孔子心中的礼之一 1.礼是社会的“致和剂” 2.礼的根据在于“让” 3.复礼须是真情实感的外现 4.礼的具体形式是变化发展的 (三)孔子心中的礼之二 1.礼是治国施政的最好手段 2.礼是德行的“操作标准” 四、孔子的仁概念 (一)孔子要用“仁”概念说明什么? (二)仁概念有四个不同但密切相关的含义 1.“仁”即仁心——爱人之心 2.“仁”是仁者——有高尚道德的人 3.“仁”乃仁境——人的道德精神境界 4.“仁”指仁政——以仁心施政 (三)对孔子仁概念的几点分析 五、孔子的道德思想 (一)关于道德的一般概念 (二)义利之辨 1.“义-礼-利”链 2.孔子是要人“见利思义” 3.孔子还教人“以道谋利” 4.三点补充 (三)孔子的“伦理概念群” 1.中庸思想 中庸首先是方法论◎ 中庸是教人行事宁可“不及”,决不要“过”◎ 中庸不是教人做“乡原”◎ 中庸的“操作标准”是礼◎ 2.孝 孝的根本要求是“无违”◎ 孝不仅是养父母,更在于敬父母◎ 3.忠与信 4.恭与敬 5.智与勇 6.直、宽、让、好学 六、孔子的政治思想 (一)政治理想——回到“天下有道” 1.“天下有道”的内容首先是中央集权 2.好君主是好政治的保证 (二)政治路线——实行德治 (三)德治的基本内容 1.出发点和归宿:以惠民的方式巩固统治权 2.基本要求:为政者身正 3.主要措施:正名 名正——政令具有权威性的前提◎ 正名——纠正违礼行径的突破口◎ 正名要求举贤才和求实效◎ (四)德治要求的官员形象——君子 1.“君子”的含义 2.德治的保证——官员君子化 七、孔子关于天、命和鬼神的观念 (一)关于天 (二)关于命 (三)关于鬼神 八、总论:究竟什么是“孔子之道”? (一)《论语》中“道”字的含义——“吾道一以贯之” (二)对孔子之道的几点归结 1.孔子之道是对复礼之必要性和可能性的人性论论证 2.孔子之道是教人道德地行动的人生教诲 3.孔子之道是吁请施行仁政德治的政治诉求 4.孔子之道是实用理性的处世智慧 第三部孔子的历史命运 一、前言 二、孔子之道的传承和历史演化 (一)先秦时期:《孟子》和《荀子》中的孔子之道 1.《孟子》与孔子之道 2.《荀子》与孔子之道 (二)汉代以来:董仲舒给出的孔子之道 (三)宋明以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宣讲的孔子之道 (四)上世纪的批孔运动 结束语:我们今天该如何对待孔于之道这份传统资源? (一)要让孔子之道进入人们的实际生活 (二)要警惕我们还有一个反孔子之道的传统 (三)要看到孔子之道的局限性 ……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