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空尘法师 |
释义 | 空尘和尚俗家姓王,名宏贞,河南省信阳县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出生。光绪十五年(1889年),空尘二十四岁,因鉴於佛法无南北,道风有盛衰,遂禀明师父,偕同师弟净源,托钵行脚至湖北,同受具足戒於汉阳归元寺。戒师安定和尚对空尘颇为器重,圆戒後留他住禅堂。未几,皇寺院派人催促他回去任职事,协助管理寺务。他在寺内任事之余,深究禅教,并访求佛书多种,藉以深入研究。他在寺内任副寺、知客、监院等职,先后十有余年,修寺置产,整规立矩,井然无紊。偶亦吟诗作画,亦颇可观,人皆爱而珍藏之。 空尘法师家庭务农为业,勉以糊口。空尘自幼体弱多病,常年药不离口,几频於危。七岁时,父母无力抚养这个多病的孩子,就把他舍给信阳城内的皇寺院,做了个未落发的小沙弥。空尘以自幼多病,未曾读书,到皇寺院调养了两年,身体好了些,他的师父德淮和尚爱惜他,送他入学塾启蒙。但空尘不乐读诵,时常兀然独坐,有如痴呆。读了几年启蒙书,也没有什么进境。十余岁时,师父为他剃度,不再要他到学塾读书,以后就在寺中做杂务,又虚度了几年岁月。二十岁时,他的师叔用言语激励他,谓∶“苏老泉二十七岁始发愤读书,卒以成名,而你今犹少老泉七岁,如果能发奋上进,也还不算为晚。”他听後十分感动,惭愧万分。於是自号“模糊僧”以自警,自此精勤学习,不稍懈怠。不数年间,学问上果然大有长进。 成就光绪末年(1908年),寺产兴学之说甚嚣尘上。空尘有感於兴学一事,既为社会造福,亦僧家布施之所当为者,且可杜绝地方人士觊觎寺产之野心,因此发愿创设义学。宣统初年(1909年),他首先捐出寺地三十馀亩为校址,兴建校舍,聘请教师,创立僧俗两等小学校一所,招收信阳一地僧青年及在家失学儿童入学就读,以经费充裕,师资优良,学校办得很有绩效,亦得到地方人士的称颂。 民国元年(1912年),寄禅长老在上海成立“中华佛教总会”,空尘亲自赴上海参加成立大会。回到信阳皇寺院後,他即与师弟净源出面,约集信阳诸山同道开会,组织中华佛教总会信阳支部,被选为首任会长。此后,空尘和尚又陆续成立讲演团、水龙会,并购置义地辟为义冢。此外他冬施寒衣,夏施药品,开创茶山,兴办学校,所有这些社会公益和地方慈善事业,他莫不极力提倡及支持。空尘和尚前后主持信阳佛教支会五载,会员达三千人之多。民国四年(1915年),他与净源在城西八里许创建古佛寺一座,先後建成殿宇僧舍三十馀间。翌年,他的师弟净源示寂,修建工程被迫停止。他本人也因悲痛过甚,不久因旧病复发而舍报。世寿五十一岁,戒腊二十六夏。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