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可携带号码
释义

简述

1998年,香港电信向用户提供了“可携带号码”服务。那么,什么是“可携带号码”呢?顾名思义,“可携带号码”是指用户在搬家或调动工作时,可以不改变自己的电话号码,而用不到顾及新地址与老地址是不是属于同一个电话局,或同一个运营公司,这对保持用户对外联络不受影响,特别是对维护局业用户的经营活动不受影响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迁址而不改变电话号码是需要作一定技术处理的,也需要一定的费用投入。开放这样业务实际上就是把用户的“麻烦”转移交新的运营公司,由他们去解决。

概念

可携带号码来源于号码可携带(Number Portability,NP),是前几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主要是指企业、团体、商业机构或个人在迁址后、改变运营商或改变服务种类时仍能使用原来的号码,避免了更换电话号码所带来的一系列麻烦。

种类

(1)地理位置变化的可携带:指用户的地理位置改变后,用户的电话号码不改变,这在许多国家都是比较常见的; (2)业务改变的可携带:指用户从一种业务转变为另一种业务时,用户的号码不变,例如,从固网转变到移动网上,号码不变,或从模拟电话变为ISDN等; (3)运营商改变的可携带:指在有几个运营商存在的情况下,用户改变了运营商后不改变电话号码,是电话号码可携带中最主要,也是最受关注的。

现状

我国的香港地区于1995年就开始了电话号码可携带业务,截止到2004年5月,全球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电话号码可携带业务(见下表全球电话号码可携带情况,资料来源:各国或地区电信管制机构的相关资料和文件以及Europeanommission (2002),INTUG(2003) )。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电信市场发育较成熟的欧洲以及其他电信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18个分布在欧洲,3个在亚洲以及北美的美国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实施这一业务后,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当多的用户使用了这一服务。该业务实施一年内,英国大约有160万移动用户在保留原号码的情况下更换了运营商,西班牙、荷兰和丹麦相应为53万、25万和21.4万。而亚洲韩国的SK在实施后的半年时间内就流失了145万的移动用户。

时间 国家和地区

1998 新加坡(4月1日)

1999 英国、荷兰(1月1日),香港(固网为1995年7月,1999年3月1日全面实施)

2000 瑞典(固网1月1日,移动电话2001年9月1日),瑞士(3月1日),西班牙(10月1日)

2001 丹麦(固网1月,移动电话7月,2004年4月 全面),澳大利亚(9月25日),挪威(11月1日)

2002 德国(2月1日 移动电话),比利时(10月1日),意大利(移动电话6月30日),葡萄牙

2003 芬兰、法国(6月30日),美国(11月24日 100个最大的区域市场,2004年3月24日全面实行),卢森堡(12月),爱尔兰

2004 韩国(SKT 1月1日,KTF 7月,LGT 2005年1月),奥地利,希腊,匈牙利

实施号码可携带后,不但强化了电信业的有序竞争,也提高了用户的权益,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如,据英国0FTEL 1998年测算,其中移动号码可携带带来的社会净效益为9800万英磅。而按照香港0FTA 1998年的测算,实施移动号码可携带后,服务成本整体降低而带来的净社会效益为7.69~13.96亿港元,但由于测算出的移动用户增长大大低于实际的增长,故而实际净社会效益将大大高于测算值。

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讲,电话号码资源是无穷无尽的,而不是稀缺的。但在一个有限理性的人类社会里,由于人类处理和记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有些号码是要比其他的号码更有价值。这里有限理性并不意味人类在行为上的非理性,而是人类在收集、处理和储存信息时要付出相当的成本,即要有一定的代价。相对于电话号码而言,一些号码的确要比其他的一些易于记忆,如,114,112等号码,这就意味着这些号码本身就比其他的号码更有价值。 电话号码资源在我国是归国家所有,但目前这一资源为各电信运营商所垄断支配。如果用户更换运营商,则必需更换电话号码。这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也不利于运营商提高和优化其服务,降低成本费用,进而优化市场环境。

1.更有效地利用电话号码资源来看

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如何更有效地加以利用是关键。电话号码属于国家所有,即为公共财产,但目前在我国为各电信运营商所垄断和支配,国民事实上并未享有对这一财产的所有权,这也造成了事实上的号码产权的缺位。在未实施电话号码可携带之前,对于如何有效地利用电话号码这一稀缺资源,电信运营商们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只不过是在号码资源紧张时扩充位数而已,如从7位扩到8位。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这并不是个好办法。 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止,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为3.124亿,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3.348亿,号码资源已相当紧张。事实上,目前国内固网的号码采用地区号+本地号码的命名规则,除移动市话(PHS)外,资源相对需求趋缓,而移动号码在全国范围内是唯一的,且移动通信增长空间很大,故其资源压力比较大。尤其随着3G时代的到来,随着新移动牌照的发放,相信会有更多的运营商加入进来,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必将更加白热化,必然导致大量用户转网,届时移动号码资源的供应将会更加紧张。实施号码可携带,可以降低消费者转网的费用,赋予消费者电话号码的使用权和有限产权,这样用户可以处置自己的号码,可以带号转网到自己所选择的运营商,提高号码资源的利用效率。

2.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

电话用户在使用电话服务的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使自己电话号码的价值不断的增加,己成为一份宝贵的资产。对于个人用户来说,长期使用某个电话号码,一旦改变号码,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应对这一变化,但仍然不能避免错过一些关键的电话。对于企业用户,在多数情况下,是企业用户而非电信运营商对电话号码进行投资,如,用户会在印刷品、目录、信笺以及名片上印上自己的业务号码或常用号码。许多公司还对自己公司的电话号码进行广告宣传,以便潜在的顾客能够记住它们。这些活动增加了这些特定电话号码的价值,故当用户因种种原因需要搬迁或转网时,如果没有电话号码可携带的实施,就要被迫更换号码,从而面临较大的转网代价,也就是要付出很高的交易费用。企业不仅要更换文销用品、更换广告等,有时甚至可能失去重大的商业机会,造成了事实上的交易费用不经济的问题,影响了社会效率的提高。 当电话号码的所有权不归用户所有时,会产生“拦截”(holdup)的问题,也就是说电信运营商截取了用户保留自己电话号码所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这就可能产生投机行为。当用户预料到这一问题时,就会尽量减少投资,必然会影响到用户投资的积极性和投资的效率,从而不利于电信市场的效率的提高和竞争环境的改善。

3.从市场竞争效率的角度来看

如果电话用户不具有号码的所有权,在转网时,只能面临两个选择:放弃原号码,或者付出昂贵的转网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场中的竞争,提高了行业进入壁垒,从而不利于社会效益的整体提高。同时,在位的主导电信运营商手中握有大量闲置的电话号码,使得新加入的运营商手中只有有限的号码资源,限制了新运营商的发展,间接的提高了进入门槛。实行电话号码可携带将打破市场上主导电信运营商对电话号码的垄断,降低电话用户更换电信运营商的成本,而且随着新运营商的加入,电话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运营商。一旦实施这一措施,随着带号转网用户的增加,将会深化电信市场上的有效竞争,迫使各运营商不断采用新技术以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将服务价格降到一个合理的位置,形成有效的电信市场竞争秩序。 随着电信竞争的加剧,电信业务日趋同质化。而电话号码可携带的引入,使各运营商压力倍增,促使他们开发新业务,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同时,可以使电信运营商没有动力虚报成本,有利于监管的透明化,提高监管效率。

现有号码可携带技术及特点

目前号码可携带技术上的实现方法有:呼叫前转、迂回选路、呼叫前转和智能台相结合以及智能网技术等,它们特点各异,适用于不同阶段。

1.呼叫前转

它是主叫用户呼叫可携带号码时,该号码用户利用呼叫前转业务将呼叫前转至移机后的该用户。呼叫前转是最简单的技术实现方案,不存在设备升级的问题。但当NP用户主叫时显示的是该用户的新号码,当NP用户被叫时,主叫用户无法得知NP用户的新号码。如果NP用户数量大的话,将会导致迁出网络和接收网络之间的流量加大,从而使得运营商必须加大交换机的容量,而且通话转移需要耗费迁出网络的资源(如交换机、线路等)。故而呼叫前转只能作为提供NP的一种过渡方案,或转网人数很小时的一种选择。

2.迂回选路

它是发端控制,需要发端局和落地局配合才能实现,一般用于本地电话。迂回选路减少了大量的迂回流量,能有效地利用网络,不需对支撑系统做改动,但它不是标准的7号信令实现,会涉及到不同网络设备的互操作性问题,可能有较大的潜在成本。故迂回选路一般只适用于本地网的同一运营商网内的号码携带。

3.呼叫前转和智能台结合

此方法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已有应用,它可以实现完全的号码可携带业务,主要应用于本地网范围内。但其中的NP平台必须具有话路、呼叫处理和数据库管理的能力,当NP用户增多时,对数据库的大小和话路的数量要相应的提高,因此适用于过渡阶段。

4.智能网

这是在原有通信网基础上设置的一层叠加网络,国内目前还没有运用智能网。智能网的基本思想是把传统交换机的交换功能和业务控制功能分开,原有交换机仅完成基本的接续功能,在交换网上设置一些新的功能部件,所有新业务的提供和控制由这些功能部件协同原有交换机共同完成。其实现号码携带的方法有三:落地端触发、发话端触发以及落地端触发和迂回选路方法。目前国外NP的实施多采取智能网技术,但这些国家或地区(美国除外)的网络规模都很小。 在技术上,我国目前已经成功开发出信令引擎新技术,能独立于现有通信网,快速稳妥有效地实现网内和网间的NP业务,同时还适应网络向3G的发展演进,并能提供全方位的号码类网络智能业务。它突破了现有网络智能技术的局限,避免了对现网上交换设备和信令设备改造升级,保证了通信服务质量,这为我国实施号码可携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实施号码可携带面临的一些问题

实施电话号码可携带毕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实施电话号码可携带需要高额的费用,其中的主要部分为投在相应电信设备上的固定资产费用,而可变费用则比较少。据有关资料表明,号码携带政策的实行将在4年内带给美国运营商200亿美元的成本。导入该制度初期费用10亿美元,第二年以后的维护费用为每年5亿美元。 虽然技术问题基本解决,但仍有很多的现实问题有待解决。在目前号码资源被运营商所垄断的情况下,号码中包含着相应运营商的一些关键属性,如运营商的区分、电话服务的种类、计费规则等。在实施号码可携带后,用户的号码虽然没有变,但号码本身的属性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网间结算是关键的问题。事实上,国内电信业实行的是不对称的网间结算与资费体系,随着新移动牌照发放及单向收费压力的增大,网间结算与资费体系改革前景的不明朗也成为制约号码可携带实行的重要因素。 同时,我国电信竞争环境仍比较混乱。虽然我国电信业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电信业的历史很短,长期的垄断经营,尽管电信市场的竞争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也基本解决了互联互通的问题,但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恶性竞争的例子依然是常见诸于报刊杂志,如某某运营商的电缆被砍断等。这说明我国的电信市场竞争远未充分和成熟,竞争环境还不完善,运营商的竞争意识还不强,电信业的法律、法规仍待健全。 目前,我国的管制政策还不能适应和解决号码携带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实现号码携带业务,需要监管机构的介入,监管机构要通过各种措施来保证其顺利实施,这将对原有的管制政策产生冲击,特别是对监管机构对价格战的控制能力提出挑战。标准的制定方面,2001年信息产业部出台了《号码可携带的业务规范》,而此后相关的设备、技术标准等均未出台。而要推行号码携带政策,还需要一系列的技术规范、标准作保障,以利于监督和实施。 综合以上论述,尽管从整体上看实施电话号码可携带的时机尚未成熟,但仍要早做好准备。(1)我们已经掌握相关的关键技术,完全可以独立的实施;(2)有充分的理论支撑,有利于电信业的发展和用户权利的实现;(3)实施电话号码可携带己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实施,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利国利民。 因此,在时机成熟时,适时引进电话号码可携带,必将加速我国电信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使电信市场的竞争更加有序,更加有效。为此,(1)要加强通信市场的环境建设,健全通信法律、法规;(2)加强管制,监管政策应当在最小的市场进入机制上强行规定,以利于新兴运营商进入市场,同时监管政策还要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序、公平和合理规范各运营商的企业行为,强化互联互通,杜绝人为的不联不通;(3)做好网间结算工作,对资费体系进行合理调整;(4)努力提升技术,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