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卡曼贾 |
释义 | 擦奏弦鸣乐器。流行于西亚阿拉伯地区及伊朗、土耳 其等国,起源于伊朗北部的库尔德斯坦。卡曼贾琴头呈 塔尖形,长颈,共鸣体用椰子壳或木制成,琴面蒙皮膜; 琴体下有一长钉或琴脚,用以支持琴体。一般有两根琴 弦,在西南亚则有3~4根弦,按五度定弦。流行于克什 米尔和土耳其的卡曼贾还常带有一组共鸣弦,与主奏弦 成八度、五度关系。演奏者把琴置于膝上,持弓的姿势 与中国二胡相似,弓在弦外,演奏时琴身可自由旋转,以 适应弓对弦之间的角度变换。 流行于中国西藏地区的卡曼贾称根卡。据考,约300 年前以贡品传入西藏,其形制、奏法与新疆地区流行的 艾捷克相似。20世纪60年代,中国音乐工作者对根卡进 行改革,制成3弦的中音根卡和4弦的高音根卡。共鸣箱 为半球形,用羊皮蒙面。琴头和琴杆成直线,琴头上雕塔 式装饰。弦轴与小提琴弦轴相同。琴杆正面为指板,用 小提琴弦。3弦根卡定弦为:e1、b1、e2;4弦根卡为g、d1、 a1、e2。可奏双弦、三音或四音和弦、拨弦、跳弓、顿弓等技巧。用于独奏、齐奏及合奏。 历史与影响 史学家有许多不同说法,有说是起源于北非,有说是起源于印度,也有说是起源于西欧等等。有这么一个传说:5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我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 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爪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传入阿拉伯后,一开始只在上层社会流行,后来逐渐进入了民间音乐,现在已广受欢迎。这方面演奏的大师有:叙利亚的萨米·阿里·莎娃,埃及的艾哈迈德·阿里·哈弗诺伊和阿普杜·达菲尔。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形态特征 卡曼贾琴头呈塔尖形,长颈,共鸣体用椰子壳或木制成,琴面蒙皮膜;琴体下有一长钉或琴脚,用以支持琴体。一般有两根琴弦,在西南亚则有3~4根弦,按五度定弦。流行于克什米尔和土耳其的卡曼贾还常带有一组共鸣弦,与主奏弦成八度、五度关系。演奏者把琴置于膝上,持弓的姿势与中国二胡相似,弓在弦外,演奏时琴身可自由旋转,以适应弓对弦之间的角度变换。根卡 流行于中国西藏地区的卡曼贾称根卡。据考,约300年前以贡品传入西藏,其形制、奏法与新疆地区流行的艾捷克相似。20世纪60年代,中国音乐工作者对根卡进行改革,制成3弦的中音根卡和4弦的高音根卡。共鸣箱为半球形,用羊皮蒙面。琴头和琴杆成直线,琴头上雕塔式装饰。弦轴与小提琴弦轴相同。琴杆正面为指板,用小提琴弦。3弦根卡定弦为:e1、b1、e2;4弦根卡为g、d1、a1、e2。可奏双弦、三音或四音和弦、拨弦、跳弓、顿弓等技巧。用于独奏、齐奏及合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