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静海三古 |
释义 | “静海三古”的由来天津市静海县古为渤海的浅海地区,在其所辖的陈官屯镇西钓台村发现的汉代古城,在沿庄镇东滩头村发现的汉代古墓,在沿庄镇元蒙口村发现的宋代古船,被考古家称为"静海三古"。 据史料记载,静海乃退海成陆,史称"长芦"。西汉时期,设东平舒县,时有人口4万,并呈"人口滋盛,经济繁荣"之象。隋唐时期为鲁城县、平舒县,宋代为"乾宁军",金元时为靖海县,明代至今称静海县。战国时期始有民居,先后隶属齐、燕、赵,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尤其西南部子牙、沿庄、陈官屯等乡镇更是静海先民最早的聚居区。从汉代起,这里就有人文历史的遗迹。出土了汉代陶楼、西汉古城、唐代墓群、宋代木船等。在静海北五里村,还有励氏四代人在乾隆盛世先后供职瀚林院,被传为美谈。静海人因了这片皇天后土沿袭千年的传统,重文化、兴教育,从小学、中学到老年大学,表现了诗书传家,读书求学之风的盛行。 静海县现辖18个乡镇,384个行政村,县城总面积14149平方公里。 西钓台汉代古城据史料记载,西汉王朝建立后,于汉高祖五年在静海境内第一次建县城,即东平舒县,这是静海境内建立的最早的县城。当时的县城就在今陈官屯西钓台村西北400米处,考古发现,当时的城垣基本呈方形。东平舒县建成一百多年后,史载"渤海水大溢,九河之地为海所渐"。这使得东平舒县的县治由今天的西钓台村迁出至大城,使得静海一带在很长时间内都隶属其他州县。 东滩头汉代古墓在静海县陈官屯镇东滩头村东,一号墓规模最大,由前后墓道、甬道回廊、4个墓室、4个耳室组成。该墓结构独特,墓室中多处标出题铭,如后墓道是"北出大户",回廊有"缴道东人户"、"缴道西人户",墓室有"太仓"、"吏舍食"、"车马究"等,这种结构的东汉墓,为全国首例。其中较大一座墓内陪葬品繁多,特别是有大小不同的两座陶楼,造型精巧,保存完好,现收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 元蒙口宋代古船1978年5月元蒙口村民在地表4米以下发现木船,船身完好,经专家鉴定为宋代木船,年代在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或稍后。为研究中国船舶史、航运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有关部门仿制了模型,陈列于天津民俗博物馆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