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经济中心
释义

经济中心(economic centre)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自然形成的生产和交换比较集中,并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经济影响的地方。是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居重要地位,并与其它城镇和广大农村经济联系密切、且能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城市或镇。

经济中心的概念

它们不仅是所在地区的政治中心,而且大多兼具交通、贸易中心、物资集散地和工业生产中心等多种职能。经济中心依托于城市。一般说来,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中心。经济中心作为一定地区内经济活动的枢纽,对于整个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方向、规模、速度和水平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经济中心的特征

①拥有比较发达的经济实力;

②拥有一定规模的城镇人口;

③拥有相当的经济吸引范围。

经济中心的作用

经济中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对区域经济具有组织、引导、牵引和促进等作用;区域则是经济中心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中心”与“区域”彼此制约,相互促进。经济中心的地域分布状况与地域经济开发程度相吻合,地域经济愈发达,经济中心愈密集;反之亦然。

经济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区域自然、历史、经济、社会、技术等布局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众多的社会经济部门汇聚在一些有利的中心地点,逐渐成为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中心。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交换活动逐渐集中在一个固定地方,从而形成了最初的经济活动中心。这些经济中心也就是最早的城市。但是,在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中,由于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落后,地区、部门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广泛,因此,经济中心的规模一般较小,结构比较简单,作用不突出。到了近代,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形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急剧发展,以及先进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的出现,经济中心自身的经济力量日益增强,经济中心对其周围地区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就越来越大。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中心作用的社会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促进了全国经济的繁荣,也有利于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经济中心的畸形发展,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加深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经济中心的力量和作用不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全国形成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经济中心,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沈阳、重庆等等。它们既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心,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的产品和现代化的运输、通讯手段,又是发达的流通中心、金融中心,成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内外之间进行经济联系的枢纽。它们带动了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

经济中心的功能和分类

经济中心首先是商业、贸易中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商品交换,绝大部分经济中心是从最初的商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中心,依靠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通过经济技术协作和经济联合等多种形式,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经济中心不仅是工业中心,而且往往同时是科学技术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一般说,经济中心具有多功能性质。经济中心有各种分类方式,按经济功能,可分为综合性的经济中心和专业性的经济中心;按地域可分为国际性的经济中心、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区域性的经济中心,以及地方性的中小型经济中心。但是,这些划分不是绝对的,没有严格的标准和界线。

经济中心与城市经济区

每个经济中心都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产生强烈的经济影响,往往起着组织经济活动的作用。同时,经济中心城市在自身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所以,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经济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形成了一个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整体,即经济区。经济区是以城市为中心而设立的,所以,一般称为城市经济区。经济中心与经济区是不可分割的。

经济区具有空间地域的确定性、经济联系的相对稳定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等特点。它不同于行政区,没有明文规定的管辖范围,一般不颁布法律,不设行政领导机构。经济区只是以经济中心为核心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

在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经济区,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有利于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发展社会主义统一市场,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分割;有利于发挥经济中心作用,密切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结合和缩小城乡差别。

世界经济中心:美国,纽约,华尔街Wall Street (华尔街)

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不过三分之一英里,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从东河(the East River)一直筑到哈德逊河(the Hudson River),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后拆除了围墙,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然而,它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美国摩根(Morgan)财阀、洛克菲勒(Rockefeller)石油大王和杜邦(E.I.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在这里。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也在这里。

荷兰统治时,在这里筑过一道防卫墙。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拆墙建街,因而得名。 这里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华尔街作为垄断资本的代名词。垄断资本从这里支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华尔街成了美国垄断资本,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在其东北角矗立着古老国库的分库大楼(现为陈列馆),是在华盛顿发表就职演说的地点修建起来的。

我去过两次华尔街,第一次是以游客的身份。那是傍晚时分,天上下着瓢泼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进华尔街地铁站,连铁道上都满是积水。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绕过积水,慢慢走上百老汇与华尔街的交界处,抬头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体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华尔街还是一堵破烂不堪的城墙的时候,它就已经是这附近的标志性建筑了。

现在,三位一体教堂的正前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背后是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左右两侧都是高耸的写字楼,只有周围的一小块地方还保存着17世纪的花园和墓地。从教堂门前穿越百老汇,就算正式进入了华尔街──这条街又短又窄,街口设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进行翻修,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积水。几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如临大敌地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他们的头顶是一幅巨大的美国国旗。除此之外,这条街上的人似乎都是游客,从他们的着装和神态就看的出来。路边的橱窗并没有写着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反而贴着咖啡馆和健身俱乐部的广告。除了德意志银行,我在这里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投资银行的名字,更不用说共同基金或对冲基金了。

总而言之,现在的华尔街只是一个旅游胜地,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外国人带着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么样子;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荒废的商业区,几栋陈旧的摩天大楼,以及许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馆。纽约证券交易所现在已经不允许游客进入了,所以华尔街的旅游价值也残存无几了。

后来我又去了一次华尔街,这次不是去观光,而是到三位一体教堂听牧师讲道。这个教堂的建筑非常独特,一砖一石都值得仔细观赏,外面的花园里还有著名的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墓。几步之外就是喧闹的街道,各种车辆日夜不息的经过,反而更加衬托出教堂本身的神圣与静谧。据说,在华尔街还没有沦落为旅游胜地的时候,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这里做祷告,然后再回到证券市场的血腥绞杀中去。

早在二十年前,许多金融机构就已经离开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搬迁到交通方便、视野开阔的曼哈顿中城区去了。华尔街附近挤满了古旧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也像蜘蛛网一样难以辨认,实在不太符合金融机构扩张业务的需求。“911”事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尔街周围的格局,有些机构干脆离开了纽约这座危险的城市,搬到了清静安全的新泽西。现在,除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外,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基金把总部设在华尔街。在著名的“华尔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还坚守在离华尔街不远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经搬迁到洛克菲勒中心、时代广场或大中央火车站周围的繁华商业区;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经在曼哈顿中城区购置了新的豪华办公室,不久就要彻底离开旧“华尔街”了。

但是,人们宁愿把这一切称为“华尔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办公室里,人们阅读的仍然是“华尔街日报”;在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仍然关心着“华尔街的态度”;在大洋的另一侧,企业家们的最高梦想仍然是“在华尔街融资”。无论地理位置相隔多远,人们在精神上仍然属于同一条街道──在这条街道上,所罗门兄弟曾经提着篮子向证券经纪人推销债券,摩根曾经召开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秘密会议,年轻的文伯格曾经战战兢兢地敲响高盛公司的大门(日后他成为高盛历史上的传奇总裁),米尔肯曾经向整个世界散发他的垃圾债券;在这些神话人物死去几十年之后,他们的灵魂仍然君临纽约上空,附身在任何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经纪人或基金经理的身上,随时制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话。这就是华尔街。

华尔街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共同基金主管共进晚餐。他已经在华尔街工作近三十年,两鬓却没有一根白头发,话语里还透着年轻人一样的热情与自信。他一边喝着白葡萄酒,一边兴致勃勃地回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当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时候,浦东还没有一座高楼,现在它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接着,他提到自己曾在台北出差的时候与纽约的证券分析师召开电话会议,当时台湾时间还是凌晨4点,窗外台风大作,整个酒店似乎都要倒塌下来,“那滋味可真令人永远难忘!”他大笑着总结道。

在谈到许多工作话题和政治话题之后,我问他:“你是一个华尔街瘾君子(The Street Addicted)吗?”我这样问是有所指,CNBC有一个著名的证券分析节目,主持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他写了一本非常自大的书,名字就叫“华尔街瘾君子”,也就是对华尔街上瘾的人。每次我看到他的电视节目,就觉得他像个野人,拿着一只香蕉跳上跳下地怒吼着,用尖锐甚至粗俗的语言喊出他对证券市场的看法,那种表情简直可以让好莱坞的所有喜剧明星黯然失色。许多人告诉我,这家伙是个彻底的疯子──不过大家还是喜欢看他的节目,分析师尤其爱看,他们觉得这个华尔街瘾君子真是个了不起的超级智者。在这里,瘾君子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我不知道。

出人意料的是,我面前的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说:“是的,我就是一个华尔街瘾君子。华尔街真够劲。你知道,在这里,这么多富有才华的人在处理这样巨大的财富,他们创造着效率,也赚取着金钱;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这一切都很有乐趣。”他喝完杯中酒,用激动的语气继续说道:“每天早晨,是什么在支撑人们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无穷无尽的资产,去为那些企业融资呢?如果你不热爱华尔街,你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所以唯一能够做出伟大事业的是对华尔街上瘾的人,华尔街从事的一切工作,对这种人来讲都如此有趣,以至于无论多么繁重的工作,都不觉得累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愿意做华尔街瘾君子。我以此为荣。”

这是我听过的对华尔街最崇高的赞颂。从前,我曾经听许多人讲过他们对华尔街的态度:赞许的态度,憧憬的态度,不屑的态度,乃至仇恨的态度。我曾经听一个长辈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的华尔街:“在华尔街,即使资历最浅的金融专业人员,都可以拿到6万美元以上的年薪,这就是它令人仰慕之所在。”噢,或许是这样的,在许多人看来,薪水是唯一令人仰慕的因素。我还记得在回答某家投资银行的招聘试题的时候,一个朋友毫不犹豫地写下:“我愿意加入贵银行,主要原因是我想赚一大笔钱。”她当然不是在开玩笑!那时,谁听说过“华尔街瘾君子”这个褒义词呢?谁能想象有人竟然会如此发自内心地热爱华尔街?

在华尔街,我看到年过六旬的投资经理仍然怀着饱满的精神研究新的行业、新的市场;我看到资深分析师一边吃着简单的午餐,一边读着像砖头一样厚的报告,甚至忘记了吞咽;我看到年轻的交易员在下班之后的Party上仍然在热烈地讨论交易策略,他们的脸上的笑容如此自然。国内的金融界并不是这样的。整个亚洲的金融界都不是这样的。我最好的朋友曾告诉我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在金融界苦熬几年,赚到足够的钱,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难道金融不是你喜欢的事情吗?”我困惑不解地问他。“当然不是!”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和所有人一样,我学习金融,并且希望从事金融,只是为了赚许多许多的钱。难道你不是这样吗?”

难怪华尔街能够一直统治着世界的金融界。难怪华尔街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和基金经理们一直代表着金融创新的最高水平。因为在这里,银行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不仅是因为完成任务的压力,也是因为热情;分析师每天阅读几百页研究报告不仅是为了拿到自己的薪水,也是因为兴趣;交易员每天打几十个电话、输入上百个交易指令不仅是为了应付老板,也是因为他们喜欢交易。总之,这里的人们对华尔街上了瘾。我还记得自己的老师,一位曾经担任某家著名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的纽约人的话:“当我刚开始做债券交易员的时候,每天12个小时盯着屏幕,追随着债券利率变动的轨迹。我知道对于一个不喜欢债券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有多么枯燥;但是我喜欢。所以我根本不觉得这是一种折磨!”毫无疑问,他也是一个华尔街的瘾君子。

从早晨7点到晚上12点,在华尔街(当然,这是一个广义称谓)的每一个金融机构办公楼里,灯光都不会熄灭,电脑都不会关闭。在所有人都已安然入睡的时候,外汇交易员在聚精会神地做着某个遥远市场的大宗交易;在所有人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分析师已经喝着浓浓的咖啡,开始举行例行晨会;在所有人都在与家人欢度周末的时候,投资银行家正在三万英尺高空的机舱里奔赴某一个新兴国家,准备星期一和他们洽谈IPO问题──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工作,也是生活和爱好。华尔街的王牌对冲基金经理会对着CNBC的镜头大叫:“我对这一切都上了瘾!”

附带说一句,当我喝完最后一杯酒,准备回家睡觉的时候,那位基金主管告诉了我一个他最喜欢的告别的方式(同时也可以用在见面的时候):两个人的右手各自握成拳头,坚定不移地互相撞击,如此反复几次,再挥手离去。“早先,这个动作代表‘成交’;现在,它的含义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坚定不移’!”在临别之前,他微笑着说。

华尔街的牛

我同意他对华尔街的看法,也希望在若干年之后,我们的看法一样坚定不移。无数对华尔街上瘾的人组成了金融界──无数的财富在这里融合沟通,无数的资产在这里配置交易,无数人在这里辛勤劳动,从事他们为之上瘾的世界。无论如何,愿华尔街能够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恰恰相反。

华尔街最早是荷兰人的殖民地,他们为防止印第安人进攻,在那里修了一堵木墙,后来美国人来到这里,拆了围墙,建立起金融街,但在早时期把华尔街的英文名字翻译过来还是“墙街”

中国经济中心:上海,浦东

2020年上海将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昨天(29日)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就此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市副市长杨雄介绍,目前上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全世界港口中排名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全世界排名第二。但是今年一季度,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都超过了10%,主要原因是对外贸易出口的状况还没有改变。因此,国务院出台这个文件,对于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非常及时有必要。他说:“加快航运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是今后的重中之重。这一次国务院文件中还明确提出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要求,提出了很多在航运服务业建设过程中先行先试的内容,这对加快建立综合航运服务体系将有极大的推动。 ”

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表示,在国务院《意见》中,提了一个很客观的目标,即到2020年,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刘铁男说:“全球性的金融市场,都有一个特征,就是货币基本是完全自由兑换的。但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现在还很难有一个时间表。所以在文件中就提出了一个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概念。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提法,也是一个发展的提法。”

而据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介绍:“一是确立一批企业参与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业务。二是涉及到商业银行的结算体系,个人来看,目前在上海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条件都已经具备了,近期就可能推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试点,目前上海各方面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即将推出试点。

世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

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古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中心

中国、巴比伦、埃及和印度被人们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中国是唯一保持完整文化传统的国家。如果说奴隶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那么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高峰则在中国。由于中国以农业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使得从公元前3世纪,即秦汉开始,古代世界的科教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在中国;从秦汉直到中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有过一段科教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顶峰,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中的三大发明是在唐宋。中国“农、医、天、算”四大实用科学成就为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古代的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如研究预报地震、发明地动仪的张衡;研究历法和圆周率的祖冲之;著有,《梦溪笔谈》,对天文、律历和医药部有很多研究的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著有(水经注),研究治水的郦道元和对天文观测和编制新历很有成就的一行和尚。科技的发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除了有政治因素外,也有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教水平作为基础,而且政治因素在相当程度上也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教水平。唐朝时中国的科学文化和经济繁荣的壮观景象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学者来华,仅留学长安的日本留学生,唐代就多达五六百人,西方望尘莫及。从元代以来,中国多数封建朝庭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不重视。例如,元代流传的说法是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倡、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知识分子排在第九,只比要饭的高一等。历史上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从未给予科技足够的重视,从事科技活动的工匠和技师一直处于社会的最低层。任期实行的科举制度客观上影响了知识分子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重视,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的一些道德观念,如中庸之道,影响人们的探索和创新。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舆论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慢慢地降下来,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过徐霞客、李时珍、宋应星等一些科学家,但总体来说科技和经济逐步衰落下来,并且很快被欧洲超过。

意大利曾经是世界近代科技和经济的第一中心

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欧洲上空弥漫着乌云,教会和骑土横行,人们愚昧无知,社会停滞不前,科学家被禁锢在牢笼里,科学的发现被说成是对上帝的诬蔑,史书上把这漫长的近1000年的历史称为黑暗时代。从13世纪开始,中国四大发明陆续传入欧洲,对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乃至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起了催产作用。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枣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土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在这一段时期中,资本主义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开始萌芽,西方以意大利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反封建、反神学,出现思想解放高潮,并出现了一批号召人们从中世纪的精神桎梏中解放出来的思想家,如《神曲》的作者但丁。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反对片面地依靠逻辑推理来认识事物。例如,反对把地球看成是宇宙中心的哥白尼,开创实验科学的伽利略。东方的科技成果产生了西方近代科学,近代科技的第一个中心在意大利形成。科技的大发展推动了意大利的经济发展,当时意大利的商业和航运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英国成为近代世界科技的第二个中心

近代第二次科技中心的转移发生在17世纪初到1830年,世界科技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这相当于我国明朝末年到清朝道光年间。16世纪末,先进的德国爆发内战,先进的意大利分裂为许多小国,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伟大的复兴》中重点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科学,在英国乃到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英国政府重视科学技术,批准成立了皇家学会等学术活动中心。17世纪,出现了著名科学家牛顿,他作为一个“跨世纪人才”,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巨著(1687年),他的这部著作以科学实验和观察事实作基础,但明显受欧氏几何体系的影响。牛顿的科学思想成为英国科学革命理论的顶峰。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的框架中,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科学上的最新成就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出现了专业化的和大机器生产,纺织业的发展要求纺织业的机械化,纺织业的机械化也带动了所有工业部门的机械化。英国政府鼓励人们从事工具机的发明和改进工作,出现了许多发明,其中,特别是推动了蒸汽机的出现,瓦特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发明完善了高效蒸汽机,解决了一系列工艺问题和配套设备问题,将蒸汽机推进市场。纺织机械技术和蒸汽机技术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英国的资本主义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英国的经济进入了极度繁荣的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英国的海外扩张创造了条件,开始了所谓的大英帝国“日不落”的历史。然而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工业优势不断衰退,导致英国在科研开发的投入相对下降,再加上英国的学术界过分重视理论轻视应用、重视科学轻视技术的传统,英国在国际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地位不断下滑。

近代科技的第三个中心是在法国

这个中心的形成开始在18世纪初,19世纪初进入高峰。这一阶段,英国的经济仍然处于繁荣的状态,法国则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情况成为激烈的大革命场所,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启蒙运动的哲学家形成了法国百科全书派,他们宣传自由平等和人道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出现了一次思想大解放,彻底反封建。另一方面,在牛顿的学说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研成果,例如著名数学家及力学家拉格朗日,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开创定量分析、创立燃烧氧化学说、推翻支配化学发展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的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在这段时期还产生了公制度量衡、科学教学制度和公立中学。但是,法国的研究工作过分地学院式,教育制度培养的人才相当部分是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类型,不善于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再加上社会又过于动荡,影响了法国的经济发展。

近代科技的第四个中心是在德国

在19世纪后期,1875年?895年的20年间,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到德国,世界的经济中心随之也转移到了德国。在1830年英国产业革命达到高潮时,德国仍然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德国人不甘落后,大批德国人去英国和法国留学并且学成回国。由于德国人重视理性、重视应用,德国政府重视知识,整顿教育制度,创办专科学院和大学,科教结合,聘请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主持柏林大学,开创教学、科研相统一的高教体系。1839年后,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如世界著名的数学家雅可比、高斯,发现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的物理学家欧姆,发展了农业急需的肥料技术和有机化学的化学家李比希,在柏林大学成立规模较大的有机化学实验室后在英国人w.H.柏金发明合成颜料的基础上,对香料、颜料和医药合成做出重要工作的李比希的学生霍夫曼。德国特别注意科学技术和工业的结合,出现一批善于应用科技成果于生产的企业家。例如,克虏伯将英国的炼钢法用来发展德国的钢铁和武器工业,还有西门子,既是发明家又是企业家。德国的煤和煤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特别是有机合成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德国还特别注意综合利用,出现了联合企业,成立了康采恩式的生产体制,当时德国的一些企业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德国只用了40年就完成了英国100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过程,德国的经济发展势头保持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德国工业化的进程,充分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一次和二次大战使德国的经济基础受到重创,入才和资金也受到严重的损失。

19世纪的欧洲大陆,法德两个中心带动了欧洲经济的普遍繁荣,在这一段时期,出现了很多重大的科研成果。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物理化学家法拉第(1791?867)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麦克思威尔创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出现了第二次物理学理论的大综合,但是由英国科学家门浇灌的第二次科学革命之花,却在德国结出第二科技革命之果,这主要是德国发明家应用电磁理论,发明实用型的发电机,其意义和作用相当于瓦特的蒸汽机,由此导致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德国科技和经济这时迅速超过英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德国造就了一批克虏伯、西门子、詹斯这样集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于一身的人才。19世纪还出现了三大发现,即生物进化论、细胞理论和能量守恒,科学已经走向成熟。基础科学的研究明显地走到了生产前面。

世界科技的第五个中心在美国(20世纪)

美国的独立战争后的宪法中,明确了对科学技术的方针。美国的领袖人物和历任首脑人物都重视科学技术,有的人本身就是科学家,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美国政府很早就明确以教育带动科研,对教育采取特殊优惠政策,赠予美国的一批大学土地,每州至少建立一所传统农业和机械院校。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爱迪生在西门子发明电机、贝尔发明电话之后,发明了电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厂,引起了世界乃到全世界的一场电力革命.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又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美国采取拿来主义,采取移民政策大批吸引人才,一批著名的科学家被吸引到美国,如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著名物理学家费米。40年代末,美国留下了不少来自中国的科技人才,如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经过很多努力才得以回国。人们曾经将美苏在二次大战后的做法归结成美国抢人,苏联抢机器,可见美国对人才的高度重视。美国政府利用战争中获得的资金大幅度地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每四年翻一番,二次大战期间,从1939年的一亿多美元增长到15亿美元。这一系列的措施导致了美国完成和完善了欧洲的钢铁、化工和电力三大技术,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这三大文明,进一步领先进行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包括原子能(1942年)、计算机(1940年)、空间技术(1957年)、微电子技术(1970年)。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美国1929?969年的40年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表明战后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自7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为特征,可以说,美国领导了一场世界范围的技术革命,形成了一个信息技术为先导,生产技术为主导的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为内容的高技术体系,并在80年代后期迅速地商业化和产业化,为美国赢得大量的利润。尽管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地位相对日本、西欧有所下降,但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机会,推行“信息高速公路”带来了新的全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经济复苏,应该说,至今美国的经济仍是全世界经济活动中心之一。这种状况还将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