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近代中国的法律与学术 |
释义 | 作者:俞江 ISBN:10位[7301131410] 13位[97873011314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39.00 元 内容提要本书的主要内容,选自作者近十年来公开发表过的有关近代中国法律史的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近代法律史中的法学发展与法学人物,第二部分是近代法律修订,第三部分是近代司法。这些论文是在不同时期完成的,反映了作者关心的不同主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或个案,展现近代中国的立法和司法状况。同时,通过法学语词、法学人物等不同角度,向人们介绍近代法学的发展历程。 编辑推荐在现代法高歌猛进的今天,让我们稍稍驻足,回到百年前的奠基期,一暼那些书与人,那些争辩与议论。 清廷主持的法律改革,截断了数千余年的中同法律传统,拉开了移植西方法的序幕。“移植与重建”,成了二十世纪前五十年中围法律界思考的主题。西方的法概念在汉语中该怎样解释?欧洲的民法对中国社会合适吗?对中国来说,采用哪一种司法体系更好?没有经验,也不可能有现成答案。所有问题都是第一次碰到。中围的法律人在现实催促下尝试着回答和行动…… 接着,这段历史被尘封…… 接着,我们再次碰到类似的问题。“西方与中国”,“观代与传统”,“移植与重建”,等等。这些对立关系不但没有被消解,反而在新的案例或事件巾被强化。并且,当人们在新时期里变换角度重新审视时,发现这些问题更加复杂。 此时,让我们稍稍驻足,回到百年前,回到这些问题被首次提出米的日寸候,一瞥那些书与人,那些争辩与议论。 作者简介俞江,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私权理论》。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法学研究》、《读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法学与法学家 近代中国法学语词的生成与发展 一、感知阶段:1800年至1860年间的《五车韵府》与《各国律例》 二、整合阶段:1860年至1900年,以罗布存德氏《英华字典》为主线 三、改造和平衡阶段:1900年至1911年,中国第一批法律辞典及其他 四、近代中国法学语词发展过程的启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权概念 一、“民权”小释 二、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权”概念 三、严复的民权观 四、小结 沈家本的人格平等观 一、平等:一个让沈家本回避的问题 二、形式平等:善恶与贫富之议 三、人格:西方的?抑或中国的? 四、结语:曲折的解释 清末修律中的吉同钧 简评礼法之争 一、劳乃宣的“反映论” 二、杨度的“进化论” 三、沈家本的“会通论” 四、结语 近代法学家关于“中国古代有无民法”的讨论 法律修订 两种清末宪法稿本的发现与初研 一、清末立宪史的研究现状 二、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发现及初考 三、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初步研究 四、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价值 附1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后续说明 附2 关于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末宪法草案稿本再说明 《大清民律(草案)》考析 一、修订《清民草》的历史背景与肇因 二、民律修订宗旨的讨论及确立 三、《清民草》修订过程 四、《清民草》的内容及特点 五、对《清民草》的评价与再评价 《中华民国暂行民律草案》简析 一、问题的提起 …… 司法改革 资料整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