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晋察冀边区 |
释义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37年10月,聂荣臻率八路军一一五晋察冀边区师部分以五台山为中心开辟晋察冀根据地。11月成立晋察冀军区,1938年1月成立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后发展为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等省各一部的广大地区,有108县,人口2500余万。共作战32000多次,歼日伪军35万余人,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制度最早实施的地区之一。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太行山麓的阜平县境内。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1938年1月10日-15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召开,大会选举了边区政府--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这次大会的旧址即在今阜平县中学院内。现存砖木结构的民房九间。边区政府的成立,对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起了榜样作用。 1939年1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迁驻阜平县城南庄镇西北五公里的花山村,称花山旧址,为一三合院普通民居;次年秋,又迁往阜平县史家寨乡家北村,称家北旧址。旧址为窑洞建筑,窑洞分上下两层,共有窑洞35个。 晋察冀边区司令部建筑位于阜平县城南三十五华里的城南庄,旧址占地面积共1361.71平方米,均为土木石结构的平房。在这简陋的小屋里,毛主席曾写下了《1948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 、《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两篇重要著作。在当年的电话室,党中央、毛主席的许多指示、命令都是从这里传递出去的。 为纪念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的光辉实践,建立了城南庄纪念馆,纪念馆除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居住、办公的全部旧址院落及通往后山的防空洞外,并于旧址前增设了展室、接待室等,共计5,253平方米。 建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在西安事变之后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的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在同年9月从其根据地陕北东渡黄河,开入山西、河北交界的五台山地区。9月25日,八路军主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阳明堡大捷。之后10月,八路军总司令部离开五台山,一一五师副师长兼政治委员的聂荣臻奉命留下建立根据地,展开游击战。其麾下有杨成武的一个独立团、一个骑兵营(连长蔡顺礼、刘云彪),另有两个连及一批军政干部,约二千人。他们迅速占领了晋西北、察南、冀东北多个县城。 同时,原东北军的国民革命军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在团长吕正操率领下趁国军南撤脱离五十三军,建立冀中根据地。 在此地区大部分国民政府官员撤走或投降,晋东北区政治主任公署主任兼五台县县长的宋劭文、盂县县长胡仁奎留下进行游击战。 1938年1月在阜平县“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即边区政府)成立。宋劭文为主任委员,胡仁奎为副主任委员。聂荣臻、彭真、吕正操等掌握共产党军队的军权。 发展晋察冀边区地处同蒲线以东,正太线、石德线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以南,东临渤海。行政上划分(1942年时)为北岳、冀中、冀察、冀热辽四个区。区内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总面积二十万平方公里,人口二千五百万。政府常驻阜平县及其周边地区,抗战胜利后转到张家口。 边区成立后,1938年2月为了配合国军正面作战,对平汉路等交通干线实施破袭战。同年秋粉碎了日军五万人的25路大“扫荡”。1939年11月在反“扫荡”战斗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抗战中第一个被击毙的日军中将)。1940年,聂荣臻指挥晋察冀边区46个团参加百团大战。 白求恩在中国的主要时间1938年到1939年就是在晋察冀边区工作,也牺牲在那里。 1941年到1942年,日伪军队对晋察冀边区发动“铁壁合围大扫荡”、“五一大扫荡”和大规模“肃正作战”,修筑大量道路、封锁沟、据点。晋察冀边区则派出“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作战。晋察冀边区的生产条件落后,又有日伪威胁,发展生产不易。边区政府通过开展减租减息、建立互助组织、民主选举等手段得以在艰苦战争环境下发展生产。1943年最后一次“扫荡”之后,日军无力再进行大规模扫荡。 1945年大反攻作战中晋察冀军队包围北平、天津,占领张家口、承德、山海关等七十多座城市,正规军发展到32万余人,民兵发展到90余万人。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结束国共内战爆发后,1946年国军占领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政府转移到阜平。1948年春,晋察冀边区政权与晋冀鲁豫边区政权合并,组成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晋察冀边区建制撤销。 战果在八年抗战中,边区军民和日伪作战32000余次,毙伤日伪军30万余人,对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边区军民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等一系列游击战法,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