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针拨障疗法
释义

金针拨障疗法的历史

金针拨障疗法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大师王焘的《外台秘要》(西元七五二年)一书中。《外台秘要》对白内障各期症状都有简单扼要的描述:白内障眼病初起时,患者“忽觉眼前时见飞蝇黑子,逐眼上下来去。”患者病情发展一般缓慢,“渐渐不明,久历年岁,逐致失明。” 关于此病的鉴别症状,白内障患者除视力变化外,眼与头部的感觉“不痛不痒”。眼部检查,发现“唯正当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书中对白内障与眼底病也进行了鉴别,指出眼底病“外形不异,只不见物而已”,或“眼中一无所见”,即眼中没有青白色的内障。白内障患者虽不辨物,猷知明暗三光,知昼知夜“,知道白内障后期,患者虽不能辨别人物,但仍有光感。治疗方法,白内障后期,”此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然开去而见白日。针讫,宜服大黄丸,不宜大泄“。

王焘《外台秘要》所载的眼科疾病,系吸取晋唐以来各家内容,其中包括谢道人所撰的《天竺经》。据《外台秘要》《天竺经论眼序》注文: “陇上道人撰,俗姓谢,住齐州,于西国胡僧处授。”据考证,“胡僧”是印度僧人,故认为金针拨障疗法是印度传来的一种眼科手术。白居易所阅的《龙树论》,可能是随佛教传来的印度医药文献。但从现存《医方类聚》引辑的《龙树菩萨眼论》以及宋代《太平圣惠方》的内容来看,却看不到印度医学的内容,主要属于我国传统的医理,由此推测,印度传来的眼科已被我国医学所融化,并通过我国医学家的临床,改良再创新。

隋唐以后的医学书籍,有关金针拨障疗法的记载越来越细致,表明我国医家在临床中获得了更为具体的经验。

宋代又出现了一本题名为《龙木论》(或称《龙目论》)的眼科专著。此书可能就是白居易参阅的《龙树论》,因避英宗讳(英宗名曙,树与曙同音),改名《龙木论》。此书经转辗传抄增补,至宋代改编,成为目前的传本。宋代太医局将《龙木论》列为医师必读之书,可见此书的重要地位。书中对于各型白内障“老年性、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的病因、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白内障眼病的检查、诊断、手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手术前后的准备、手术方法、术后护理等,也均作了确切的论述,至今仍有理论价值。

明代,我国医学文献中又出现了一本名叫《银海精微》的眼科专著。书中对金针拨障疗法也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此外,明王肯堂的《证论准绳》(一六零二年)、明末清初傅仁宇的《审视瑶函》(一六四四年)、清张璐的《张氏医通》(一六九五年)以及吴谦等集体编撰的《医宗金鉴》(一七四二年)等书,均对金针拨障疗法有介绍。

金针拨障疗法与唐诗

唐代的一些诗人,在他们的诗句中提到过金针拨障疗法。例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律:“案上漫铺龙树论,合中虚贮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据考,白居易四十多岁后即患眼疾。上面这首七律反映了白居易当时正在阅读眼科专书《龙树论》,药盒中存放著准备服用的“决明丸”,他考虑一旦服药无效,就得求助手术治疗,用金篦来刮除眼中的障翳。又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中写道:“勇猛为心极,清羸任体孱。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铨。”此外,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赠婆门僧人》也提及了金针拨障疗法:“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