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结核性腹膜炎
释义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弥漫性腹膜腔感染,发病率大约占全身结核病的5%,仅次于肺结核和肠结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最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

西医学名:结核性腹膜炎

所属科室:内科 -

发病部位:腹膜

主要症状:腹痛,腹胀,消瘦,低热

主要病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多发群体: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

传染性: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

发病原因

引起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腹膜病变主要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结核性腹膜炎主要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直接蔓延所致,少数则由粟粒结核或肺结核血行播散至腹膜,在腹膜形成潜在病灶,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结核性腹膜炎。

疾病分类及临床表现

由于机体反应性、免疫状态不同,入侵之结核菌数量、毒力、类型、感染方式不同,以及治疗措施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腹膜的病理改变可表现为渗出、粘连、干酪三型。以粘连型最多见,渗出型居次,干酪型最少见。临床上三型常互相并存,称为混合型。

(1)渗出型:腹膜充血、水肿,表面覆以纤维蛋白渗出物,可见许多黄白色或灰白色细小结核结节,或互相融合。腹腔内有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积聚,腹水为黄色,有时微呈血性。

(2)粘连型:腹膜明显增厚,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肠襻间或与其他器紧密粘连,肠曲可受束带压迫而出现梗阻。肠系膜增厚、缩短,大网膜亦增厚变硬,呈团块状,严重者腹腔完全闭塞。

(3)干酪型:以干酪样坏死为主要病变。肠曲、大网膜、肠系膜或腹内脏器之间互相粘连而分隔成多数小房,小房腔内有混浊或脓性积液,同时有干酪坏死的肠系膜淋巴结参予其间,形成结核性脓肿。有时小房可向肠曲、阴道或腹壁穿破而形成瘘管。

也可按照疾病的发病情况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以后者最多见。

急性结核性腹膜炎大多由于粟粒性结核血行播散所致,也可由于腹内结核病灶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突然破裂所致。患者常出现急腹痛,扩散至全腹,伴有低热、腹胀等症状。体检时,腹部有较广泛的轻度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全身中毒症状不如细菌性腹膜炎重。白细胞计数不高。

慢性结核性腹膜炎通常发病缓慢。表现为慢性结核中毒症状,如消瘦、乏力、纳差、贫血、盗汗、不规则低热等。根据主要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三型。

渗出型起病缓慢,腹部逐渐胀大,直至可出现大量腹水,伴有腹部隐痛、腹胀、腹泻。体检时腹部轻度压痛,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为草黄色渗出液,少数可为血性,有时呈咖啡色混蚀,内含黄色片状小结晶(胆固醇)。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可单独存在,也可为多发性浆膜炎的一部分,合并有结核性胸膜炎、心包炎或脑膜炎。

粘连型以反复出现不完全性小肠梗阻为特征。常有阵发性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体检时腹壁常有柔韧感。有时可扪及大小不等可见肠型、肠蠕动波,腹部膨隆、胀气,肠鸣音亢进。梗阻解除后又可出现腹泻。常因营养不良而呈慢性病容,形体消瘦。

干酪型的临床症状严重。由于结核病灶干酪坏死和液化,有时尚可继发化脓性细菌感染,患者可出现弛张热,进行性消瘦、贫血、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常有腹痛、腹泻,或有腹胀、不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腹部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有压痛。腹壁有柔韧感或呈板状。干酪液化病变溃破入腹腔时,出现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病变向腹壁穿透时,腹壁可有红肿,甚至溃破形成腹壁瘘或脐瘘。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1)病史:

儿童及青壮年,有结核病史或伴有腹膜外结核证据者。不明原因发热达两周以上,乏力、纳差、消瘦伴腹胀、腹痛、腹泻等表现,而白细胞及分类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者应高度怀疑。此外还应询问患者近期内有无结核病接触史,及是否服用过激素或因其他因素造成抵抗力低下等情况。

(2)体检:

发热以午后低热为主,部分可表现为中、高热。可伴夜间盗汗,体重减轻,严重者出现浮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维生素A缺乏等。腹部触诊呈柔韧感,可有压痛,多无反跳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腹块,约1/3患者腹水征阳性。合并有肠或肠系膜淋巴结核者可出现肠梗阻的表现。对已婚女性患者还应常规进行妇科检查,以除外盆腔结核。

(3)实验室检查:

患者可伴轻、中度贫血,白细胞及分类多正常或稍高。结核菌素反应强阳性,多数患者血沉增快。腹穿可抽出草黄色液体,静置后自然凝固,少数呈淡血色,偶见乳糜样。腹水化验多半为渗出液,部分严重患者因低蛋白血症或合并有肝硬化等疾病者可表现为漏出液。腹水病因学检查阳性率抵,浓缩查抗酸杆菌较难。近年来开展的腹水中结核杆菌PCR检测法大大提高了阳性率,但也可出现假阳性。B超和CT检查可提示肠粘连等征象,X线检查可发现多发性钙化灶、肠梗阻、结肠瘘及结肠外包块等征象,胃肠钡餐检查有肠结核征象。腹腔镜检查具有确诊价值,但仅限于有游离腹水患者。

鉴别诊断

急性结核性腹膜炎要与其他常见急腹症鉴别,如急性轻型胰腺炎、阑尾炎等鉴别。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要与其他以腹水为突出症状的疾病鉴别,如肝硬化、癌性腹水、低蛋白血症所致腹水等鉴别。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相鉴别,最常见的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鉴别。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肠外瘘要注意与克罗恩病引起的肠外瘘相鉴别。

其鉴别要点在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中青年患者,有结核病史,伴有其他脏器的结核病变证据;②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伴有腹痛、腹胀、腹水、腹部包块或腹壁柔韧感;③腹水为渗出液,淋巴细胞为主,普通培养阴性;④X线检查可见腹膜粘连、肠结核、肠瘘等征象;⑤PPD实验强阳性;⑥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4周有效。

疾病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是慢性疾病,治疗原则是争取早期、足量、长程,力求达到治愈,防止复发或并发症。同时注意加强营养,防止过劳。

抗结核治疗常用的是:异烟肼0.3、利福平0.45晨起顿服,链霉素0.75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链霉素用药1~2个月后改为每周2次,以不引起毒性反应为前提适当延长其疗程。

病情控制后改为异烟肼和利福平口服维持治疗,并定期监测肝功,如出现肝功损害,利福平可改为已胺丁醇口服。疗程应1~1.5年,必要时2年。对有血行播散或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毒血症。合并有化脓性腹膜炎者,宜加用其他抗菌素。

粘连型腹腔结核并发急性完全性肠梗阻,干酪型并发肠穿孔,或局限性腹膜炎致包裹性积脓,或产生腹壁瘘、阴道瘘时,则需外科手术。粘连疏松而又局限时,可行松解。粘连局限但非常紧密时,不宜强行分离,可将该段肠管切除,或将梗阻上下端的肠管作侧侧吻合。腹腔原发性结核病灶,如输卵管结核、肠结核,如能切除,应争取切除。不能切除的干酪性病灶可切开剔除或搔刮,并放入抗结核药物。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应尽量采用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服用中西药物等非手术疗法,多能奏效。

疾病预后

一般来说结核性腹膜炎在规范的抗痨治疗后能有较好的预后,但因为结核性腹膜炎或肠结核引起的急性肠梗阻或肠穿孔也属于外科急腹症范畴,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或形成肠外瘘反复不愈。

疾病预防

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腹腔外的结核病灶是预防结核性腹膜炎的重要措施。注意不要饮用未经消毒或未经煮沸的鲜牛奶也有助于预防此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2: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