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讲武城
释义

讲武城位于邯郸磁县,漳河的北岸。从讲武城东行12华里有古都邺城,这里是古代南达郑卫,北通燕赵的交通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讲武城为民间传说三国曹操讲武之地,但经考证决非如此。经考古发掘,城内发现不少绳文筒瓦、板瓦、豆把、罐、盒等,从遗物上看是战国古城。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有“邺有……武城”,《水经注》也记载:“漳水又东经武城南”。 历史上,讲武城在李唐以前称武城,直到宋代才改称讲武城,金朝大诗人元好问曾感慨于讲武城沧桑变化,作诗曰:“作计千年复万年,似嫌蒸土不能坚。只今讲武人何在,衰柳残阳有乱蝉。”

古城的南城墙已被漳河水冲毁,东、西城墙各被冲毁一部分,北城墙还有7段,从东北角至西北角长达1169米,现城墙尚存920米,东城墙只有200多米。据传说,讲武城古城墙原来是南北长,东西短,现在恰好相反。

现今讲武城古城墙高尚2—9米,上宽6—6.5米,墙基宽为17—26米。今该城遗址已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讲武城

作者:洪皓 年代:宋

长笑袁本初,妄意清君侧。

垂头返官渡,奇祸怜幕客。

曹公走熙尚,气欲陵韩白。

欺取计已成,军容漫辉赫。

跨漳筑大城,劳民屈群策,

北虽破乌丸,南亦困赤壁。

八荒思并吞,二国尽勍敌。

四陵寄遗恨,讲武存陈迹。

雉堞逐尘飞,浊流深莫测。

回首铜雀台,鼓吹喧黾蝈

有关传说

在河北省的最南端,京广铁路的西侧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村,名叫讲武城。它历经千年世事变幻,风雨沧桑,曾经有着几多辉煌和荣耀的古村渐渐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只留下几段土城墙依然伫立在那里,诉说着一个个神奇的传说。

讲武城古称讲武营,据《磁县志》记载,早在殷商时期,此地就有人类聚集,繁衍生息。《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有“邺有……武城”,《水经注》也记载:“漳水又东经武城南”。历史上,讲武城在李唐以前称武城,直到宋代才改称讲武城,金朝大诗人元好问曾感慨于讲武城沧桑变化,作诗曰:“作计千年复万年,似嫌蒸土不能坚。只今讲武人何在,衰柳残阳有乱蝉。”相传,曹操定都邺城(三台遗址在讲武城村正东5公里),将讲武城作为屯兵之地,故得名讲武营,与之对应的是习文村(位于漳河南岸属临漳县),为曹魏时期文官驻扎所在地。讲武城因曹操屯兵而闻名,而一代枭雄曹孟德也在当地留下许多传说故事。

在当地流传这一句歇后语“曹操的兵 数不清,”这个著名的典故就跟讲武城有关。去过三台遗址的人都知道现存的金凤台下有个“转军洞”,总长不过百米,台前进台后出,其实这只是“转军洞”的一部分,完整的“转军洞”则是从讲武城的某个地下入口一直通到三台,至今在讲武城村河神庙遗址的后面仍然保留着未知的洞口,据老辈人说,这是通往邺城三台的“转军洞”。

曹操在讲武城屯兵操练期间,为了鼓舞士气,灭敌人威风,曾经举行过一次盛大的军事演习。只见部队旌旗招展,兵强马壮,浩浩荡荡,遮天蔽日。打老远看热闹的百姓把脖子都扭歪了,还没看到队伍的尾巴。很多人不禁感慨:瞧人家曹丞相这队伍,走了三天三夜愣是没看到头,真是天下归心呐。有一个人看着看着,渐生疑窦,他总觉得怎么有些人越看越脸熟呢。于是,他悄悄在经过他身边的一匹白马尾巴上系上一根麻绳,心想我倒看看曹丞相到底有多少兵。没过多久,那匹系着麻绳的白马又转了回来,这人才恍然大悟 原来曹操号称的“百万大军”就这样来的。正是凭借了这个连接讲武城与邺城三台的“转军洞”,才得以使人们对曹操的杰出的军事才华与超人智慧得到更多了解。而“转军洞”和“曹操的兵数不清”之类的典故也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

你见过哪个村子有城隍庙的吗?作为全国罕见的以“城”命名的村落,讲武城却拥有其他村子根本不可能有的城隍庙,从这点充分印证了它昔日的重要和繁华。而讲武城里生长的芦苇叶也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相传曹操有一次在本地视察,因操劳过度,突感眩晕,部下急忙拿来一张苇席,铺下令其安歇。曹操静卧苇席,即刻酣然入睡,一觉醒来,神清气爽,精神大振。便问部下,这苇席是哪儿做的?部下说芦苇就产自讲武城西的苇塘,曹操即亲自前往苇塘,定睛观看,只见这一片芦苇如百万雄兵,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曹操伸手抚摸着宽大的苇叶,当场下令将此地苇席作为宫廷特供,不得滥用。从此,讲武城的芦苇叶上就多了一个拇指印,而其他各地的苇叶则没这个特殊的标志。可惜,如今的讲武城,苇塘早已荡然无存,更别提那有拇指印的苇叶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