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滨梅
释义

《江滨梅》是唐代诗人王适的一首五绝。这首诗摄下了早梅的一组短镜头,表现出诗人对江边早梅惊望、凝想,继而颔首、自笑的乍惊乍喜之状,并巧妙地描画出早梅如珠似玉的幽姿雅韵。

作品名称:《江滨梅》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王适

字数:25字

作品原文

江滨梅

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⑴。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弄珠人——即仙女。《列仙传》:“郑交甫尝游汉江,见二女,皆丽服华装,佩两明珠,大如鸡卵。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

作品译文

寒冷中忽见梅花一树,花开就在汉水之滨。

没想到春色花开早,却怀疑是仙女佩明珠。

作品鉴赏

小诗全用陈述笔调,诗人似指点着向我们讲说他新奇的发现:“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突兀的语势,流注一气的笔调,口语般平畅的语言,共同表现出惊叹不已,喜不自禁的激动情绪。这两句写梅花的“早”。“忽”字写出骤见早梅时的突兀感,这突兀中包含着反常,而这反常正显示出早梅的特性。由梅前的“寒”字,点出梅花开放的时间。在覆雪的山崖前,在水流枯落的汉水之侧,一树早梅却已开了花,这怎不叫人惊叹!这一句通过忽见早梅的感情意绪的渲染,使人领略了早梅凌寒傲雪,神清骨秀的贞姿劲质。这同“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庾信《咏梅花》)异曲同工,但更简约含蓄。

次句从开放的地点写这株梅的早开。梅花早放,而近水者犹早,所谓《早梅》诗说:“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诗人所见正是汉水边上先发的早梅。这里点题、释题,写明此梅早发的条件。使前面的“忽”字有了着落,后面的“疑”字也可坐实。另外,从写实的角度看这句也勾画了江滨早梅的剪影,同后两句结合起来,正构成一幅清淡悠远的江滨早梅图,这读完后两句便自然领略。

诗人把他惊人的发现匆匆告诉我们后,感情仍在兴奋之中。这时他恐怕感到所述还不完全,不能让人尽解其心。于是,又把话折回,补叙出他在确认眼前所见竟是早发梅花之前心中的疑惑,眼前的错觉:“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这两句仍说梅“早”。但是具体地写出自己在骤见的突兀之后,心中进而由疑误产生的幻感。诗人是北国幽州人,想不到江南梅花这样早地送来了春意,初见,完全出于意外,竟把点点新梅疑作弄珠人手中玩耍的珍珠。北人不适梅花,也可为情理中事。王安石《咏梅》中有“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而此处强调“不知”,正是为了引出下句的“疑”。这两句的构思十分精巧,美丽的想象,奇妙的比附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以珠喻梅花,既写出它润泽光洁的形色,又写出它春节见人的内质,可谓形神兼备。而“弄”字尤其用得好,生动、形象,颇有美感。它包含的萦绕牵连之意,正使人想到珠玉的串连、飞动,进而想到一树疏枝横斜、蓓蕾如珠的清疏淡雅的早梅。

这两句,以疑梅为珠,写梅早得出人意料。同其他许多写早梅的诗立意相同,但想象丰富,诗的形象更为优美动人。而从全诗看,它又同前两句相连,使江边早梅的剪影活泛起来,由远而近,由朦胧而清晰,在外面眼前展开了一副清幽淡远的江滨早梅图。诗人错觉写真,真而又巧,发人联想。

这首绝句写早梅,但不是一般地刻画形象,而是把自己初见不识,欲辨忘言,惊定复思,疑其为珠,再看知为早梅,这样一个发现、思索、认定的过程写出来,使读者也跟着领略一番,如身临其境。同时,诗人又以错觉写真,巧作譬喻,生动地展示出临江早梅的美丽花姿,读者从梅临江早开的时地,和如珠似玉的比附中深识梅花气傲寒冰、骨沁幽香的高韵劲节。

作者简介

王适,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690年前后在世(约唐武后天授初年),字不详,幽州人。工诗文,初见陈子昂感遇诗,惊其必为天下文宗。武后临朝,敕吏部糊名考选人判,所求才俊,适与刘宪、司马锽、梁载言相次入第二等。官至雍州司功参军。适著有文集二十卷,有《旧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2: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