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姜燕考考妈妈图
释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术界怀着对新社会的憧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年画的创作之中,以这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新社会、新气象。这时期,许多传统国画家也积极地参与到50年代初的新年画创作中,并把这种从延安带来的新年画风格融入到对中国画的改造之中,结合现实题材进行国画的创作。姜燕的这幅《考考妈妈》(见图)就是在新年画创作运动和改造中国画的背景下产生的。

基本信息

【名称】姜燕考考妈妈图

【类别】中国名画、国画

【年代】现代 创作于1953年

【作者】姜燕

【规格】纸本,设色,纵113.6厘米,横64.6厘米,中国美术馆藏

作品简介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传统中国画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能力相对较弱,与当时紧密配合革命斗争的版画、年画、宣传画相比,则显得沉寂冷清。在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期间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上,中国画作品只有39件,作者27人,占不到参加展览的301位作者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突破国画旧传统的束缚,创造传统国画的新生,使之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就成了政府以及国画家们关心的重点。经过1949年到1953年的探索,中国画创作出现初步的繁荣景象,1953年9月举办的“全国国画展览”成为走向繁荣的新起点。在这次展览中出现了一些富有新意的作品,其中就包括姜燕的这幅《考考妈妈》。

《考考妈妈》以其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巧妙的构思,成为上世纪50年代初期新国画运动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并作为人物画创作的楷模,对当时的中国画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心要改变上千年来妇女“目不识丁”的状况,号召妇女学文化,做有文化的公民,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扫除“文盲”活动,以帮助妇女在文化上求得翻身。《考考妈妈》通过北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学习场景,以亲切感人的手法反映了50年代初的“扫盲”运动。画家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面,以母亲接受女儿提问的细节表现而打动人心,具有亲切的现场感和真实感,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宣传,既成功地反映出新社会的朝气蓬勃,歌颂了党和政府为提高妇女的地位所做出的努力,又以艺术的方式推动了当时的“扫盲”运动。

作品赏析

在这幅作品中,人物姿态生动自然。画面上,妈妈一手怀抱正在吃奶的儿子,一手拿笔,脸上充溢着幸福的笑意,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的热情;女儿把手里的《速成识字课本》藏在身侧生怕被妈妈看见,正在兴致勃勃地配合妈妈默写生字,那种儿童的认真与稚气跃然纸上。画家通过对这样的一个瞬间的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母女二人因新社会的建立而获得学习机会、日常生活得到改变之后的喜悦与充实。屋内场景是典型的农村家庭陈设,虽然简单,但千净整洁,充满亲切、温馨的生活气息,间接地反映了新中国农民生活的安定以及对新生活的信心。

《考考妈妈》很符合新国画“内容新”、“形式新”的要求,不但选材新颖,突破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题讨局限,而且绘画方法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它在传统国画的基础上,既受新年画的影响,又吸收了西画的写实因素,设色艳而不俗,对比色的配置使画面充满了喜庆气氛。画面人物形象健康自然,面色红润,在写实的基础上体现了当时的审美理想。敷色则依照传统工笔的方式弱化明暗体感,既适应新时期的创作任务,又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眼光。在场景的描绘上,画家运用西画的透视画法和明暗表现,使室内,晴景看起来真实可信。

画家简介

姜燕(1919--1958),原名刘仁燕,生于北京,湖北武汉人。擅长中国画。早年在北平艺专主攻花鸟画;后入华北联大,受新时代生活的鼓舞转攻工笔人物。曾任北平艺专讲师、北京市美术创作室创作员。不幸在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作品有《耕织图》、《茁长图》、《考考妈妈》、《支援前线图》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7: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