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剑叶虾脊兰 |
释义 | 植物名称剑叶虾脊兰(秦岭植物志)长叶根节兰(台湾植物志) 形态特征植株紧密聚生,无明显的假鳞茎和根状茎。假茎通常长4-10厘米,具数枚鞘和3-4枚叶。叶在花期全部展开,剑形或带状,长达65厘米,宽1-2 (-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窄,具3条主脉,两面无毛;叶柄不明显或长可达20厘米。花葶出自叶腋,直立,粗壮,长达120厘米,密被细花;花序之下疏生数枚紧贴花序柄的筒状鞘;鞘膜质,下面的长达10厘米,无毛;总状花序长8-20(-30)厘米,密生许多小花;花苞片宿存,草质,反折,狭披针形,近等长于花梗和子房,长1-1.5厘米,基部宽1.5-2毫米,先端渐尖,背面被短毛;花黄绿色、白色或有时带紫色;萼片和花瓣反折;萼片相似,近椭圆形,长6-9毫米,中部宽约4毫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具5条脉,中央3条脉较明显,背面近无毛或密被短毛;花瓣狭长圆状倒披针形,与萼片等长,中部以上宽1.8-2.2毫米,先端钝或锐尖,具3条脉,基部收窄为爪,无毛;唇瓣的轮廓为宽三角形,基部无爪,与整个蕊柱翅合生,3裂;侧裂片长圆形、镰状长圆形至卵状三角形,先端斜截形或钝,两侧裂片先端之间相距达9毫米;中裂片先端2裂,在裂口中央具1个短尖;小裂片近长圆形,较侧裂片狭,向外叉开,先端斜截形;唇盘在两侧裂片之间具3条等长或中间1条较长的鸡冠状褶片,有时褶片延伸到近中裂片的先端;距圆筒形,镰刀状弯曲,比花梗和子房短或稍长,长5-12毫米,外面疏生毛,内面密生毛;蕊柱粗短,长约3毫米,上端扩大,近无毛或被疏毛;蕊喙2裂;裂片近方形,长约1毫米,先端近浑圆;药帽在前端不收窄,先端圆形;花粉团近梨形或倒卵形,等大,长约1毫米,具短的花粉团柄;粘盘小,颗粒状。蒴果卵球形,长约13毫米,粗7毫米。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分布及生境产陕西(秦岭南坡、大巴山)、甘肃南部(文县、康县),台湾(北部和中部地区)、湖北(巴东、保康、宜昌、神农架地区)、湖南西北部(桑植)、四川(城口、南川、九龙、合川、峨眉、天全、泸定、平武一带)、贵州(梵净山、黄平、都匀)、云南(屏边、麻栗坡、维西、贡山)和西藏东南部(察隅)。生于海拔500-3300米的山谷、溪边或林下。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宜兴)。 本种叶的大小、花的颜色、唇瓣侧裂片的形状和唇盘上的褶片长度等均有较大变化。 功能用途医药: 根、假鳞茎、全草(马牙七):辛、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牙痛,瘰疬,胃溃疡,慢性肝炎,腰痛,腹痛,经闭,关节痛,砂淋,跌打损伤,蛇咬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