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眼塘 |
释义 | 白眼塘(葡萄牙文:Baía da Caldeira)原是澳门北湾(内港)的一个避风塘,位于澳门半岛西部、风顺堂区北端,大概即今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清平直街、火船头街之间。因为这个塘在来潮时会激起白沫,故有“白眼塘”之称。 清同治年间澳葡政府在北湾填海造地,把白眼塘填塞,并产生出白眼塘街区(Bairro da Baía da Caldeira)。 此后在这街区内曾建有多家妓寮,而澳葡政府更在区内设立小贩档;入夜后在小贩档旁边的旷地更有自发性的“灯光夜市”,一时场面热闹。时至1918年,在区内建有一所戏院,但生意不佳很快便结业,1922年改成警察分署;不久其门前发生了“五·二九惨案”,造成死伤,并致使澳门一度陷入萧条。事件后警署遭拆卸,及后区内的妓寮也渐渐消失,陆续兴建为现时的民房住宅。 历史沿革由来澳门北湾昔日有三个避风塘——白沙塘、炉石塘、白眼塘。而其中的白眼塘,面积颇为广阔,由今天的福隆下街沿蓬莱新巷到深巷横街(关于这些街道见后文“组成街道”一节)一带的土地,均是原来的白眼塘范围。至于“白眼塘”之名由来,则因为该塘在潮汐来时,海浪会激起像蟹眼般的白沫,故水上人家称之为“白眼塘”。 若以地形环境来比较北湾的三塘,白沙塘(沙栏塘)的水很浅,而且淤泥也有不少;炉石塘的水面则有不少零碎的岩石。相比之下,白眼塘则是一湾静水,塘底较深,泥石则只布在三面塘边,故较前两者更适合船只停泊,继而令白眼塘成为北湾三塘中舟艇停泊最为密集的一个塘。 大火及开征“泊税”除了“白眼塘仔”的称号外,这些打手还有被呼为“人昌押仔”,此称呼则源于白眼塘东南侧有一家名为“人昌押”的押店。此押店属何老贵所有,在押店后面曾有一列长房,居住的就是这些打手。他们除了维持白眼塘管治,也要看守人昌押,故就有“人昌押仔”的称号。而白眼塘也因为该押店而又被称为“人昌押护池”。 填塞后来在清同治六年(1867年)澳葡政府进行内港整治,其中要把白眼塘填塞,而这一段的填海工程是由王禄、王棣父子负责。故何老贵决定入股王氏父子,合股填塞白眼塘,并在沙梨头土地庙右侧筑建一个新的石围塘(约为今麻子街位置),以安置原来停在白眼塘的船家。及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白眼塘被填塞后,延长了蓬莱新巷和十月初五日街等街道,形成了白眼塘街区。何老贵并买下了这块填地上的大部份土地,后来又把部份转手,获利甚丰。 此后这些被转手的土地,有相当部份被发展为附有烟馆的妓寮。这样的设置让嫖客在吸完鸦片后便可直接嫖妓,是故妓寮生意甚好。这些妓寮不独吸引华人光顾,寻芳者亦有葡国士兵。正如清朝末年的《镜海丛报》曾有一篇报道,记载: “ 西兵不法——白眼塘妓寮,烟花之下薮也。某日有某甲在该处妓寮寻芳取乐,方横短榻,呼吸烟云,突遇西兵履声橐橐而来,闯进其房,拔刀喧逐。盖其时客座已满,无可盘桓,西兵故以怒目金刚,为秦庭之逐客。始已登明该兵号数,嗣缘畏究求宽,以护名娘,各宜深警。 组成街道白眼塘横街(福隆下街)白眼塘横街(又名:福隆下街;葡文名称:Rua da Caldeira)位于白眼塘区东北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它的东南端由清平巷与清平街交界处连接福隆新街起,横跨蓬莱新巷和十月初五日街,西北端至海边新街止,总长约147米,阔约5米。其中只有蓬莱新巷至海边新街之间长约90米的一段属于白眼塘区范围。 暗围暗围(葡文名称:Pátio da Dissimulação)为一条掘头路,长约55米、阔约2米,入口开在蓬莱新巷与十月初五日街之间的一段白眼塘横街。这条街道最早见于澳门市政厅在1925年出版的《澳门街名壹览表》中。 蓬莱新巷蓬莱新巷蓬莱新巷(葡文名称:Travessa da Caldeira)与白眼塘横街同日命名,全长约130米、阔约5米,地处白眼塘区的东南边。它的西南端由道德巷起,向东北伸展与十月初五日巷、新市巷和白眼塘横街相交,至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止。其中只有道德巷至福隆下街之间长约95米的一段属于白眼塘区范围。 蓬莱新巷以前曾有一个市井别名,是为“万丰当街”,源于蓬莱新巷以前有一家名为“万丰当”的当铺,而该当铺今已不存。 道德巷(深巷横街)道德巷(又名:深巷横街;葡文名称:Travessa das Virtudes)地处白眼塘区西南边,亦于1869年7月26日命名[参 19],与白眼塘横街平行,西北端在火船头街,东南端连接夜呣里,全长约106米,平均阔约5米。其中只有火船头街至蓬莱新街之间长约55米的一段属于白眼塘区范围。 十月初五日巷命名于1933年6月17日的十月初五日巷(葡文名称:Travessa de Cinco de Outubro),与道德巷平行,东南端由蓬莱新巷起,向西北伸展与十月初五日街相交至火船头街止。长约39米,阔约5米。 十月初五日街(泗𠵼街)十月初五日街主条目:十月初五日街 十月初五日街(又名:泗𠵼街;葡文名称:Rua de Cinco de Outubro)全长约625米,阔约8米,北端在沙梨头海边街与巴素打尔古街等交界,沿途与沙栏仔街、草堆街、新马路、福隆下街等相交,南至十月初五日巷近火船头街。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发生革命起义后,翌年8月5日这条街被命为今名。该街由福隆下街至十月初五日巷之间长约125米的一段属于白眼塘区范围。 火船头街火船头街(葡文名称:Rua das Lorchas)在白眼塘区的西边,全长约300米、平均阔约22米,北端在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连接巴素打尔古街,与海边新街、十月初五日巷、道德巷、夜呣街相交,南至柯邦迪前地。这条街道最早见于澳门市政厅在1905年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而其中由海运商业中心最西端至海边新街之间长约90米、靠东边的一段属于白眼塘区范围。道德巷与海边新街之间的一段火船头街原属海边新街的一部份。 区内地点岐关大厦岐关大厦被道德巷、火船头街与十月初五日巷围绕,原是岐关车路有限公司楼高五层的办事处,后来顶层曾作为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的会址,1990年代中拆建成现时楼高七层的模样。考岐关车路有限公司,筹办于1927年,现为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直属全资国有驻澳企业,经营澳门与广东中山石岐之间的运输业务。 另见:岐关车路有限公司 濠江酒店位于道德巷1号的濠江酒店,前身是于1930年代所建的“澳门酒店”,后来改为现名。现酒店为两星级,楼高六层,提供40间客房。 人昌押遗址该押位于道德巷3号,原为一栋楼高七层的碉堡形当铺,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是何老贵的物业。1992年被澳葡当局列入澳门文物名录内。后来于2000年8月31日凌晨发生大火,其后证实无法重修而被拆卸。 其他康泰酒店:位于十月初五日街与白眼塘横街交界处南侧,为一家两星级酒店,提供客房20间. 文华酒店:位于白眼塘横街与蓬莱新巷交界处南侧,为一家两星级酒店,提供客房40间。 金碧文娱中心:位于新马路、蓬莱新巷、白眼塘横街之间,前身是金碧娱乐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