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鉴秦而止 |
释义 | 基本信息拼音jiān qín ér zhǐ 释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原文与注释出处《资治通鉴》 原文上①尝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讟②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造官室 ,而民怨叛者,病人③以利已故也。夫美丽珍奇,固④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⑤而止。王公以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⑥。 选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②讟(dú):怨言。③病人:使人受害。病,使动用法。④固:本来,固然。⑤鉴于秦的灭亡,就是以秦的灭亡作为镜子。⑥给(jǐ):富裕,充足。? 译文唐太宗曾经对大臣们说:“从前大禹开山治水,老百姓没有说不好的,那是和百姓共享好处的缘故。秦始皇营造宫殿,老百姓怨恨反对的原因,那是害人利己的缘故啊。美丽的东西,珍奇的东西,固然是人所希望得到的,如果贪纵的欲望没有休止,那么灭亡立刻就会到来。我想营造一座宫殿,一切需要的材料已经齐备,但是鉴于秦朝的灭亡,我就停止下来。王公以下的大臣们都应当领会我的这个意思。”因为这个缘故,二十年来,风俗提倡朴素,人们穿衣不求锦乡,结果国家和人民都富裕了起来。 寓意选文写了唐太宗如何自觉地抑制一己欲望的故事。唐太宗先举大禹治水为老百姓办好事,得到百姓拥护的正面事例,又以秦始皇大造宫殿劳民伤财,为百姓反对而导致灭亡的反面事例,说明自己“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的缘由。这位皇帝能从巩固本阶级统治着眼来对待营建宫室之事,结果是“公私富给”。这样写,显然是在赞美能以历史教训作为治国借鉴的贤明君主。正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