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
释义 |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1889-1957)智利女诗人。出生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北北的维库那镇。她自幼生活清苦,未曾进过学校,靠做小学教员的同父异母姐姐辅导和自学获得文化知识。1945年,“因为她那富于强烈感情的抒情诗歌,使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的理想的象征。”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该奖的诗人。 中文名: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外文名:Gabriela Mistral 国籍:智利 出生地:智利维库那镇 出生日期:1889年4月6日 逝世日期:1957年1月10日 职业:诗人 主要成就:194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死的十四行诗》、《绝望》、《柔情》、《有刺的树》 人物生平1889年4月6日出生于智利北部科金博省比库尼亚城艾尔基山谷的小镇,原名卢西亚·戈多伊·阿尔卡亚加。她九岁练习写诗,十四岁开始发表诗作。 1905年,进短期训练班学习,毕业后成为正式教师。从1905年起米斯特拉尔就在地方报刊发表诗歌。 1906年,在科金博省省会拉塞雷纳的坎特拉小学任教时,和铁路职员罗梅里奥·乌雷特相识并相恋。婚前,对方摒弃了她,另有所爱。 1909年,性格内向且已另有所爱的乌雷特因不得志而举枪自杀,这使米斯特拉尔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此她立誓终身不嫁,对死者的怀念和个人忧伤成了她初期诗歌创作的题材。《死的十四行诗》(1914年)即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1911年转入中学任教。此后10余年间辗转各地,历任中学教务主任、校长等职。 1914年,在圣地亚哥的“花节诗歌比赛”中,她以悼念爱人的三首《死的十四行诗》获第一名。 1918年至1921年,米斯特拉尔任阿雷纳斯角女子中学校长。 1921年调至首都圣地亚哥,主持圣地亚哥女子中学。 1922年,由于教育工作上的成就,应邀到墨西哥参加教育改革工作。同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西班牙研究院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绝望》。《绝望》是米斯特拉尔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共有七章,其中五章是诗歌,分别为《生活》、《学校》、《童年》、《痛苦》、《大自然》,另两章是散文诗和短篇小说。其中大部分深邃的觉醒、憧憬和绝望。她以清丽的形式表现了深邃的内心世界,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同年,她的第二本诗集《柔情》出版。这是一本歌唱母亲和儿童的诗集,格调清新,内容健康,语言质朴。 1924年回国,接受了硕士学衔和最高退休金。同时又被政府任命为驻外代表,先后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布鲁塞尔和美国去作领事。 1938年发表第三本诗集《有刺的树》后,她的诗内容和情调有了显著的转变。她放开了眼界,扩展了胸怀,由个人的叹惋和沉思转向博爱和人道主义,为穷苦的妇女和孤独补求怜悯,为受压迫被遗弃的人们鸣不平。 1945年,“因为她那富于强烈感情的抒情诗歌,使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的理想的象征。”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该奖的诗人。 1954年,诗人的最后一本诗集《葡萄区榨机》出版。她的思想境界较前更为开阔,对祖国,对人民,对劳苦大众表达了浑厚的情感,标志着她的创作达到了更新高度。 1957年1月10日,诗人病死于美国纽约。 获奖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在世界的另一端又有一位新的米斯特拉尔登上了诗坛。这就是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她在智利圣地亚哥的赛诗会上,以几首献给亡人的诗作获得了奖赏。 南美各国人民都非常熟悉她的生平事迹,大家彼此相传,如同传奇故事一样。 194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本拟授予法国诗人、评论家、戏剧家保尔·瓦莱里,从1903年起,他已被推荐为候选人至少十次。可是1945年,这位稳操胜券的候选人却在瑞典学院表决之前的七月去世了。学院的评委们曾经考虑是否也像1931年时对待瑞典诗人卡尔费尔德那样,虽然去世,依然授奖。但这一建议一经提出就招来严厉批评,结果遭到否决。于是,桂冠落到了第二候选人、智利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的头上,“由于她那富有强烈感情的抒情诗歌,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理想的象征”,她因此荣获1945年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拉丁美洲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作家。 人物故事1889年4月6日,在艾尔基山谷的一个小村庄,诞生了一位名叫卢西亚·戈多伊·阿尔卡亚加的未来的小学教师。戈多伊是她的父姓,阿尔卡亚加是她的母姓。父母都是巴斯克人的后裔。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师,能毫不费力地即席赋诗;他的秉赋中似乎既有诗人所特有的执著追求的一面,也有诗人所常有的犹豫不决的一面;他曾为女儿修过一个小花园,却又在女儿的孩提时代就离开了家。美丽的母亲活了很大年纪,她说自己常常发现可爱的女儿在同小鸟和庭院中的花儿亲切地交谈。据一个传奇版本说,诗人曾被学校开除过,那显然是因为嫌她太笨了,认为不值得在她身上浪费时间。但是诗人以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自学,终于成为坎特拉的小学教师。 在坎特拉小学任教时,二十岁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决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对一个铁路雇员产生了炽热的爱情。关于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读者所知甚少,只知道那个雇员辜负了她。1909年11月的一天,他用枪击中自己的头部,自杀了。年轻姑娘陷入了无限绝望的境地。她像约伯一样,向苍天呼号,诅咒不该发生这样的悲剧。从此,在这贫瘠、枯黄的智利山谷中,升起了一个伟大的声音,这是遥远的人们都能听得到的声音。日常生活中的不幸不再具有个人色彩,而成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卢西亚·戈多伊·阿尔卡亚加也成了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这位本来无足轻重的乡村小学教师一步步登上了拉丁美洲精神皇后的宝座。 如果说为悼念亡人而写的诗篇曾使这位新诗人崭露头角,那么以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为名所发表的那些忧郁、多情的诗篇则使她名闻南美各国。然而直到1922年,诗人才在纽约出版了自己的大型诗集《绝望》。当一位母亲读到这部诗集,当她读到第十五首诗时,也突然泪如泉涌,为死去的儿子,为再也不能复活的儿子痛哭流涕……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把她那天然的爱情完全倾注到她所教育的无数的孩子身上。她为孩子们所写的、可以轮唱的诗篇于1924年在马德里汇编出版,题名为《柔情》。为了向她表示敬意,四千名墨西哥儿童曾演唱了这部诗作。从此,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成了公认的女诗人。 作品简介《柔情》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的第二部重要诗集,共百余首诗。 诗集中的大部分作品是献给母亲和儿童的,此外也有一些儿歌。这些诗格调清新,意境美丽,内容健康,诗句朴实易懂,感情真挚、热烈。如《小羊》一诗这样唱道: 我的小羔羊, 温顺又安详, 你的安乐窝 就在娘胸膛。 长得白又胖, 脸蛋像月亮: 为你当摇篮, 万事都遗忘。 像这样的儿歌,诗句整齐,怠与境交融,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再加摇篮曲《你曾有了我》: 睡吧,小心肝, 笑得多么甜, 巡夜的星辰 为你摇摇蓝。 诗共有5 节,每节4 句,整齐划一,富有音乐感。《柔情》中的诗一般都讲究形式,有的可以朗诵,有的可以歌唱,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即母亲对婴儿、幼儿和儿童的爱心和柔情,生动体现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个朴素的真理。 《有刺的树》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的第三本诗集,包括60 多首诗。其中有摇蓝曲、小夜曲、风景诗、叙事诗、趣闻等,题材广泛多样。如《鸽子》一诗这样表达喜欢鸽子的心情: 我举起一束麦穗, 像宠爱孩子的母亲, 边唱边招呼它们, 顿时鸽子落了我一身。 再如《热带的太阳》。诗人从印加人的太阳,玛雅人的太阳,山峰和峡谷的太阳,唱到库斯克的太阳,墨西哥的太阳,安弟斯山的太阳,热情赞美了太阳的伟大、可爱,它的功绩,它的气概,它的至高无上和宽阔的胸怀。有的诗如《缺乏的国度》,具有哀伤情调,表现了诗人对贫乏的忧虑和悲哀的心情。诗中这样与道: 那里不长茉莉, 不长石榴树。 没有蓝色的海, 没有天空。 我从没有听见过, 它的名称,名称。 我将要死在 没有名字的国度。 《有刺的树》显示了诗人感情上的转变,由个人的哀伤、痛苦,开始转向赞美大自然,歌唱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反映下层人民的处境。诗中充满生动而美丽的比喻,具有流畅明快的节奏和自然朴实的语言。美中不足的是,个别诗篇受到超现实主义影响,颇为晦涩、费解。 《压榨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的最后一本诗集,汇集了诗人晚年的诗作,共约70 首。诗人晚年积极投身世界和平运动,热情为妇女和儿童事业奔走,在外文活动中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政策。因而她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变,开始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这使她写出了一系列具有崭新的思想内容的优秀诗篇,如歌颂劳动和劳动者的《工人的手》,憎恨剥削者、同情织布工的《织布机的主人》,满怀希望、憧憬美好未来的《黎明》,赞扬美好事物、抒发心中的感受的《泉》和《乌拉圭小麦》等。比如诗人在《黎明》一诗中豪迈地唱道: 鼓起我的胸膛, 让宇宙进来,像炽热的瀑布那样。 新的一天来临,我心情激荡。 我要像填满的岩洞, 将我新的一天歌唱。 诗集的诗篇表明诗人已经摆脱了那种缠绵悱恻、悲哀伤感的个人感情的束缚,思想解放了,胸襟开阔了,过去影响着她的超现实主义消极诗风也不见了。她作为一个新型的诗人和人民大众的歌手出现在诗坛上,活跃在劳动群众中。她是“智利的女儿,她属于人民”(诗人聂鲁达语)。她晚年的这些诗不讲求歌曲的旋律,节奏明快,韵律自由,语言具有大众特点,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体现了诗人后期诗歌创作的风格。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