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继发性高血压 |
释义 |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原因的高血压。血压升高仅是这些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继发性高血压尽管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绝对人数仍相当多,而且不少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 疾病介绍因此,及早明确诊断能明显提高治愈率或阻止病情进展。临床上凡遇到以下情况时,要进行全面详尽的筛选检查:①中、重度血压升高的年轻患者;②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有怀疑线索,例如肢体脉搏搏动不对称性减弱或缺失,腹部听到粗糙的血管杂音,近期有明显怕热、多汗、消瘦,血尿或明显蛋白尿等;③降压药联合治疗效果很差,或者治疗过程中血压曾经控制良好但近期内又明显升高;④急进性和恶性高血压患者。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与原发性高血压相似。 症状体征1.肾实质病变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青少年,有急性起病链球菌感染史,有发热、血尿、浮肿史,鉴别并不困难。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原发性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者不易区别,但反复浮肿史、明显贫血、血浆蛋白低、蛋白尿出现早而血压升高相对轻、眼底病变不明显有利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糖尿病肾病,无论是1型或2型,均可发生肾损害而有高血压,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为主要的病理改变,早期肾功能正常,仅有微量白蛋白尿,血压也可能正常;病情发展,出现明显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时血压升高。 2.肾动脉狭窄可为单侧或双侧性。病变性质可为先天性、炎症二指性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后者见于老年人,前两者主要见于青少年。反进展迅速的高血压或高血压突然加重,呈恶性高血压表现,药物治疗无效,均应怀疑本症。本症多有舒张压力中、重度升高,体检时可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处闻及血管杂音。大剂量断层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有助于诊断,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3.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等嗜铬细胞肿瘤可间歇或持续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升高。反血压波动明显,阵发性血压增高伴心动过速、头痛、出汗、苍白症状,对一般降压药物无效,或高血压伴血糖升高、代谢亢进等表现者均应怀疑及本病。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本症系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临床上以长期高血压伴顽固的低血钾为特征,可有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等。血压多为轻、中度增高。实验室检查有低血钾、高血钠、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降低、尿醛固酮排泄增多等。螺内酯(安体疏通)试验阳性具有诊断价值。超声、放射性核素、此可作定位诊断。 5.库欣综合征系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糖皮质激素过多所致。除高血压外,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血糖增高等特征,诊断一般并不困难。 6.主动脉缩窄多数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少数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所引起。特点为上肢血压增高而下肢血压不高或降低,呈甚至血压高于下肢的反常现象。在肩胛间区、胸骨旁、腋部可有侧支循环动脉的搏动和杂音或腹部听诊有血管杂音。胸部X线摄影可显示肋骨受侧支动脉侵蚀引起的切迹。 疾病病因(1)肾脏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等; (2)大血管病变,如大血管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严重时要终止妊娠; (4)内分泌性病变,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5)脑部疾患,如脑瘤、脑部创伤等; (6)药源性因素,如长期口服避孕药、器官移植长期应用激素等。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单用降压药治疗效果不佳。有些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诊断检查24小时尿中17-羟及17-酮类固醇增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颅内蝶鞍X线检查、肾上腺CT扫描及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可用于病变定位。主动脉造影可确定诊断主动脉缩窄。大剂量断层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有助于诊断,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肾动脉狭窄。在血压增高期测定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香草基杏仁酸(VMA),如有显著增高,提示嗜铬细胞瘤。超声、放射性核素及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磁共振显示肿瘤的部位。 治疗方案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的病因,治疗方法与原发性者完全不同。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可作手术切除,效果好。约10%嗜铬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切除后可有多处转移灶,用131I-MIBG可有一定疗效。ACE抑制剂对肾脏有保护作用,除降低血压外,还可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肾动脉狭窄治疗包括手术、经皮肾动脉成形术(PTRA)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血流重建术、肾移植术、肾切除术。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手术简便、疗效好,为首选治疗。不适宜上述治疗者只能用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压,ACE抑制剂有降压效果,但可能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降低,使肾功能恶化,尤其对双侧肾动脉狭窄不宜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有降压作用,并不明显影响肾功能。大多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单一肾上腺皮质腺瘤所致,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癌症也许应作切除治疗,如无转移,疗效也很好。对增生病例,可作肾上腺大部分切除术,但效果差,一般需用药物治疗。螺内酯是醛固酮节抗剂,中药制剂利压肽,可使血压降低,血钾升高,症状减轻。 药物禁忌1.激素类药物 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可导致循环血量增加,而发生高血压;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则能兴奋神经系统,引起血压升高。 2.止痛药物 如消炎痛、保泰松等,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血管趋向收缩而致高血压。 3.避孕药 可使血管收缩,并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而造成高血压。 4.降压药 如常用的甲基多巴、胍乙啶等,服用降压药物优降宁时,如果进食含有酪胺的食物,如干酪、动物肝脏、巧克力等,血压反而会大大升高;而突然停用某些降压药物,如心得安、甲基多巴等,也可引起同样严重后果。 5.其他药物 还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利他林及中药甘草等。 生活保健1.忌烟酒、少摄入食盐是最起码的,高血压的发病率与食盐摄入量成正比关系。 2.少吃肥肉及动物内脏,因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多食会加重高血压。 3.科学的生活规律:起居有常,有劳有逸,饮食有节,低盐少脂,戒烟限酒。 4.保持良好心境: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心理平衡,自我创造良好心境。 5.忌排大便用力,避开易使人大悲大喜的激动场面。 有关发病因素1.年龄 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 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 3.体重 肥胖者发病率高。 4.遗传 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可能与遗传性肾排钠缺陷有关。 5.环境与职业 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 引起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常见原因(1)心血管病 患有先天性主动脉狭窄的孩子,常有严重的高血压。因为循环功能较差,所以,孩子的个子一般多长不高。 (2)肾脏疾病 如先天性肾脏发育不全,先天性泌尿道畸形,肾动脉狭窄,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等,也多伴血压升高。一般患者早期症状多较轻微,主要表现发育迟缓,面色苍白,消瘦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发生严重肾性高血压。此外,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也常有高血压症状。 (3)内分泌疾病 引起血压增高的内分泌疾病有肾上腺皮质增生、肾脏肿瘤等。临床上常表现患儿发育迟缓、面色绯红、汗毛多而又黑又长,尤其前额和背部更为明显。 (4)维生素D过剩 在儿童生长期,为了预防佝偻病,给孩子补钙时若长期服用维生素D制品,如注射维生素D或口服鱼肝油等,会促使大量钙沉积于肾脏和大血管,引起肾钙化和大血管钙化,也会引起高血压。肾钙化也常影响正常发育,使孩子长不高。 总之,血压正常与否,不仅是成年人应该关心的,对于儿童特别是发育迟缓,个子不高的小胖墩,也要定期测量血压,发现异常时,及时请医生诊治。 近年来发现青壮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远比老年人要高。由于改革的诸多因素相加,我国的青壮年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加。该人群的高血压病以临界高血压为多,通常不引起患者的重视,这是特点之一;青年人的收缩压在21.3kPa(160mmHg)以上时多半是继发性高血压;3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占15%,其中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是特点之二;青年期就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很多到壮年期会出现肾功能受损,高血压脑病,尿毒症等,而在青壮年以后患原发性高血压者,多为良性高血压,很少引起肾功能障碍,是特点之三;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类中恶性高血压在青壮年中比老年人发病率要高。 其血压特征: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舒张压偏高,超过12.0kPa(90mmHg)以上,比收缩压升高明显;继发性高血压则以收缩压明显升高。青年人的收缩压不论超过21.3kPa(160mmHg)与否,或属于临界高血压均应加以慎重对待。压差大表现为肾功能受损,或心功能受损。引起青年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有肾功能障碍,肾动脉狭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内分泌异常,心功能受害等。其中心功能受损是由心血管异常所引起,血压表现为左右臂血压数值相差大,或上肢血压增高,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 青壮年高血压的治疗,多数与普遍人群一样但也有几种不同病情。临床经验证明,对高肾素原发性高血压,高动力性心脏综合征(亦各高动力型β肾上腺素循环状态)者,用β受体阻滞剂比用利尿剂更好些。 高肾素原发性高血压病,常见于年龄在40岁以下者,其征象除血浆肾素活性增加外,也有交感神经活动性增强的表现,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出汗稍多,患者常处于兴奋状态等,属中医的肝阳上亢证。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不但血压可恢复正常,交感神经紧张状态也随之缓解。 高动力性心脏综合征,其特点是血压不稳定地升高,伴心动过速,心悸等。属中医的心肾失济证,这种病症通常有高动力循环和β受体敏感性增强的病机,所以,用β受体阻滞治疗效果好。 由于社会的发展,大自然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膳食结构失调等诸多因素,儿童高血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有报道说,北京调查2866名儿童,血压偏高者6.8%持续升高者为1.29 %,有家族史检出率8.91%。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父母来说,更应关注孩子的血压状况。血压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变化,所以不同年龄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血压标准,正常最高限如下: <6岁 <14.7/10.0kPa(110/75mmHg) 6~9岁 <16.0/10.7kPa(120/80mmHg) 10~13岁 <16.7/11.8kPa(125/85mmHg) 10~13岁 <17.3/12.0kPa(130/90mmHg) 儿童血压计的袖带宽度是:1岁以下为2.5cm;1~4岁为5~6cm;5~8岁为8或9cm。成年为1 2.5cm。一般是用如下标准:8岁以下,其舒张压超过10 7kPa(80mmHg),8岁以下其舒张压超过12.0kPa(90mmHg),8岁收缩压≥16.0kPa(120mmHg)属高血压范围。 对儿童高血压的治疗,要充分注意如下特点,一是不能由偶然的一次血压升高就给予治疗,必需按高血压诊断程度审慎检查,确诊后再进行治疗。其二,患者的年龄愈大而血压愈高者,属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愈大,要做全面地鉴别诊断。一旦确诊血压升高,舒张压超过12 .0kPa(90mmHg)时,必须积极治疗,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先用非药物治疗,包括增强体力活动,以减轻体重,限制进食钠盐量,每天2~3g,禁烟酒,少吃甜食、零食,增加含钾量的食物特别是新鲜蔬菜,治疗中定期测量体重、血压及运动治疗的落实。 再用药物治疗。经非药物治疗无效,舒张压又大于或等于12.0kPa(90mmHg)时需要药物治疗。适用成年人的阶梯治疗方案及药物,要疗效好服用方便,更不能影响正常发育。首选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在利尿剂中,以噻嗪类利尿药反应好。如果利尿剂无效时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并记录脉率。如长期用药,应注意观察血糖、血脂等的变化。 儿童血压的测定方法应该与成人不同,袖带不宜过小,应与儿童的前臂相适应,同时应考虑到听诊声音的下降,以拍击性搏动音完全变闷即舒张期第四音为舒张压的确定,而非成年人的搏动音消失即舒张期第五音为舒张压的确定,因为儿童听诊声音的消失可以不出现。 儿童测量的血压值应与相应年龄、性别和体型的标准血压数据进行比较,才能比较确定高血压。儿童的身高比年龄对血压的影响更大。血压测量不应少于3次,间隔不应少于3分钟。 体征与鉴别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原发系统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有时也可由于其他症状和体征不甚显著而高血压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继发性高血压本身引起的症状、体征和临床过程常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类似,少数也可转变为类似急进型高血压病的发展过程,但也有具一定特性的血压变化者。如:嗜铬细胞瘤,常有阵发性血压增高的特点,在病人受到精神刺激、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瘤体被触摸、挤压时,血压骤然上升,收缩压甚至超过39.99kPa以上。此种发作多数历时数秒至数小时,也可长达16—24h。可发生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础上,也有的病人在发作间歇血压完全正常。主动脉缩窄和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的高血压,如主动脉狭窄段位于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有狭窄段以上的上肢血压升高而下肢血压正常或降低;如主动脉狭窄段位于主动脉弓头、臂分支之间,或头、臂动脉之一有狭窄,则一侧上肢血压升高另一侧上肢血压正常或者降低。 继发性高血压症状、体征、并发症和后果,与原发性高血压颇为相似,故当原发疾病的其他表现不多或不太明显时,容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由于继发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不同,例如有些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发疾病可以根治,治愈后血压可随之转为正常或接近正常,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两者鉴别有重要意义。 继发性高血压应该做的几项检查继发性高血压除定期测量血压外,应做有关检查: 1、测定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高低,以便了解心血管的情况,从中发现动脉硬化、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同时应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了解心脏的情况,判断心肌是否缺血,左心室是否肥厚,拍X光胸部正位片,观察主动脉有无扩张、延长等,以了解心脏的血管情况。 2、做脑血流图,以了解脑动脉硬化情况及血液供血情况,有助于防止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3、检查肾功能,通过查血液中的肌酐尿素氮,化验尿液检查是否有蛋白,以了解肾功能。 4、测定血糖、尿糖和糖耐量检验,以了解是否并发糖快活病和早期发现糖快活病。 5、测定血中钙、尿酸的水平,以了解有降压作用和利尿药导致的高钙血及高尿酸血糖。 分类与病因继发性高血压病由于其它症状不明显,容易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混淆而耽误治疗,所以一旦发现高血压,特别是年青人、儿童以及原来血压正常的老年人,要先进行相关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是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为多见的: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影响到肾功能时)、肾动脉狭窄、肾结石、肾肿瘤等。 血管疾病:主动脉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颅脑病变使颅内压增高也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妊娠:妊娠高血压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存,鉴别比较困难。 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等。 对于部分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如单侧肾脏病变、肾脏肿瘤、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主动脉狭窄、脑瘤等疾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消除的,高血压也就随之改善。即使不能进行手术,也可以对症下药,获得最好的疗效。 高血压病人要做哪些检查(1)常规检查: ①肾功能 包括尿常规(尿比重、尿蛋白、尿镜检),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CO?2结合力。 ②糖代谢 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空腹胰岛素,胰岛素释放试验。 ③脂肪代谢 如血浆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等。 ④电解质检查 如血钾、钠、氯、钙等。 ⑤其他 心电图,胸部正位片,静脉肾盂造影。 (2)特殊检查: 高血压病人经过寻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及常规辅助检查后,疑为继发性高血压,还应进行一些必要的特殊检查。例如①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检查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测定醛固酮,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还可以做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照相或扫描、B 超、肾上腺CT、肾上腺核磁共振显象及肾上腺静脉造影。②怀疑嗜铬细胞瘤:测定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必要时还可以做B超,CT扫描,核磁共振显象,间碘苄胍闪烁扫描及经静脉导管,选择顺序多处采血测定儿茶酚胺。③怀疑皮质醇增多症:测定血、尿皮质醇及尿 17-羟皮质类固醇,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