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
释义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原书第4版)》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内容翔实、论述严谨。《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原书第4版)》采用“系统方法”来分析计算机网络,把网络看作一个由相互关联的构造模块组成的系统,而不是严格地进行分层,介绍了很多网络中的新技术,包括对等网、IPv6、覆盖网络、内容分发网络、MPLS与交换、无线与移动技术等,涉及大量的实际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原书第4版)》还引入丰富的因特网实例,说明实际网络的设计,更便于读者理解。每章后面的习题有助于读者掌握和复习知识要点。

版权信息

书 名: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

作 者:(美国)LarryL.Peterson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111251385

开本: 16

定价: 65.00 元

作者简介

彼得森(Peterson,L.L.),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主任和教授,他于1985年的设计与实现。Peterson教授还是普林斯顿大学PlanetLabConsortium的主管、NSF的GENI行动计划规划组的主席,以及ACM的特别会员。

BruceS.Davie拥有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于1985年加入Cisco公司,并于1998年被授予Cisco特别会员荣誉称号。他主持设计了MPL.S协议,并开发了其他重要的因特网技术。Davie博士拥有近20年的网络与通信工程方面的经验,在加入Cisco之前曾担任贝尔通信研究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他还是IEEE的高级会员。

编辑推荐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原书第4版)》是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经典畅销教科书,凝聚了两位顶尖网络专家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和大量第一手资料,自出版以来已经成为网络课程主流教材,被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普度大学、得克萨斯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众多名校采用。

第4版秉承了前3版的特点,通过丰富的、基于实例的指导,来帮助读者理解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全书的重点在于“为什么这样设计网络”——不仅详细叙述当今网络系统的组成,而且还阐述关键技术和协议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从而解决具体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原书第4版)》与传统网络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是按照OSI层次机械地介绍计算机网络,而是采用“系统方法”,将网络看成是交互式的复杂系统。每章开头都给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或专业人员用新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每章的最后还会补充一些新的工具和资源,帮助读者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全面理解复杂网络及其应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序言

第1版序言

前言

第1章基础

1.1应用

1.2需求

1.2.1连通性

1.2.2成本-效益合算的资源共享

1.2.3支持公共服务

1.3网络体系结构

1.3.1分层和协议

1.3.2OSI体系结构

1.3.3因特网体系结构

1.4实现网络软件

1.4.1应用编程接口(套接字)

1.4.2应用实例

1.4.3协议实现的问题

1.5性能

1.5.1带宽与时延

1.5.2延迟和带宽的乘积

1.5.3高速网络

1.5.4应用程序性能需求

1.6小结

第2章直接连接的网络

2.1网络构件

2.1.1节点

2.1.2链路

2.2编码(NRZ、NRZI、Manchester、4BB)

2.3组帧

2.3.1面向字节的协议(PPP)

2.3.2面向比特的协议(HDLC)

2.3.3基于时钟的组帧(SONET)

2.4差错检测

2.4.1二维奇偶校验

2.4.2因特网校验和算法

2.4.3循环冗余校验

2.5可靠传输

2.5.1停止和等待

2.5.2滑动窗口

2.5.3并发逻辑信道

2.6以太网(802.3)

2.6.1物理特性

2.6.2访问协议

2.6.3以太网的经验

2.7环网(802.5,FDDI,RPR)

2.7.1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

2.7.2令牌环维护

2.7.3FDDI

2.7.4弹性分组环(802.17)

2.8无线网络

2.8.1蓝牙(802.15.1)

2.8.2Wi-Fi(802.11)

2.8.3WiMAX(802.16)

2.8.4蜂窝电话技术

2.9小结

第3章分组交换

3.1交换和转发

3.1.1数据报

3.1.2虚电路交换

3.1.3源路由选择

3.2网桥和局域网交换机

3.2.1学习型网桥

3.2.2生成树算法

3.2.3广播和多播

3.2.4网桥的局限性

3.3信元交换(ATM)

3.3.1信元

3.3.2分段和重组

3.3.3虚路径

3.3.4ATM的物理层

3.4实现和性能

3.4.1端口

3.4.2网状结构

3.5小结

第4章网络互联

4.1简单的网络互联(IP)

4.1.1什么是互联网

4.1.2服务模型

4.1.3全局地址

4.1.4IP中的数据报转发

4.1.5地址转换(ARP)

4.1.6主机配置(DHCP)

4.1.7差错报告(ICMP)

4.1.8虚拟网络和隧道

4.2路由

4.2.1用图表示网络

4.2.2距离向量(RIP)

4.2.3链路状态(OSPF)

4.2.4度量标准

4.2.5移动主机的路由

4.2.6路由器实现

4.3全球因特网

4.3.1划分子网

4.3.2无类路由(CIDR)

4.3.3域间路由(BGP)

4.3.4路由区

4.3.5IP版本6(IPv6)

4.4多播

4.4.1多播地址

4.4.2多播路由(DVMRP,PIM,MSDP)

4.5多协议标记交换

4.5.1基于目的地的转发

4.5.2显式路由

4.5.3虚拟专用网和隧道

4.6小结

第5章端到端协议

5.1简单的多路分解协议(UDP)

5.2可靠的字节流(TCP)

5.2.1端到端的问题

5.2.2报文段格式

5.2.3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5.2.4滑动窗口再讨论

5.2.5触发传输

5.2.6自适应重传

5.2.7记录边界

5.2.8TCP扩展

5.2.9其他设计选择

5.3远程过程调用

5.3.1RPC基础

5.3.2RPC的实现(SunRPC和DCE)

5.4实时传输协议(RTP)

5.4.1需求

5.4.2RTP细节

5.4.3控制协议

5.5性能

5.6小结

第6章拥塞控制和资源分配

6.1资源分配中的问题

6.1.1网络模型

6.1.2分类法

6.1.3评价标准

6.2排队规则

6.2.1FIFO

6.2.2公平排队

6.3TCP拥塞控制

6.3.1加性增乘性减

6.3.2慢启动

6.3.3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

6.4拥塞避免机制

6.4.1DECbit

6.4.2随机早期检测(RED)

6.4.3基于源的拥塞避免

6.5服务质量

6.5.1应用需求

6.5.2综合服务(RSVP)

6.5.3区分服务(EF和AF)

6.5.4基于等式的拥塞控制

6.6小结

第7章端到端的数据

7.1表示格式化

7.1.1分类方法

7.1.2例子(XDR、ASN.1、NDR)

7.1.3标记语言(XML)

7.2数据压缩

7.2.1无损压缩算法

7.2.2图像压缩(JPEG)

7.2.3视频压缩(MPEG)

7.2.4在网上传输MPEG

7.2.5音频压缩(MP3)

7.3小结

第8章网络安全

8.1密码工具

8.1.1密码原理

8.1.2对称密钥密码

8.1.3公钥密码

8.1.4认证码

8.2密钥预分发

8.2.1公钥的预分配

8.2.2对称密钥的预分发

8.3认证协议

8.3.1原始性和实效性技术

8.3.2公钥认证协议

8.3.3对称密钥认证协议

8.3.4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

8.4安全系统

8.4.1极好隐私(PGP)

8.4.2安全外壳(SSH)

8.4.3传输层安全(TLS、SSL、HTTPS)

8.4.4IP安全(IPsec)

8.4.5无线安全(802.11i)

8.5防火墙

8.6小结

第9章应用

9.1传统应用

9.1.1电子邮件(SMTP、MIME、IMAP)

9.1.2万维网(HTTP)

9.1.3域名服务(DNS)

9.1.4网络管理(SNMP)

9.2Web服务

9.2.1定制应用协议(WSDL,SOAP)

9.2.2一个通用的应用协议(REST)

9.3多媒体应用

9.3.1会话控制和呼叫控制(SDP、SIP、H.323)

9.3.2多媒体应用的资源分配

9.4覆盖网络

9.4.1路由覆盖

9.4.2对等网(Gnutella,BitTorrent)

9.4.3内容分发网络

9.5小结

术语

习题选答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