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科学学院
释义

学院简介

1996年12月,长春地质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1997年5 月由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地球化学系和遥感地质教研室共同组建成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简称 地探学院)。测绘工程1999年并入学院。

2000年6月12日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与长春邮电学院五校合并,组成新的吉林大学。2001年12月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更名为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仍简称地探学院)。

目前学院下设4个系:地球物理系、地球化学系、测绘工程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系;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理论实验室;3个院管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学信息系统研究所。

本科专业5个:勘查技术与工程(含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两个方向)、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矿物资源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空间物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核技术与应用、地质工程(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地学信息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1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是其中的二级学科)。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包含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数学地质、遥感地质等4个原独立学科专业。应用地球物理学科点1987年成为首批确定的国家重点学科点; 2002年2月,以应用地球物理为核心的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再次被评选为国家重点学科点。

学院(含学科)现有教师84人,工程实验人员18人,党政管理人员19人。教师中教授29人,副教授34人,教授中博士导师15人。目前学院在校生中本科生761,硕士研究生150人,博士研究生92人。

尽管地探学院很年轻,但是地球物理系是原长春地质学院1952年创建时即成立的主要系之一。地球物理系前三任系主任分别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学部委员(院士)顾功叙,著名物理学家、学部委员(院士)余瑞璜和著名地质学家、院士业治铮。这些科学大师为地球物理系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地球物理系为主的学院各专业(学科)先后共培养各类专业人才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6000人,专科生1000余人,近10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其中包括10余名外国留学生。各层次毕业生由于基础理论扎实和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其中很多人在各工作岗位上成为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知名学者和各级领导人员。地球物理系 本科毕业生中有三位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院各学科专业共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96项,科学大会奖6项、国家级二等奖2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省部级二等奖36项、省部级三等奖151项。目前学院正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数十项。

学院一直贯彻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应用、带动开发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通过在学科各领域纵向深入,以科研横向联合方式,实现学科间交叉渗透,建立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网格模式。努力使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成为继续向国家输送高素质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摇篮,成为地球探测科技产学研区域中心,承担国家基础科学与新技术开发研究,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学科建设

地探学院现设地球物理系、应用地球化学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系、测绘工程系、国土资源部应用地球物理解释理论开放研究实验室和教育部地 下信息探测仪器重点实验室(参建)等教学和研究单位。学院现拥有:

本科专业5个——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矿物资源工程。在校本科生: 761 人;

研究生专业:7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核技术及其应用;地学信息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

其中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二级学科是1997年由原国家教委颁布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所确立的,由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化学、数学地质和遥感地质四个原二级学科组成。其中应用地球物理学科在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原国家教委审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数学地质和应用地球化学学科分别于1986年和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94年被评为地矿部和吉林省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部分及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原应用地球物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试验班培养

李四光班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又名“珠峰计划”)在全国选拔11所顶尖学校,由中央专项拨款提供资金支持,培养创新型领军人。吉林大学全面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唐敖庆班、匡亚明班、李四光班、白求恩医学班以及信息科学试验班的培养方案。

李四光班的全称是李四光地球物理班,能够设立试验班就足以说明此专业的强势地位。

李四光班在2009年开始第一届招生,第一届是采取选拔制,在考入吉林大学的09级新生中,学院经过笔试和面试最终选拔出2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第一届李四光班。

从2010年之后的招生方式就转变为志愿填报,应届的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有理科试验班(地球物理)这个专业。

培养方案是针对本班的特殊情况单独制定的,所学内容与非试验班的学生不同。

卓越工程师班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卓越计划”启动会,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转变。吉林大学和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61所全国知名高校成为首批入选“卓越计划”的高校。

吉林大学在2010级本科新生中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入选的专业有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地质方向)、农业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方向)专业。

地探学院的卓越工程师班是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方向)专业,2010年开始在10级新生中进行选拔,经理论综合考试、外语(英语)面试、综合素质面试(占总成绩比例3:1:1)并参考大学外语分级测试成绩选出5专业共130名的卓越新生。

卓越班培养计划是本硕连读,共6年,其中还有半年的出国或大企业的实习机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