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饥饿地理 |
释义 | 研究饥饿现象的地理分布和发生饥饿的原因及对策。饥饿,狭义指饥荒,广义指热量摄入过低和营养不良。饥饿现象的地理分布区多为:①干旱区,雨量仅为粮食作物生长需要量的低限,如撒哈拉南部地区;②降雨量异常,年变动较大的地区,如孟加拉经常大雨成灾;③恶劣的地理环境,如石山区不适宜农作物生长;④贫困的小农经济区,传统的饥荒带多与荒漠接壤,位于世界农耕带的边缘,属生态环境脆弱带。其他因素也可导致饥荒。1845~1851爱尔兰和苏格兰由美洲传入一种臭菌导致的土豆病害和1943~1944年的孟加拉的稻米病害引起的饥荒。有的学者认为人口压力是两次饥荒的主要原因。也饥荒地区也常有一些营养不足的人,如经济地位脆弱的无地农民、发达国家中贫苦孤独的老人、自给农民在青黄不接时的周期性营养不足。特别在第三世界,营养不良有其社会与环境的原因。饥饿困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存,饥饿地区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