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火彩
释义
1 戏曲艺术术语

戏曲舞台上表现火焰、烟云各种特技的统称,也是刻面宝石内部反射出的彩色光芒。

简介

中国戏曲舞台上表现火焰、烟云各种特技的统称。一作彩火。始于汉代百戏的“吞刀吐火”。宋代傩仪和目连戏中广泛应用。明代戏曲演出中,火彩用于渲染鬼神,扩及战争场面,如《草庐记》火烧赤壁一出就施放烟火。火彩主要有两类,一为演员口吐;一为检场人员施放,后者川剧叫撒粉火,通称撒火彩。花式甚多,如绕成大圈的叫月亮门,连接不断的叫连珠炮,劈空飞出的叫过梁,飞焰落入台口盆中以引燃盆内酒火的叫钓鱼等,都是极有表现力的造型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片面强调隐蔽检场,此类特技在不少剧种中渐失传。

详细描述

戏曲舞台上表现火焰、烟云各种特技的统称。一作彩火。此技由汉代百戏“吞刀吐火”演化而来。唐、宋时已用火彩为鬼神舞蹈制造气氛。唐代周繇《梦“舞钟馗”赋》:“烟云忽起,难留舞罢之姿。”说明《舞钟馗》终了时要施放烟火,将舞者隐去。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记《抱锣》、《硬鬼》、《七圣刀》等的演出,舞者或从烟火中出现,或“口吐狼牙、烟火”。明代演出《目连救母》,鬼神出没多有火彩,而目连戏在宋代已可连演数日(《东京梦华录·中元节》),可知戏曲吸收此种技艺,或从宋时的目连戏即已开始。到了明代的弋阳诸腔中,火彩不仅渲染鬼神表演,还用于某些军事场面,以刻画人物,烘托气氛。明刊本《草芦记》第40折中注明“卒放火介”,乃用火彩表现火烧赤壁的戏剧场面。明刊本《古城记·受锦》一折,演曹操追关羽至灞陵桥,假意饯别,关羽疑其有诈,以酒滴刀,“刀上火起”,以此判明酒中有毒;这刀上的火彩,正烘托了关羽不可侵犯的神威。其后各高腔、梆子、皮簧系统剧种,对火彩均有所丰富。

火彩主要有两类:一类由扮演者口吐;一类由检场人施放。扮演者口吐的火彩又分两种:一是把松香粉等引燃物喷到另一扮演者所持的火把上,引起腾腾烈焰,如扮演李慧娘等;另一种是口衔圆锥形火筒,两端有孔,内盛燃烧的草纸灰细片,徐徐吹出,呈现火星闪烁,如扮演判官、钟馗等。检场人施放火彩,通常称为“撒火彩”,川剧称为“打粉火”。其法以细草纸摺作引火,夹在手指间,手中握松香粉,冲火以出。要依据剧情,结合表演,疾徐长短浓淡恰到好处,非训练有素者不能得心应手。撒火彩的花式甚多,各有名称,如绕成一大圈的叫“月亮门”,接连不断的叫“连珠炮”,劈空飞出的叫“过梁”,飞焰落入台口盆中以引燃盆内酒火的叫“钓鱼”,等等。在川剧《烧濮阳》、京剧《连营寨》等的演出中,火彩都是极有表现力的造型手段。掌握此种特技,是检场人的职务之一。近30年来,由于片面强调隐蔽检场,此类特技在不少剧种中已渐失传。

2 宝石学术语

fire

又称火。刻面宝石内部反射出的彩色光芒。其含义为:①白光射入刻面宝石后,经反射或透射出宝石时,因组成白光的每种波长以不同角度折射使光分解,而呈现出光谱的色彩——即色散效应在刻面宝石表面显示的光谱色。无色透明的刻面宝石可很好地显示白光的色散效应;彩色刻面宝石的体色和透明度会影响色彩和纯度、明亮度。宝石的琢型、琢形和切工比例、抛光好坏都对火彩的好坏有影响。②有的文献强调:火彩是色散效应和闪光效应的综合表现。认为只要磨工好,色散值较低的宝石(如红宝石、托帕石)也可表现出好的火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