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灰豆象 |
释义 | 灰豆象Callosobruchus phaseoli (Gyllenhall)属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瘤背豆象属(Callosobruchus),为完全变态的昆虫。为害多种豆类的种子,成虫将卵产在豆荚或豆粒上,卵孵化后,幼虫咬破卵壳蛀入豆粒内,幼虫共四龄,在豆粒内完成发育并在其中化蛹,羽化时成虫顶破豆粒上的羽化孔盖而出。成虫善飞,但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其寄主豆类种子的运输进行。 简介灰豆象 学名 Callosobruchus phaseoli (Gyllenhall) 异名 Bruchus phaseoli Gyllenhal 分布日本、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前苏联、意大利、法国、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卢旺达、安哥拉、马达加斯加、南非、美国、古巴、巴西。 寄主鹰嘴豆(Cicer arietinum)、扁豆(Dolichos lablab)、(Lablab niger、 L.purpurcus、金甲豆(Phaseolus lunatus)、绿豆(P.radiatus)、豌豆(Pisum sativum)、蚕豆(Vigna faba)、Vigna unguiculata. 另有资料报道该虫还为害以下属的某些种:木豆属(Cajanus spp.)、田菁属(Sesbania spp.)、狗牙根属(Cynodon)。 鉴定特征成虫 体长2.5~4mm。体壁黄褐色至暗红色,被灰黄色及暗褐色毛。触角基部4~5节及末节黄褐色,其余节色暗,雄虫触角强锯齿状,雌虫触角锯齿状。前胸背板赤褐色,中区有2条暗褐色纵纹,近后缘中央有2个并列的瘤突,上面着生白色毛。鞘翅表皮赤褐色,每一鞘翅中部外侧各有1个半圆形的暗色大斑,斑内又有淡色纵条纹。鞘翅密被大量淡黄色毛,沿翅缝形成1条纵宽带,并在翅的后半部形成1条不清晰的横带。臀板红褐色,几乎着生均一的淡黄白毛,暗色斑不清晰或全缺。后足腿节腹面近端部的内缘齿大而尖,雄性外生殖器内阳茎的囊区有3对骨化板。 卵 椭圆形,扁平,长平均0.63mm,宽平均0.37mm。 生活习性雌虫选择完整和光滑的豆粒上产卵。卵粒附在豆粒表面,不易脱落。卵散产,有时几粒堆在一起。幼虫孵化时同时咬破卵壳和与其接触的种皮垂直钻入豆粒内,然后再与种皮平行方向蛀食前进,近老熟时又向种皮方向前进,做一个弧形遂道,经历4个龄。 传播途径主要随寄主豆类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近几年由缅甸进口的药用白扁豆是携带该虫的主要寄主。 检验方法注意豆粒上是否带卵,是否有成虫的羽化孔或半透明的圆形 “小窗”,过筛检查是否有成虫。成虫鉴定主要根据前胸背板有暗褐色纵纹,鞘翅上花斑特点及雄虫内阳茎有3对骨化板鉴定种。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个体内阳茎的3对骨化板其中1对骨化弱,初看上去似乎只有2对。 有关检疫规定灰豆象是中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的二类危险性害虫,应严格施行检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