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皇家茶膏 |
释义 | 皇家茶膏的定义茶膏作为茶叶的深加工产品,是茶叶所含有益物质的高度浓缩。因其对原料较为挑剔、制作工艺复杂、出品率低,为稀缺珍贵之物,一直在宫廷延传,市场几无流通。清乾隆年间,由于大锅熬制茶膏存在的品质问题,加上皇室从饮用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因那时云南一直不稳定,害怕投毒),因此把茶膏的制作,直接迁入到清朝皇宫内的御茶房(原址在乾清宫东庑),并且在制作工艺上做了非常大的改进。御茶房制作出来的茶膏,被通称为皇家茶膏。 皇家茶膏的标准封建君主,对品质何等挑剔。清宫普洱茶膏若是没有卓越的品质,不可能成为雍正之后大清八帝的养生饮品,更不可能以国礼的身份漂洋过海,馈赠到访的英国使团 。所以皇家茶膏从制作工艺到品饮方式,都有自己特定的标准: 皇家茶膏生产标准发源于云南民间的普洱茶膏,在清宫获得了凤凰涅槃般的蜕变。同时做茶膏,清宫茶膏制作工艺与云南民间制作工艺却有天壤之别。云南土司进贡的茶膏是用民间土法熬制,在技术落后的封建社会,民间缺乏顶尖技术支持,也承付不起工艺改进的大量经费,所以尽管发展了数百年,在技术的提升上却裹足不前,基本保持着大锅高温熬制的粗陋方式。而清宫的茶膏制作工艺,尽管从研发到成型的时间远远少于民间工艺的传承时间,但由于有朝廷支持,能够调动全国顶尖的技师和各类专业人才,并在工艺研究上可以不遗余力,所以在清朝短短200多年时间里,宫廷普洱茶膏反而成就了普洱茶膏的制作顶峰。 清宫御茶坊制作茶膏是在借鉴云南民间制作茶膏的工艺基础上,再加上选料精细、加工考究、精确控温等多方面的环境,而形成了一套工艺考究、工序繁杂又十分合理的普洱茶膏选料及制作方法。在相关的史料中,关于清朝普洱茶膏制作工艺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基本方式与唐朝陆羽记载的一脉相承,其“轻蒸、慢熬”之后,也是“小榨去水,大榨出膏”,但工艺程序却更加复杂。 清宫御茶坊普洱茶膏的生产需要以花梨木作炭,而且是三百年以上的花梨木。因为这个树龄的花梨木,材质比较均匀,燃烧时释放出来的温度和热量能够保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从而保证普洱茶膏的恒温熬制。因为温度过高,会破坏茶叶中的有益物质,而温度过低,则茶叶中的有益物质又不能析出,只有保持在恒定的温度,才能保证茶膏的品质。 除温度之外,清宫茶膏在用水上也极为考究。皇家茶膏必用北京“玉泉山”之水,“玉泉”是北京的名泉,素有“清泉先含三分味,掘土三尺可闻香”之说,结合现代科技可以发现:玉泉水属于弱碱性水,总矿度只有0.02-0.1g/kg;又因玉泉水中富含二氧化碳,而且氯化物极少,故水质优良,以此水制作茶膏,能减少水中硬物对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损害,保持茶膏独有香气和口感。 此外,御茶坊熬制普洱茶膏时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极为苛刻。因为温度、湿度、空气的流通、光线的明暗、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熬制,从而影响到普洱茶膏的品质。贡润祥专家团研究发现,按清宫惯例,在一年中只有100天左右的时间适合熬制普洱茶膏;熬制过程中必须对温度、湿度、火候、时间严格掌握。精品普洱茶膏的出品,需要整整72天。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普洱茶膏只能满足皇宫需求,而在达官贵人之中也很少流通的原因。 皇家茶膏品饮标准首先是汤色,应该清亮通透,色泽饱满,要知道茶膏是对茶叶成分的精炼和浓缩,过滤了其中大量的杂质,汤色只会优于直接冲泡普洱茶。如果出现浑浊,则说明其出汤工艺不完善,出汤过程中混入了杂质。 其次是香气,茶膏应该有香气散发,且不说在不同温度下能否保存香气又保存了多少香气,仅仅就高温熬制和低温萃取而言,得到的无香味茶膏就很难获得皇室的青睐。但显然无论何种工艺,都存在香气挥发过渡和挥发不足的问题,所以宫廷普洱茶膏的香气应该要比普洱茶叶浸泡的茶汤显得清淡。 第三是口感,如果说无香气的茶膏已经不能让皇室青睐,我们就很难想象没有味的茶膏是可以作为贡品的,浓缩茶叶有益成分的茶膏,必然在口感等级上要优于制作它的原料,才能胜出一筹。破坏茶膏活性物质的土法熬制,和溶解有益物质不足的低温萃取,都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如果说无香气的茶膏已经不能让皇室青睐,就很难想象无香无味的茶膏何以作为贡品入帝皇之口。浓缩普洱茶有益成分的茶膏,剔除原普洱茶中的苦涩味,口感必然更厚重润滑,比原材料胜出一筹。 以此作为评定参考,清宫皇家茶膏应是汤色鲜亮通透、口感生津润滑、香气馥郁悠远。清代宫廷普洱茶膏在气味上能够保留茶香,并且和普洱茶一样越陈越香,放置时间越长,越具有厚滑的口感。到目前为止,只有贡润祥茶膏方能比肩清宫茶膏标准,汤色清亮通透、口感厚滑滋润、香气芬芳怡人。 如何区别清代皇家普洱茶膏 相对于熟知普洱茶膏生产工艺的业内人士而言,普通消费者对茶膏的区分能力相对有限,所以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如何在购买过程中区分出皇家普洱茶膏,让自己喝道最具品饮价值、养生价值、身份价值的茶膏,也避免送礼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尴尬是十分重要的。 简单的说,现代制作工艺中只有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属于清代宫廷工艺的传承,所以按照这一工艺表现出的特色、特征来区分皇家普洱茶膏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一)看原料别类 在普洱茶的发展历史上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即上个世纪70年代才诞生出普洱熟茶,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的清代普洱茶膏只会有普洱生茶膏,而不会有普洱熟茶膏。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点,界定了市场上销售的所有熟茶膏都不可能是皇家普洱茶膏。即便是我们说运用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制作的熟茶膏,也只能称为使用清代宫廷工艺制作的现代普洱熟茶膏,而不能称为皇家普洱茶膏。 (二)看产品外观 普洱茶膏的内含物质中含有一定量果胶,同时茶膏本身具有吸水性,这是茶膏塑形的一对矛盾点。在外观上,茶膏要么过于干燥有硬度无法塑性,要么过于柔软无法保持形状。所以如果需要让茶膏保持一定的工艺形状必须额外添加果胶等物质,减少茶膏的吸水率并提高膏体韧性,这样的做法在皇家普洱茶膏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目前我们看到的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清宫普洱茶膏造型都相对简单。这也是区别皇家普洱茶膏和普通茶膏的一个区别点,市场上所销售的茶膏产品如果外形十分美观、造型也较为复杂,那么就只能说是具有工艺价值的普通茶膏,而不会是皇家普洱茶膏。 (三)闻香气 皇家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决定了所析出的茶叶芳香物质最多,所以茶膏本身会散发淡雅、自然的茶香。如果茶膏没有香味,那就是属于制作过程中芳香物质被挥发殆尽或者析出不足;而香味如果过于浓烈那么就属于添加了香料。添加的香料和茶叶本身的香味很难融合,在平常时候很容易区别出嗅觉上的香气和味觉上的香气不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混合,而是分别存在,有一定的分层。 (四)看茶汤 皇家普洱茶膏的汤色清亮通透,无论红色还是黄色,都如琥珀一般有极高的穿透性,而一般茶膏如果在茶汤提取上工艺不足,极易造成杂质含量过高,影响茶汤光线的穿透。还有一些茶膏本身汤色可能也不错,但是却含有大量肉眼可见沉淀,这是茶膏含有添加物的原因,皇家普洱茶膏的茶汤提取工艺独特,几乎没有可见沉淀。 另一种茶汤中的沉淀为果胶物质,区别起来也比较简单,茶叶自然所含的果胶成分少,形成沉淀后只需轻微摇晃即可再次溶解,而如果是添加的果胶,则摇晃溶解后仍然可见少量悬浮。 (五)品味道 皇家普洱茶膏口感自然、醇和、厚滑,品质优于同等品质年份的普洱茶叶,但是现代技术很容易造假,所以单凭这样的口感很难区别皇家普洱茶膏与普通茶膏的不同。所以在品饮中主要区分几点: 1、口味厚滑 即茶膏的原始味道。普通普洱茶膏缺乏茶味或者茶味不足,这是生产工艺造成的,不能通过拼配茶叶原料解决。 2、焦糖味 如果茶膏制作采用高温工艺,会导致茶膏中一部分物质焦糊,在冲泡时产生焦糖味。 3、中药味 茶味就是茶味,绝不是中药味。尽管茶叶在中医理论中也属于药材的一种,但不等于说茶的味道就是中药的味道,这就是和八角桂皮的味道不是中药味一个道理。茶膏中产生药味,是因为采用了制作中药的设备提取茶汤,受到原有中药味的污染才造成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