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子澄 |
释义 | 黄子澄(1350-1402),明分宜(江西分宜)人,洪武进士,授修撰,侍读东宫,累迁太学东卿。建文帝即位,命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建议削夺诸藩王权。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子澄、齐泰为奸。建文四年,燕师渡江破京师,被执,抗辩不屈,磔死,族诛。 中文名:黄子澄 别名:黄湜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明分宜(江西分宜) 出生日期:1350年 逝世日期:1402年 职业:官至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 代表作品:明惠帝(建文帝)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 简介生平简介黄子澄(1359—1402)以字行,又名黄湜,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分宜澧源(今为大岗山乡大坑村)人。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明大臣。洪武中会试第一。伴读东宫,累官至太常寺卿。曾与皇太孙谈论削藩事。皇太孙即位,是为惠帝,命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共谋夺藩王权。除周、岷、代、齐、湘五王后又削燕王,燕王朱棣起兵反抗。子澄与齐泰不善军事,连遣数将均败。燕王攻下京城(今南京市),夺得皇位,是为成祖。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在1399年发动靖难之变,朱棣在1402年夺得帝位后,子澄被俘不屈,肢解而死,族人无少长皆斩,姻党悉罚戍边。”靖难”,是明成祖朱棣篡夺他侄子允炆帝位遁词。结果是朱棣得逞了。黄子澄是忠于朱允炆的,在这所谓“靖难之役”的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他做了“无惭臣节”的牺牲品。“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这是封建社会的准则。 后事子澄因株连九族,稗官野史,亦少流传,遗稿散失殆尽。现见诸史志者,仅存《李景隆师败》、《还洞庭》、《酬姚六丈》、《送刘医士歌》和《大岗山广庆寺记》等诗文17篇。 黄子澄有一子改名换姓匿藏,幸免于难,到了明仁宗时获赦,有子孙在明武宗时考取进士。 社会评价由于黄子澄惭臣节,不降服朱棣,被朱棣残酷地杀害,还祸连十族,所以旧时的士子都歌唱黄子澄的节义,鞭挞朱棣的凶残,如赵逊颜的《过太常祠》诗曰如公节义振义秋,不负科名第一流。晁错计纾忧更切,景隆荐误恨难收。一朝鼎镬君臣薄,异代蒸尝奸宄羞。最是伤心株连处,还多十族双眸。这诗在赞叹疾风劲草、百折不移的黄子澄,针砭鼎镬臣僚、株连十族的朱棣的同时,还对黄子澄参与这场斗争的得失作了评价。 个人经历早年明洪武十八年(1385)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探花及第。授翰林编修,升修撰,迁任春坊讲读官,伴读东宫,课教太孙,累得提升,直至任太常寺卿。时之久之,惠帝很听他(黄子澄)的话.也所以之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惠帝为皇太孙时,曾问子澄:诸叔藩王皆拥重兵,如有变端,怎么办?子澄答道:诸王仅有护兵,只能自守,倘若有变,可以六师监之,谁能抵挡?汉七国不可谓不强,最后还是灭亡了。大小强弱之势不同,而顺逆之理更相异啊!太孙是其言。此后,每呼子澄,必尊称黄先生。及惠帝即位,更是倚重信任,与齐泰同参国政,共商削藩事宜,首先剪除周、齐、湘、代、岷五宗王。子澄升为太常寺卿。 建文时期朱允炆即位后,任命黄子澄兼翰林学士之职,与齐泰同参国政。惠帝有意削藩,黄子澄便与齐泰计议。齐泰打算首先向燕王朱棣动手,黄子澄有不同意见,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最后子澄的意见被采用,周王等五个藩王先后被削藩。朝廷用黄子澄和齐泰的计谋,调走燕王手下精兵,又在燕王府所在地北平一带调动军队以监视燕王。 燕王朱棣知道朝廷准备对他动手,先以病重为借口,请求朝廷容许留在京城的三个儿子返回北平。齐泰反对放还三子,黄子澄却说:“不若遣归,示彼不疑,乃可袭而取也。”结果朱棣三子获准回去。不久朱棣便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叛乱,上书朝廷指称黄子澄和齐泰为奸臣。惠帝派老将耿炳文讨伐,初战不利。惠帝听从黄子澄的建议,以曹国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齐泰极力反对但无效。李景隆接任后,表现更令人失望,屡战屡败,损失数十万人。朱棣乘著李景隆战败之时,上书朝廷,大力批评黄子澄和齐泰,惠帝便免去二人官职,但仍暗中与二人议事。建文二年(1400年),李景隆在济南战败后被撤换,惠帝赦免了他,黄子澄哭著请求惠帝治李景隆的罪,惠帝没有接纳,子澄便说:“大事去矣,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 当盛庸在建文二年十二月在东昌大破燕军后,惠帝在建文三年正月恢复了黄、齐二人的官职,可是在三月盛庸在夹河战败后又再次免去二人官职。 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逐渐逼近南京,惠帝谋求与朱棣谈和,便把黄子澄和齐泰眨谪到外地,仍密令二人募兵。南京陷落前,惠帝召黄子澄回京,未至而南京已失守。黄子澄密谋继续反抗朱棣,行踪被人告发,因而被捕。 燕王朱棣(即明成祖永乐帝)亲自审问。子澄抗词不屈,被肢解而死。并祸及满门,株连十族,家属被杀65人,异姓致死者54人,外亲400余人皆充军,唯其子彦修因已入昆山籍,能说昆山话,才幸免于死。后收子澄遗骨葬昆山县(属今江苏省)马鞍山下。明正德十五年(1521)始得昭雪。 致命错误四月,朱棣回到北平后,就向朝廷告病,过了一段时间,病越生越重,居然成了病危。这场病并不是突发的,而是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在即将到来的五月,朱棣有一件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五月,是太祖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制朱棣应该自己前来,但朱棣敏锐地感觉到如果这次再去京城,可能就回不来了。可是老爹的忌日不去也是不行的,于是他派长子朱高炽及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取代他祭拜。一下子派出三个儿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视此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朝廷,自己没有异心。朱棣这次可算是打错了算盘,当时的形势已经很明了,朱允炆摆明了就是要搞掉藩王,此时把自己的儿子派入京城,简直就是送去的人质。果然,朱高炽三兄弟一入京,兵部尚书齐泰就劝建文帝立刻将此三人扣为人质。建文帝本也表示同意,谁知黄子澄竟然认为这样会打草惊蛇,应该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真正是岂有此理!五六个藩王已经被处理掉,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连路上的叫化子都知道朝廷要向燕王动手,黄子澄的脸上简直已经写上了削藩两个字,居然还要掩耳盗铃!书生办事,真正是不知所谓。 建文帝拿不定主意,此时魏国公徐辉祖出来说话了,按亲戚关系算,这三个人都是他的外甥,他看着此三人长大,十分了解此他们的品行,他对朱允炆进言,绝对不能放这三个人回去,因为此三人不但可以作为人质,而且都身负大才,如若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看来,徐辉祖的算命水平已经接近了专业水准,他的预言在不久之后就得到了证实,但更神的还在后头。紧接着,徐辉祖特别说到了朱高煦这个人,他告诉朱允炆,在他这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最为勇猛过人也最为无赖,他不但不会忠于陛下,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不能不服啊,徐辉祖的这一卦居然算到了二十多年后,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远远超过了天气预报。可是决定权在建文帝手中,他最后作出决定,放走了朱高炽三兄弟。如果朱允炆知道在后来的那场战争中朱高煦起了多大的作用,他一定会为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去找个地方一头撞死。也正是为此,他后来才会哀叹:悔不用辉祖之言!可惜,后悔和如果这两个词在历史中从来就没有市场。远在北平的朱棣本来已经为自己的亲率行动后悔,没想到三个儿子毫发无损的回来了,好吃好住,似乎还胖了不少,高兴得从床上跳了起来,大叫道:"我们父子能够重聚,这是上天帮助我啊!"?其实帮助他的正是他的对手朱允炆。精神病人朱棣:朱棣明白,该来的迟早会来,躲是躲不过了,皇位去争取不一定会有,但不争取就一定没有,而且现在也没有别的退路了,朱允炆注定不会放过自己,不是天子之路,就是死路!拼一拼吧!不过朱棣仍然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时间,造反不是去野营,十几万人的粮食衣物兵器都要准备妥当,这些都需要时间,为了争取时间,朱棣从先辈们的事迹中得到启发,他决定装疯。 于是,北平又多了一个精神病人朱棣,但奇怪的是,别人都是在家里疯,朱棣却是在闹市里疯,专找人多的地方。精神病人朱棣的具体临床表现如下:1、闹市中大喊大叫,语无伦次(但可以保证绝无反动口号)2、等到吃饭时间擅入民宅,望人发笑,并抢夺他人饭食,但无暴力行为(很多乞丐也有类似行为)3、露宿街头,而且还是一睡一整天,堪称睡神。此事惊动了建文帝的耳目,建文帝便派张昺和谢贵两人前去看个究竟,此时正是六月份,盛夏如火的天气,当两人来到王府时,不禁为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可以捂蛆的天气,朱棣竟然披着大棉被呆在大火炉子前"烤火",就在两人目瞪口呆时,朱棣还说出了经典台词:"冻死我了!"?这一定是个精神病人,张昺和谢贵马上就达成了共识,并上奏给建文帝。为避祸竟出此下策,何等耐心!何等隐忍!问世间权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家乡分宜县地理:分宜位于赣中偏西,袁河中游,北纬27°33’~28°08’,东经114°29’~114°51’之间,县境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36公里。东邻新余市渝水区,南连吉安市安福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北毗宜春市上高县。县治分宜镇,距省会南昌178公里,距市治所在地新余26公里。分宜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层肥厚,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县境南为低山区,北部丘陵,袁河横贯中部,间以平原岗地。地势南部略高,中部较低平。最高峰为大岗山,该山界接分宜、安福、袁州三县(区),主峰海拔1091.8米,为县南屏障;东部分宜镇罗家山北面小溪边最低,海拔60米。最大河袁河,年平均流量82.1立方米/秒。2005年,年平均气温18.0度,全年降水量1434.7毫米,全年无霜期274天。黄子澄(1359~1402),又名黄湜,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明初官员,向明惠帝(建文帝)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在1399年发动靖难之变,朱棣在1402年夺得帝位后,逮捕了黄子澄并处死他。 黄子澄诗闻李景隆败绩纪事:仗钺曾登大将坛,貂裘远赐朔方寒。出师无律真儿戏,负国全身独汝安。论将每时悲赵括,攘夷何日见齐桓。尚方有剑凭谁借,哭向苍天几堕冠。 书画壮观录载:“黄子澄论书九则,小行书七百余言,自跋云【此帖出自圣恩,匆忙带至洞庭,亦自有定数。新构草堂于销夏湾,日一展玩,暂忘所忧。世无知书者与之语书,况天下事乎。建文三年清和既望。”《鸥陂渔话》【史臣文笔范元锋】 史籍记载《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黄子澄,名氵是,以字行,分宜人。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由编修进修撰,伴读东宫,累迁太常寺卿。惠帝为皇太孙时,尝坐东角门谓子澄曰:“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对曰:“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太孙是其言。比即位,命子澄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谓曰:“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子澄顿首曰:“不敢忘。”退而与泰谋,泰欲先图燕。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谋定,明日入白帝。 会有言周王橚不法者,遂命李景隆帅兵袭执之,词连湘、代诸府。于是废?肃及岷王楩为庶人;幽代王桂于大同;囚齐王榑于京师。湘王柏自焚死。下燕议周王罪。燕王上书申救,帝览书恻然,谓事宜且止。子澄与泰争之,未决,出相语曰:“今事势如此,安可不断?”明日又入言曰:“今所虑者独燕王耳,宜因其称病袭之。”帝犹豫曰;“朕即位未久,连黜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于天下?”子澄对曰:“先人者制人,毋为人制。”帝曰:“燕王智勇,善用兵。虽病,恐猝难图。”乃止。于是命都督宋忠调缘边官军屯开平,选燕府护卫精壮隶忠麾下,召护卫胡骑指挥关童等入京,以弱燕。复调北平永清左、右卫官军分驻彰德、顺德,都督徐凯练兵临清,耿瓛练兵山海关,以控制北平。皆泰、子澄谋也。时燕王忧惧,以三子皆在京师,称病笃,乞三子归。泰欲遂收之,子澄曰:“不若遣归,示彼不疑,乃可袭而取也。”竟遣还。未几,燕师起,王泣誓将吏曰:“陷害诸王,非由天子意,乃奸臣齐泰、黄子澄所为也。” 始帝信任子澄与泰,聚事削籓。两人本书生,兵事非其所长。当耿炳文之败也,子澄谓胜败常事,不足虑。因荐曹国公李景隆可大任,帝遂以景隆代炳文。而景隆益无能为,连败于郑村坝、白沟河,丧失军辎士马数十万。已,又败于济南城下。帝急召景隆还,赦不诛。子澄恸哭,请正其罪。帝不听。子澄拊膺曰:“大事去矣,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 及燕兵渐南,与齐泰同谪外,密令募兵。子澄微服由太湖至苏州,与知府姚善倡义勤王。善上言:“子澄才足捍难,不宜弃闲远以快敌人。”帝复召子澄,未至而京城陷。欲与善航海乞兵,善不可。乃就嘉兴杨任谋举事,为人告,俱被执。子澄至,成祖亲诘之。抗辨不屈,磔死。族人无少长皆斩,姻党悉戍边。一子变姓名为田经,遇赦,家湖广咸宁。正德中,进士黄表其后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