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姜为雄 |
释义 | 姜为雄(1922一1948),江苏省滨海县人,革命烈士,他先后在私塾和德元小学读书。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新四军,1942年在射阳县政府工作,任通洋区任副区长、区长;姜为雄在担任财粮区员和区长期间,不分昼夜地领导当地军民,与日伪军进行了坚强地斗争,把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锄奸反霸、参军支前等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1948年11月初,因叛徒告密,国民党军66师地两个团将执行任务的姜为雄等被敌包围,敌众我寡,在最后时刻,他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从容殉难,时年26岁。 中文名:姜为雄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22 逝世日期:1948 职业:通洋区任副区长、区长 人物简介姜为雄(1922一1948),出生于五汛镇四汛村,先后在私塾和德元小学读书。 民国29年(1940)参加工作,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又参加了新四军。部队党委先后送他到抗大五分校和阜、淮、涟干部学校学习,民国31年(1942)春毕业后调到射阳县政府工作,后又调到射阳县海通区任财粮区员,民国34年(1945)调射阳县通洋区任副区长、区长。民国29年(1940)参加工作,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又参加了新四军。部队党委先后送他到抗大五分校和阜、淮、涟干部学校学习,民国31年(1942)春毕业后调到射阳县政府工作,后又调到射阳县海通区任财粮区员,民国34年(1945)调射阳县通洋区任副区长、区长。 姜为雄在担任财粮区员和区长期间,不分昼夜地领导当地军民,与日伪军进行了顽强地斗争,把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锄奸反霸、参军支前等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在解放军发起淮阴、淮安战斗和涟水保卫战期间,姜为雄先后三次带领民工上前线,处处严于律己,在阜宁童家营等地住宿,让民工住进屋子,自己则是睡在碾盘旁、草棚内。 战斗激烈时,抢在民工前边背伤员、抬担架。 民国36年(1947)9月,姜为雄调苏皖五地委党校学习。当年11月28日结业后他响应党的号召,去开辟江淮新边区--天高地区(即今安徽省的天长县、江苏省的高邮、金湖、六合等县合称),在天高支队打游击。不久,淮南区党委决定建立一支武装大队(亦称武工队),姜为雄任大队长,兼任大通区区长和区委书记。他不分白天黑夜和敌人周旋,每天要走100多里路,斗争环境十分艰苦。在他的指挥下,游击队先后打铜城、战桥田、攻大通、征夏霸、克小关、平白荡……这一系列大小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游击队声威大震,敌人却千方百计要消灭这支队伍,有一次武装大队被敌人围困在高宝湖的一片芦苇丛中,长达一个多月,姜为雄带领全队挖烂藕、找鸟蛋、吃芦根,硬是坚持了下来。 民国37年(1948)8月,天高中心县委要姜为雄率队去炸掉天长、铜城之间的大桥,待机歼灭敌军,他连夜行动,顺利地完成任务。他还常常利用夜晚率领武工队从驻地大土庙摸黑出击敌人,或是找乡、保、甲长谈话,这些人经过教育,大都能不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 是年8月27日,国民党的季桥乡大队和各保的自卫队要到一个庄上看“盂兰会”,工委决定区大队与武工队集中起来袭击敌人,月出后开始对敌行动。姜为雄建议分头进行各个击破,就地消灭,区大队长没采纳这个意见,结果只捉到几个敌人。 在战斗总结会上,姜为雄坚持原则,对区大队长进行严肃的批评。 是年11月初,姜为雄身着单衣裤随武工队从高邮湖西岸的小关,登船去执行任务。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天长县县长率常备队配合国民党军66师的两个团,向他们包剿过来。姜为雄见此随即命令部队投入战斗,话音刚落,敌人用轻重机枪加小炮,三面包剿过来。姜为雄沉着指挥全队进行还击,这时,后边的敌人又包上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武工队开始撤退,姜为雄登上一条小船,敌人疯狂向小船射击,他们只好下水泅渡,战友们大都负伤,上午5时,掩护部队的10位战友全部牺牲了,姜为雄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敌人正向他扑来,妄图抓活的。 姜为雄为了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大节,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从容殉难,时年26岁。 人物生平参加革命姜为雄,一九二二年三月八日出生在江苏省阜宁县第六区四汛港(今滨海县五汛乡四汛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节衣缩食,先后送他到私塾和德元小学(今四汛小学)读书。 学生时代,姜为雄就常以诗书画来感愤世事的不平,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他进入中学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影响下,逐渐萌发了革命的思想,并立志为之奋斗。一九四〇年十月,他正式参加革命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革命活动。在德元小学教书时,他常利用课堂,向学生们宣传抗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并积极靠拢党组织,于一九四一年初由顾崇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便全身心地投入了革命。 勤奋学习新四军、八路军盐南会师后,姜为雄的革命热情更加奔放,于一九四一年三月参加了新四军,部队党组织先后送他到抗大五分校和阜淮涟干部学校学习。 一九四二年春毕业后,被陈克天要到新建的射阳县政府工作,后又调到射阳县海通区(也叫海通乡)任财粮区员,一九四五年调射阳县新七区(后称通洋区)任副区长、区长。 他在担任财粮员和区长期间,不分昼夜地领导当地军民,与日伪顽匪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把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锄奸反霸、参军支前等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为巩固和建设抗日政权做出了贡献。干部、群众都说他是革命意志坚定、有领导能力的领导者。 身先士卒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为肃清苏北敌伪,我军发起淮阴、淮安战斗和涟水保卫战。为支援前线,姜为雄身先士卒,先后三次带领民工上前线。为了带好这支队伍,他处处严于律己,作出表率。在阜宁县童家营等地驻宿时,为让民工住进屋予,自己总是睡在碾盘旁、草棚内。战斗激烈时,和民工们一样吃大盐粒子下饭。 一九四七年九月,姜为雄调至苏皖第五地委党校学习。十一月二十八日学习结束后,他响应党的号召,于一九四八年一月四日南下,去开辟江淮新边区一一天高地区(即安徽省的天长县,江苏省的高邮、六合、金湖等县。当时曾建天高中心县委)。他到炳辉县(即天长县)后,在淮南区党委领导下的天高支队打游击。当时,整个天高地区是蒋家王朝的江北门户,反动统治十分顽固。为了打开局面,淮南区党委决定建立一支武装大队(亦称武工队),姜为雄任大队长,并兼任大通区区长和区委书记。从此,他带领武工队广泛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东奔西逐,每天要走一百多里路,每夜要换三四个驻地,白天打仗,夜里还要摸掉几个奸细。游击队先后打铜城,战桥田,攻大通,征夏霸,克小关,平。自荡……这无数次大小战斗,都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从根本上动摇和打击了蒋军的反动统治。武工队声威大振,因而也引起了蒋军的极大恐慌,千方百计地想消灭这支武装。有一次,武工队被敌人包围在高宝湖一带的芦苇荡中一个多月,弹尽粮绝。但同志们靠挖烂藕、掏鸟蛋、吃芦根,硬是坚持了下来。 壮烈牺牲一九四八年八月,天高中心县委为了集中力量,更好地开展游击战争,决定将沿高邮湖西南岸的王桥区和西岸的沂杨区,加上天、铜(天长、铜城)公路以西的大通区联合起来,成立大通、沂杨、王桥工委会。由工委会统一指挥这三个区的武装,对驻在锏城、天长城的蒋顽军及各地的反动武装,实施打击。这次,姜为雄外出执行任务,正是奉大、沂、杨工委之命,带领本区武工队去割断天、铜之敌的南北公路交通咽喉一一天、铜公路上杨村南头的大桥,并待机歼灭顽匪陈海应部。同时,工委命令郭炳文率领沂杨区大队和武工队去歼灭盘踞在杨村以北、铜城以南地带的反动武装。 秋末冬初的夜晚,寒气袭人。十一月初的一天,姜为雄穿着单衣单裤,随武工队从高邮湖西岸的小关(工委和武工队驻地),登上大小三条船,带着煤油、火具等,汤帆出发了。船只很快驶过沂湖,武工队员一个接一个地在湖西岸的庞家尖登岸,沿着湖岸弯曲小道急速前进,队员们气喘嘘嘘,两脚叭答叭答地飞快赶路,快行至杨村了。就在此时,由于叛徒告密,天长县伪县长郑千里率县民团武装常备队,还有蒋正规军六十六师的几个整编团,也正北从铜城,南从天长,向小关地区偷袭而来。 “不好!前面有敌人。” 不知谁轻声地惊叫了一声。大家抬头一看,前面是黑压压的一片人。他们和铜城下来的敌人遭遇了。 “快!准备战斗。”姜为雄果断地发出命令。话音刚落,双方的枪声大作。敌人用轻、重机枪和小炮,加上数倍于我的兵力,向杨村三面紧逼包抄。我游击队三面被围,后边是沂湖,只有背水决一死战了。姜为雄守土有责,临危不惧,沉着地边指挥全队战士奋力还击,边组织大家向沂湖撤退。当大部分战友上船离岸后,敌人发起更猛烈地进攻。从天长下来的又一个连的敌人,也从潮东岸向武工队围剿夹击过来。情况越来越严重。姜为雄两眼冒火,奋勇冲杀。他带领一部分人掩护战友撤退。当他和掩护的战友刚登上一条小船时,敌以更加密集的弹雨向小船射来,小船中弹下沉。他们只好泅水还击,个个负伤,人人流血。战斗还在继续。上午五时许,当留下掩护的十位战友全部牺牲时,姜为雄也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了。这时,敌人已疯狂地围过来地围过来,狼一样的嚎叫:“捉活的!捉活的!一定要活捉共军军头子姜为雄。”就在敌人欲以生擒的最后时刻,为了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大节,姜为雄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从容殉难,壮烈捐躯! 沂湖的水悲咽了,她以自己洁净的身躯,抱住了年仅二十六岁的姜为雄和他的战友。 敌人为发泄对共产党人的刻骨仇恨,在叛徒的供认下,斩下姜为雄的首级,悬在天长县城城门上示众数日。 人物追忆和姜为雄并肩战斗过的沂杨区区长郭炳文、大通区副大队长陈久宏等,听到战友牺牲的消息,心如刀绞,怒火万丈,他们回忆着和姜区长相处的日日夜夜…… 那是一九四八年八月中下旬的一天下午。工委正在高邮湖西岸边上(沂杨区小关乡)的大王庙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突然进来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额头上流着汗,一双布鞋占满了泥灰。他急喘喘地掏出了天高中心县委的介绍信。工委书记胡锡川看完信,立刻高兴地向大家介绍说: “这位就是大通区区长姜为雄同志。”正在开会的同志们一一和他握手。姜为雄得知郭炳文是沂杨区区长时,立即紧握他的手,诚恳地说:“我们大通区现在很困难,吃住都靠你们帮助,感谢你们。尤其我是个刚来的新兵,更需要你们帮助支持。”他这谦虚的一席话,给在座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通区位于天长县城西北约六十多华里外,境内岗峦起伏,幅员广大,反动势力雄厚。姜为雄到任后,立即和副区大队长陈九宏商量,因地制宜地订出了重新开辟大通区的策略:主动出击,避多打少,打击顽固,争取中间,严惩首恶,胁从不问,加强宣传,瓦解敌人。从此以后,姜为雄和陈九宏几乎每天夜晚都要率领武工队从工委驻地大王庙摸黑出发,走着坎坷不平的山路,去大通区范围内出击敌人,接连打死和活捉了一些顽乡保长,使他们尤如惊弓之鸟,夜晚不敢归巢,请人出来和姜区长讲和,并保证不再对我军干烈属和贫苦群众进行伤害和勒索。 姜为雄不但对敌人敢于斗争,而且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同错误行为作斗争。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七日下午,我方得到消息:顽季桥乡的乡大队和各保的顽自卫队要到大蒋庄和单家大庄来看“盂兰会”(一种地方旧风俗)。为了歼灭敌人,工委决定:将大通区武工队、沂杨区大队和武工队集中起来,月亮一出就行动,对所来之敌一网打尽。可是,由于沂杨区大队长董连发看不起地方干部(他是部队下来的),根本不听别人的歼敌建议,战斗行动不积极,结果致使一百多敌人未受任何阻击,大部逃跑,只捉住七个敌人和缴获十一支步枪,而我方还牺牲一名村长。 在总结这次战斗教训的会上,姜为雄说:“这次战斗如果按照同志们建议打,周密行动,敌人是可以全部就歼的,至少也可歼敌大部。但由于董连发同志本位主义和个人武断思想严重,不能很好配合,致使战斗没有达到目的,我们和董连发同志都应该很好总结这次战斗教训。”他的发言,得到绝大多数同志的拥护。大家说:“姜区长这个人真敢于坚持原则。”姜为雄的日常生活艰苦朴素,他吃住都和武工队战士在一起,穿的是老布衣。十一月天气,他仍穿着夏天的单衣裤。干部战士要他向县政府和司令部申请棉衣、棉被,他总是耐心地开导:“现在天高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解放,政府和部队的经费都很困难,我们自己艰苦一点,只要有可能,政府是会给我们解决穿衣的。”他自己这样说,更是带头这样做。一直到牺牲时,他还是穿着单衣、单裤。 在姜为雄牺牲后的半个月,铜城等地解放,我军收复了沂湖。炳辉县委和武装大队,找到了烈士们的遗体,将他们安葬在金湖县小河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 一九四九年二月,姜为雄烈士的遗骨又迁葬于阜东县四汛港小街东边。自此,他便长眠在故乡的土地上。 朱德说过: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姜为雄烈士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正是:热血洒沂湖英名万古染红战旗映大地,头颅悬天高壮烈千秋化成东风吹人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