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桥
释义
1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简况

黄桥,地处长江北岸,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镇之一,也是在建的苏中地区小城市之一。在古代黄桥叫黑松林,又叫永丰里,全镇辖区面积175.01平方公里,总人口192247人,其中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近10万人。黄桥历史上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334省道、如黄线、姜八线在镇区内交叉穿越,宁靖盐和宁通两条高速公路从黄桥擦境而过,新(沂)长(兴)铁路在黄桥设有客货编组站。

历史文化

黄桥是一个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军事重镇,在我军历史上黄桥决战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溯至明清,仅何氏一族就出了四名进士、十名举人、一百多名秀才。黄桥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就有2000余间,以及少量的宋代建筑。现有东、南、西3片传统古街区,总面积近30公顷。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街巷24条、古寺庙3座、宗祠7座,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有影响的文物古迹有工字楼、陶勇指挥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明清建筑群、御史府、何氏宗祠、福慧寺、宋顾孝子亭、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丁西林故居、粟裕同志墓、牛皋洗马池和“致富”、“文明”二桥等。宋孝子顾昕、明太仆寺少卿何棐、清音韵家何萱、辛亥元老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著名生命科学家王德宝等都诞生于黄桥。黄桥又是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著名的黄桥战役之地,至今仍保留着不少革命历史遗迹遗址。近年来,每年前来黄桥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超20万人次。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为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经济建设:

农业: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猛。09年全镇新增高效农业面积9062亩,其中,双桥万亩现代农业园和祁巷鑫晨生态园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全市重点,刘陈葡萄种植形成特色产业,溪桥四季韭菜规模效益明显。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到位,村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09年全镇新增林业绿化面积近3000亩,新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个。 工业: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黄桥园区是泰兴重点建设的四大园区之一。09年升级为市级园区后,各类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也逐步健全到位,当年通过创争获得了“省级创业服务中心”和“省级中小企业产业园”的称号。借助“飞地”政策以及对园区招商队伍的整合充实,09年新开发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20亿元,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园区集聚功能得到加强。09年实现工业现价社会总产值近89.68亿元,创利税5.9亿元。园区经济与区镇总量的比重达到78.5%,对全部工业经济的发展和黄桥小城市建设的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建筑服务业:建筑业稳步发展,09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6亿元。服务业发展取得突破,09年新增个体工商户500余户,新增服务业列统企业3家,招引5000万元以上大型超市、四星级酒店等重大项目两个。火车站物流园项目已经启动。

城市建设

自1997年起,黄桥镇充分利用民资,开启了大规模的城镇建设改造工作,先后组织实施了70多项重点工程,累计实施拆迁面积26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通讯、供电、邮电、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城镇建设投入年均超亿元。黄桥镇特别注重培育社区文化和城市自然景观的建设,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黄桥公园、直来河进行了改造,兴建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配以喷泉、林间小道、休闲亭的银杏露天花园。文化广场、古风广场各具特色,全镇建有各类城市雕塑60余座。公园茶社、书画社、花鸟协会、集邮协会、京剧票友联谊会、老妈妈合唱队等组织应运而生,成为市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误自乐的好载体。近年来,黄桥镇成功举办了三届黄桥烧饼节,既提高了黄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又促进了黄桥烧饼产业化、招商引资、文明创建和群众文化的开展。现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黄桥镇是市容市貌整洁、道路宽畅平坦、绿树成荫、路灯明亮、灯箱广告千姿百态、商业街道行人如织的优美景象。

在2009年被定位为苏中小城市,泰兴市副中心以来,黄桥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小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坚持规划引领。科学修编总规、编制控规、修建详规等8个方面的规划。迅速拉开框架。南伸北延、东进西扩,形成“四横四纵”的城市主干道路网体系,使建成区面积由7.1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有序增强功能。“以绿养城”,增强城市的“肺活量”,使城市处处是“天然氧吧”;“以水活城”,再现古镇灵气和生机;“以新美城”,高标准建设新型小区和安置新区,提高城市的品味;“以特繁城”,充分发挥黄桥“古”和“红”的特色,大力开发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彰显城市特色。规范城市管理。注重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和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管投入,进行整治和规范,有效促进了城市管理的制度化、长效化、规范化。

地理人口

黄桥镇地处苏中平原,位于泰兴、如皋、海安、姜堰、靖江五县(市)中心,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镇之一,也是泰兴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商贸和交通中心。全镇下辖12个居委会、55个村委会。辖区总面积175.95平方公里,人口19.12万人,其中镇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人。

黄桥历史上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原334省道已成为镇内道路,新334省道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为黄桥开辟新的南大门,直通南通,为黄桥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如黄线、姜八线在镇区内交叉穿越,宁靖盐和宁通两条高速公路从黄桥擦境而过,新(沂)长(兴)铁路在黄桥设有客货编组站。

黄桥战役

1940年9月30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集部队,对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再次发动进攻。其部署是:以第89军李守维部和独立第6旅翁达部为主力,组成中路军,经营溪、古溪和祖师庙、加力,进攻黄桥北面和东面地区;以鲁苏皖边区游击军李明扬部、苏北游击第8军陈泰运部组成右路军,以保安第1、第5、第6、第9、第10旅组成左路军,掩护主力之两翼,攻击黄桥以西及东南地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成功地争取了李明扬部和陈泰运部保持中立,同时采取集中兵力、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在黄桥地区进行自卫还击。10月1日、2日国民党军受阻于暴雨,3日雨过天晴,即分几路扑向黄桥。4日下午3时许,独立第6旅3000余人进抵黄桥附近。担任伏击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分四路猛插,将独立第6旅分成数段。经3小时激战,全歼该旅,中将旅长翁达自杀。国民党军为扭转被动局面,猛攻黄桥,一部突入东门。守卫黄桥的第3纵队顽强反击。第2纵队从八字桥插至分界,第1纵队挥师南下,完成了对第89军的合围。经一夜激战,至6日清晨将该军全歼,中将军长李守维逃跑时失足落水溺毙。黄桥战役进行时,八路军第5纵队从淮阴地区南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部队东进至运河,在战略上起了策应作用。此役历时4天,共歼国民党顽固派军队1.1万余人,俘师、旅、团军官10余名、下级军官600余名、士兵3200余名,缴获步马枪3103支、驳壳枪229支、重机枪24挺、轻机枪135挺、山炮两门、迫击炮6门、子弹、手榴弹、电台等军用品甚多。新四军伤亡900余名。此次战役,为创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之所以出名,与著名的黄桥战役是紧密相连的。在陈毅、粟裕等直接指挥下的黄桥战役打响后,黄桥镇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时隔30余年之后,即1975年5月,粟裕将军重返黄桥,黄桥人民仍用黄桥烧饼盛情款待他,他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说:“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古代烧饼,制用精细。据《随国食单》载称,烧饼的制作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面炙之。”黄桥烧饼吸取了古代烧饼制作法,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这一传统特色,已从一般的“擦酥饼”、“麻饼”、“脆烧饼”等大路品种,发展到葱油、肉松、鸡丁、香肠、白糖、桔饼、桂花、细沙等十多个不同馅的精美品种。黄桥烧饼,或咸或甜,咸的以肉丁、肉松、火腿、虾米、香料等作馅心。烧饼出炉,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生。1983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

所获荣誉

2001年,黄桥被国家五部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光荣称号,2002年后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江苏省文明乡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牛仔布名镇”、“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镇”。

2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

基本概况

黄桥原名黄土桥,因跨镇河的黄土桥而得名。《吴门表隐》有“朔州知州蒋深”和“职监周淦”墓“在黄土桥”的记载,蒋深和周淦都是清前期人,这时黄土桥属长洲。

位于虎丘之北、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沿线的相城区黄桥镇是个著名鱼乡,是苏州有名的集中养鱼区和鱼苗鱼种基地。早在明末清初,黄桥的北庄基(今称河东)就培育鱼苗了。乾隆《苏州府志》称:“长洲北庄基、南庄基育苗之鱼荡尤多”,并指明是育“细如针缕”的鱼秧。黄桥的青鱼久负盛名,建国前就畅销沪、苏等地,今又北销北京、南销香港。北庄基出产的“黄桥粉青”更是青鱼中的上品,深受市场欢迎。

黄桥又有革命老区之称。这里水域宽广,河港湖泊纵横交错,在对敌斗争中是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当年苏锡地区中共地下工作者和新四军游击队都曾在此活动,借这片水上战场抗击日伪,取得了一次次胜利。

如今,具有三百年历史的鱼乡变了。该街道涌现了上千个私营企业老板,上千家私营企业撑起了黄桥经济大厦,成了远近闻名的“老板镇”。现在,它的头衔是“苏州市新型示范小城镇”,有“民企之乡”的称誉。往昔黄桥是“街长不足百米,居民不足百户”的小乡镇,如今已变成有工商贸实体、文教卫设施和新建生活区齐全的现代化小城镇。

街道设置

黄桥街道总面积2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2.5万,暂住人口3万人;到2006年底,街道党工委下设3个村党委、6个村党总支、28个党支部。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黄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工业总量年均增长30%以上,成为苏州市、相城区知名的“老板镇”。黄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起步较早,到1998年底,镇属、村属集体企业已基本转制为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为主要形式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托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积极的鼓励政策,全街道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共有非公有制企业800多家,其中规模型企业80多家,2006年共实现工业销售54亿元。非公有制企业为解决本地就业、繁荣村镇、促进本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 江西省吉水市黄桥镇

1、位置面积:位于县城西部,东南与金滩镇相连,西南与吉安县长塘镇交界,西与尚贤乡接壤,北与枫江镇毗邻。2、建设沿革:2002年元月8日前为黄桥乡,2002年元月8日由原西沙乡和黄桥乡合并为黄桥镇。

3、行政区划:2002年元月8日黄桥镇由原来的西沙乡(8个行政村)和原黄桥乡(15个行政村)合并为23个行政村。2003年9月撤并行政村后,黄桥镇由23个行政村减为20个行政村。

4、人口民族:全镇共 23478 人,均为汉族。

5、自然条件: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地区,耕地面积33600亩,山地面积100260亩,森林覆盖率51.6%.境内蕴藏白泥、泥碳、石灰石、瓷土等矿产资源,白泥储量32.6万吨。

6、人文景观:湴塘村是杨万里的故乡,杨万里墓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境内大桥村有毛泽东同志1930年农村调查旧址。

7、发展前景:随着赣粤高速公路、吉水赣江大桥和朱阜公路的相继贯通,黄桥镇的区位优势日渐显现。为策应“做大吉安市、崛起银三角”发展战略,镇党委政府已决定将圩镇迁至赣粤高速公路连接线与朱阜公路交汇处,按照“银三角”发展纲要,新圩镇正处在“银三角”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的重要位置。为抢抓机遇,黄桥镇党委政府将以便利的交通为基础,以新圩镇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扎实有效地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黄桥进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