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陵
释义

一、黄陵

1、黄帝陵 。 唐 韩愈 《黄陵庙碑》:“ 湘 旁有庙曰 黄陵 ,自前古以祠 尧 之二女 舜 二妃者。” 唐 段成式 《哭李群玉》诗:“曾话 黄陵 事,今为白日催。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台?”

2、泛指有贤德之后妃墓。 唐 崔融 《则天皇后挽歌》之一:“紫殿金铺涩, 黄陵 玉座深。镜匳长不启,圣主泪沾巾。”参见“ 黄陵庙 ”。

3、黄帝 陵墓。在 陕西省 黄陵县 城北 桥山 上。亦名 桥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六:“当年的立秋是八月八日,国共双方都派了代表去祭 黄陵 。” 现在每年清明节都有来自两岸和世界各国华人华侨祭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已被列为国家级祭奠。

二、人名

黄陵,广东番禺人。1942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院。曾任学院医学院、北京医学院讲师。1952年后,历任北京第二医学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九三学社社员。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病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有关肿瘤及妇产科的病理论断方面有较深造诣。对婴幼儿病理学的研究中,1960年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婴幼儿腺病毒肺炎的形态学论断标准。合编有《病理学》。

男,汉族。1960年生,广东省饶平县人,大专毕业、工程师。1997年经全国公开招考、选拔为汕头市林业局长。曾当知青,1981年起从事林业及行政管理工作。多次评为南澳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获省农业区划先进工作者,省、市绿化先进工作者及升级奖励;受到国家林业部、人事部嘉奖。

三、地名

1、黄陵县

黄陵县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偏北,洛河支流沮河流域。驻桥山镇,邮编:727300。行政区划代码:610632。区号:0911。面积2288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10万人,汉族为主。西汉设翟道县。东汉为楢县地。后匈奴入据。东晋设中部县。隋改内部县。唐复置中部县并设坊州。元废州仍称中部县。1944年改设黄陵县,因县北桥山有黄帝陵而得名。农林为主,农产有小麦、玉米、黍、谷子、大麻、油菜等。森林主要树种有油松、栎类、山杨、桦等,每年向国家提供大量木材,经济林有柿、核桃、苹果等。有中药材100余种 。矿产有煤、石油等。工业有采煤、酿酒、机械、陶瓷、粮油加工等。大麻、丰收牌延安酒为土特产。有黄帝陵、北宋石窟雕刻群(万佛洞)、文庙、城隍庙、黄帝庙等名胜古迹。

黄陵县辖:桥山镇、隆坊镇、田庄镇、店头镇、阿党乡、太贤乡、龙首乡、侯庄乡、康崖底乡、仓村乡、双龙乡、腰坪乡。

政区位置 黄陵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塬,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端,东靠洛川县,南连宜君县,西与甘肃省正宁县接壤,北与富县毗邻,素有“陕北南大门”之称,为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和陕西省经济开发的战略要地之一。

政区沿革 黄陵县在夏商时期属桥国领域。西周时期称白翟地。西汉时设(狄)道县。东晋时期设中部县。隋开皇六年(581年)改中部县为内部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称 中部县至明清。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将中部县更名为黄陵县至今。

政区划分 辖6镇4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192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

政区人口面积 总人口13万人,农业人口占71.7%。全县总面积2292平方公里。

政区自然特征 黄陵县属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呈倾斜,分为西部梁峁、川道河谷、东部塬面三个地貌单元,平均海拔1200米。属中温带大陆型气候,年平均气温9.4Co,无霜期172天,年平均降水568.8毫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沮河和葫芦河,属北洛河水系的两大支流。沮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年均流量2.3亿立方米,水库4座,总有效库容901万立方米,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

政区资源特点 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锗、镓、铀、水晶石、石灰石、砂岩、泥岩、红沙等地下矿藏。已探明的煤炭资源面积10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7.3亿吨,属“渭北黑腰带”煤田,是陕西四大煤田之一。黄陵矿区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开发项目,是陕西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境内264万亩林地,覆盖率达64%,木材蓄积量698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各类商品材3万立方米,主要以油松、山杨、白桦、侧柏和辽东栎等树种为主,是陕西五大林区之一。林地各类野生中药材400多种,其中比较名贵的有豹骨、山萸肉、黄花、柏籽、槐米、黄芩、甘草等。

政情慨况 全县生产总值达11.4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5亿元,财政收入1.7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9亿元,粮食总产5.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

工 业 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煤炭工业为基础,电力、建材、酿造业为骨干,相关产业作补充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水泥、白酒等。到本世纪末使地方原煤产量达到500万吨,矿区总产能突破1000万吨,发电量突破7亿度,水泥达到10万吨。

农 业 形成以苹果为主、畜牧、庭院和劳务经济为辅的“品”字形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其中黄陵苹果以果形端正均匀、色泽鲜艳、含糖高、香味浓郁、硬度适中及易装运、耐贮藏等优点,多次在全国果类品评会上获奖,畅销广州、深圳等28个省市和地区,并进入港、澳和东南亚市场,成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之一。苹果面积累计达到15万亩,总产达到6.06万吨。

商贸金融 商饮服务遍布城乡,集市贸易繁荣昌盛。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4434.6万元。金融机构齐备,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1.8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达到3603家,完成总产值5.6亿元,上缴利税9898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

交通通讯 县境内交通发达、公路、铁路运输畅通,网络密布。以西包210国道为主的9条主干公路连接成网,县境内通车里程561. 7公里,全县192个行政村通油路,与主干公路联网。西(安)铜(川)一级公路的延伸工程黄铜一级公路已建成通车,黄(陵)延(安)一级公路正在建设,预计在2006年建成通车。西(安)延(安)铁路横贯县境南北,秦(家川)店(头)运煤专用铁路直达黄陵矿区,年运输量可达600万吨。县境内黄渠专用机场为空运提供了方便,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已逐步形成立体网络。

黄陵通讯设施较为先进,90年引进加大拿北方电讯公司的程控电话,可直拨海内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后多次进行扩容更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继落户黄陵。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3426户,互联网用户478户,移动电话用户28000户。

文化教育 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2个,公共图书馆1个,短波广播发射台1个,电视台1个,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并率先在陕西省实现了城乡有线电视光纤联网,能接收30余套电视节目。全县现有完全中学1所,在校学生2081人;初级中学6所,在校学生8405人;小学151所,在校学生18100人。2003年高考上线507人,上线率达84.5%,其中本科上线103人,创高考历史最好成绩;初中“三合一”考试再次名列全市第一。现有科技人员4006名,其中高级职称128人,中级职称1221人。

体育卫生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群众自发的健身活动方兴未艾,现建有现代化、高标准的运动休闲广场一个。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现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33个,村级卫生组织197个,床位610张,卫生技术人员688人,卫生防疫机构1个,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拥有病房床位4张。

基础设施 黄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按照建设集山、水、城、陵为一体的生态祭祀型旅游名城的目标,黄陵城市建设尤其是西区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轩辕大道、商业大街等标志性建筑将于今年开工建设,串珠型城市布局已初具成型。

县境内电力由西北电网供给,境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所,容量为2万千伏安;有35千伏变电站4所,容量为4300千伏安。县电厂年发电量2000万度,并与西北供电网络连接。金(锁)延(安)330千伏输电线路横贯县境,以及靖边—西安天然气输送管道纵贯全境,给黄陵的生产建设和经济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人文自然景观 “轩辕黄帝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第1号古墓葬,号称“天下第一陵”。陵区三面环山,沮水绕流,形如八卦,气势非凡。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总面积5800亩,共有古柏8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属全国最大古柏群,形成了黄土高原上一座四季长青、风景独特的绿岛奇观。庙内“黄帝手植柏”为世界柏树之冠,汉武帝“挂甲柏”为世界柏树之奇。庙内碑廊中陈列的石碑,多为历代帝王“御制祝文”,均为稀世珍品,同时还有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郭沫若、江泽民、李鹏等名人手迹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等。随着黄帝陵庙前区和祭祀大殿两期整修工程先后竣工,一个融陵、山、水、城于一体,体现“雄伟、庄严、古朴、肃穆”气势的黄帝陵展现在炎黄子孙面前,必将成为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展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纽带。此外,还有亟待开发的秦始皇整修万里长城的又一宏伟工程——秦直道、唐代紫娥寺、宋代石窟万安禅院(又名千佛洞)、汉代纸坊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和古杏城遗址的开发等。

我们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的工作思路,强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发展壮大果业、煤炭、旅游三大产业,使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2、黄陵镇

封丘县黄陵镇建于1994年1月23日,位于东经114°40′,北纬35°,西距封丘县城21公里,东与山东省东明县隔河相望,北与长垣县接壤,南跨黄河大桥与古都开封连通,106国道擦境而过,滔滔黄河环镇东流。全镇人口32284人,面积53.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225亩,辖30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

黄陵早在夏商时期就有记载。公元前16世纪,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第一次战例,即汤伐夏的“鸣条之战”遗址就在今黄陵镇境内。现在的黄陵镇平街村,为春秋时卫的阜邑,称为平邱,曾因公元前529年十二诸侯在这里参加兵车之会而得名。古今黄陵都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闻名遐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黄陵人转变思想观念,发展商品经济,跻身市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785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561万元,乡镇企业产值4936万元,财政收入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71元。全镇有国有、集体、联合体、私营四级企业一千多家,形成了以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饮食服务、制造装修等业为主的42种行业,从业人数1.34万人。有12个乡镇企业被市、县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两种产品出口,六种产品获省优、市优。

黄陵镇建筑业久负盛名,素有“建筑之乡”之称,全镇11家建筑安装公司遍及北京、天津、太原、兰州、郑州、洛阳、平顶山等地,建筑工人6400余人,固定资产2600万元。

新乡市桐木板材加工厂,是市、县乡镇企业中的重点企业,有固定资产150万元,年生产标准出口板材2500立方米,创产值800万元,产品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封丘县食用菌专用塑料袋厂,有固定资产60万元,年创产值200万元,主要产品有食用菌专用袋、农用地膜、食品包装袋,以及其他工农业产品包装袋。该厂以产品种类齐全,质优价廉,重合同守信誉,受到山西、河北、安徽等省上百家用户的信赖。

黄陵主要特产有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柳编也是黄陵人的一绝。黄陵镇由于地处黄河故道,属沙壤土质,适宜种植花生,所产花生素以品位好、颗粒大、产量高而著称。1990年以来,镇政府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花生生产,每年播种面积3万多亩,产量达到500多万公斤,成为封丘县出口创汇最多的农产品之一。

黄陵镇交通通讯便利,西有贯通京广线的106国道,东有碾庄黄河码头,开封黄河大桥距黄陵镇11公里,公路运输四通八达。碾庄码头机船来往穿梭,成为连接山东的水上通道。黄陵镇通讯设备先进,500门程控电话可直拨全国各地。市场建设步伐大,集市贸易空前活跃。黄陵是自明代以来就是方圆数百里颇有名气的集镇之一,商品交易波及豫、鲁、皖三省36个县市,素有“小香港”美称。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黄陵集贸市场更加繁荣。为促进商品流通,镇政府自1992年以来,先后兴建、扩建粮油、百货、建材、家俱等专业市场,每到农历逢双日集会,市场人流不下数万人,日成交额高达百万元,年商品零售额近亿元。1993年,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3、黄陵街道

黄陵街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街道辖:黄陵村、北畔村、马练营村、大吴村、小吴村、西吴村、庄儿上村、北营村、郑村村、东峰村、五龙沟村、窑子上村、新营村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