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环己六醇 |
释义 | 详细简介中文名称:环己六醇 英文名称: Cyclohexanehexol;Myo-inositol;dambose;i-inositol;inosital;inositene;inositina;iso-inositol IUPAC名称:cis-1,2,3,5-trans-4,6-Cyclohexanehexol CAS:87-89-8 物理性质:分子式:C6H12O6 分子质量:180.16 又称肌醇;六羟基环己醇;环己糖醇;肉肌糖。 性状: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甜。 稳定性:在空气中稳定。 熔点225~227℃(有报道247~248℃),218℃(二水合物)。 相对密度1.752;1.524(二水合物)。 溶解度:25℃时,14g溶于100ml水中;60℃时,28g溶于100ml水中。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 其他一般有机溶剂。 二分子水合物在50℃以上为风化性结晶,100℃失去全部结晶水。 毒性:LD50(mg/kg):大鼠经口11000。 化学异构体:在化学上可看作是环己烷的多元烃基衍生物。在理论上有9种可能的异构体,通常在自然界中发现的有4种,分别称为D-chiro-inositol、L-chiro-inositol、肌肉肌醇(myo-inosi-tol)和鲨肌醇(scyllo-inositol)。其中在自然界最常见的是肌肉肌醇。D-chiro-inositol和L-chiro-inositol量虽少,但分布很广,多数可成为甲醚。肌醇在椰子、鲨鱼、哺乳类尿中可找到。一般来说肌醇虽分布很广,但对它的代谢途径或生理机能还不十分清楚。 自然存在:最初在肌肉中发现,后来已在微生物、动物中广泛发现。几乎所有生物都含有游离态或结合态的肌醇。在植物和鸟类有核红血球中作为六磷酸肌醇是以六磷酸酯形式存在的。较此化合物磷酸基数目少的化合物同样分布在植物和动物中,另外游离态的肌醇主要存在于肌肉、心脏、肺脏、肝脏中,是磷脂的一种磷脂酰肌醇的组成成分。肌肉肌醇是鸟类、哺乳类的必需营养源,缺乏肌肉肌醇,例如小鼠可引起脱毛、大鼠可引起眼周围异常等症状。大鼠可大量代谢肌醇,但尿中排量并不多。鲨鱼似乎能把肌醇转变成为一种贮藏能量的物质。 生产方法由菲汀经水解、中和而得。将菲汀和水投入高压水解锅内,密闭加热,内压逐渐升至约0.5MPa,搅拌反应8h。检查物料pH值,2.5-3.0为反应终点。 将水解液放入中和锅,用石灰乳中和,温度保持在70-80℃,pH值控制在7-8。用离心机甩出滤液,滤渣可作用肥料用(为磷酸钙)。 将上述中和滤液加热至80-90℃,投入0.5-0.7%活性炭,并不断搅拌,约20min用砂蕊捧进行抽滤,滤出的清液吸入浓缩锅,在90℃浓缩4-5h,当相对密度达1.24-1.28时即可出料,放入搪瓷桶或不锈钢桶冷却。 待有结晶析出时,用人工搅拌,冷至20-25℃,送入离心机甩干,即得黄色肌醇粗品,甩出粗母液可再次浓缩结晶。将水或线液加入粗品中,加热溶解,加入活性炭脱色,再加入氧氧化钡溶液和草酸铵溶液,分别沉淀除去硫酸根和钙离子。趁热过滤,滤液冷至30℃,结晶,过滤(母液套用),滤饼用少量乙醇洗涤,在80℃干燥6h,最后过18目筛,得肌醇。 用途该品为复合维生素B之一,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细胞营养的作用,能助长发育,增进食欲,恢复体力。并能阻止肝脏中脂肪积存,加速去除心脏中过多的脂肪,与胆碱有协同的趋脂作用,因此用于治疗肝脂防过多症、肝硬化症。 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1993)》规定,可用于婴幼儿食品及强化饮料,其用量均为380-790mg/kg。维生素类药及降血脂药,促进肝及其它组织中的脂肪新陈代谢,用于脂肪肝、高血脂的辅助治疗。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添加剂方面 用于生化研究,制药工业。农业上用作单倍体育种的培养基。 备注为葡萄糖同系物。 性质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甜。在空气中稳定。 熔点225~227℃(有报道247~248℃),218℃(二水合物)。 相对密度1.752;1.524(二水合物)。 25℃时,14g溶于100ml水中;60℃时,28g溶于100ml水中。 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其他一般有机溶剂。 二分子水合物在50℃以上为风化性结晶,100℃失去全部结晶水。 毒性LD50(mg/kg):大鼠经口11000。 在动植物细胞中常存在的成分。 可以玉米为原料提取而得。 动物膳食中缺乏肌醇时,会引起脱毛,且影响生长。有时列为B族维生素之一。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