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湖阳 |
释义 | 湖之北曰阳,湖阳即位处湖北北部,地处鄂豫两省交界处,隶属河南。唐河县湖阳镇地处豫鄂边缘,南与湖北省枣阳市接壤,北与宁西铁路相连,豫49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镇域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6.28万人,耕地面积9.2万亩,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人物湖阳公主。 汉光武帝刘秀之姐刘黄,因封邑与湖阳而得名。有与强项令董宣的故事流传。 湖阳镇简介位于东经112度44分47秒,北纬32度24分33秒。今属河南省唐河县。 据推测,古时湖阳以南为大片湖泽,沼泽东西皆为山脉,南北通行须沿山而行。因湖阳背靠桐柏山脉一角,为交通要冲,故古时较为发达。后来湖泽消失,湖阳交通要冲的地位便逐渐丧失,因而渐趋没落,故“古为县,今为镇。” 历史沿革据出土文物考证,湖阳是曲家岭到龙山时期的一个村部遗址,现存明万历十一年碑文记载:“举功论萌,世封皋胄子于湖阳,名曰:蓼国,汉唐以来皆为县”。据史料记载:公元8年刘秀称帝后,将其姊刘黄封邑于此,使湖阳成为帝封之地,名扬天下。素有“赛北京”之美称的湖阳东大寺,寨高丈五,连接九座山头,长九里十三步,气势雄伟壮观,自然景观青龙戏水,栩栩如生,鬼斧神工;莲花蓬佛,普渡重生;二百佛塔,翠柏映衬,巍巍壮观,寺北佛山乃哲学家冯友兰祖荫之地,其灵气造就几代人杰。号称“唐河八大景”之一的紫玉山,风景秀丽怡人,其紫玉龙渊,世人称奇;石室笑佛,堪称一绝,千佛雕碑,独具风格,绝世佳品。古有“一山担三寺,二柏龙须花,新店千眼井,九冢十八塔”为之佐证。 气候资源湖阳属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古有“五湖围阳”的传说,当时湖阳盛产水稻,每到秋季遍地黄金,故有“金湖阳”之美称。现在全镇仍以农业为主,种植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芝麻、花生、无籽西瓜、优质苔蒜、唐酥梨、葡萄等。养殖业主要有:黄牛、生猪、山绵羊等。 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耐火石等。 经济发展湖阳地处交通要道,豫49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是豫鄂交界小商品、农产品交易集散地,湖阳自90年代以来,先后被中央、省、市确定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河南省重点镇”、“河南省边缘综合改革试点镇”,“河南省地方政权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发展乡镇企业明星镇”,“南阳市综合改革试点镇”,“南阳市发展乡镇企业明星镇”,200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百名重点镇”,被南阳市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二星级城镇”;2002年又被南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三星级城镇”,被南阳市委命名为“六好”乡镇党委。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至2001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8.32亿元,财政收入达86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00元。 湖阳乡湖阳乡是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百强示范三十强乡镇,是安徽省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地处马鞍山市东南,东距宁高高速8公里;北接314省道15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56公里;西距205国道、皖赣铁路线20公里;南靠芜太公路,距芜湖湾里机场、芜湖长江大桥32公里;水路西进长江,东傍有“日出斗金、夜出斗银”之美誉的石臼湖,水阳江穿境而过,是沟通皖南、苏南的经济走廊,是“长三角”有名的鱼米之乡。全乡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65.3公顷,可养水面面积8000公顷,人口2.9698万人,辖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有“华夏第一蟹乡”之美誉。 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000万元,全乡人均收入达到4806元,居全县之首。全乡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湖阳乡境内基础设施完善,水陆交通便捷,通讯网络及电力设施健全,村村通自来水、水泥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并建有网络信息服务站。湖阳乡社会秩序稳定,投资环境优良,有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一流的投资全程服务中心。水产、水禽、水菜、水稻、水运、水具等“六水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和特色,“石臼湖”品牌系列特色产品效益日渐凸现,八大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园区(稻田生态养蟹区、石臼湖金脚红毛蟹养殖区、有机大米种植区、水禽养殖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区、蟹苗培育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区)基础建设日臻完善。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盛产有机大米、金脚红毛螃蟹、珍珠蚌、红心鸭蛋、芡实菜等优质特色产品,尤其是金脚红毛蟹曾是中国历史上三只皇室贡品淡水蟹之一,与白洋淀胜芳蟹、阳澄湖大闸蟹齐名。乡内有保存完好的小九华寺、千年古树、明朝古井、济美牌坊等文物古迹,休闲观赏农业已初现雏形。 湖阳人民淳朴好客,热忱欢迎国内外广大有识之士前来湖阳旅游观光、投资兴业,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