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衡阳师范学院
释义

衡阳师范学院是湖南省直属的一所普通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前身为1904年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1958年成立的衡阳师范专科学校是全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师专之一。 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原衡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原湖南三师并入。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是省“文明高校”、“文明卫生单位”、“园林式单位”、“文明窗口单位”。还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中文名:衡阳师范学院

外文名: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衡阳师院

校训: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创办时间:1904年

类别: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类型:师范

主管部门:湖南省教育厅

学校属性:本科二批院校

现任校长:刘沛林

所属地区:湖南省衡阳市

主要院系:外语系、人文社会科学系、经济与法律系、中文系、计算机系等

学科概述

学院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北峙南岳衡山首峰——回雁峰,学院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湘江两岸。校园占地面积2166亩,现有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共有17个系(院),3个省级研究基地,17个院级科研机构。有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2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设有4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八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文、理、工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

办学设施

学院由东、西两个校区组成。西校区东临湘江,北峙南岳首峰回雁峰,占地面积481亩,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东校区位于衡阳市珠晖区酃湖, 毗邻武广高速客运专线火车站,占地面积1685亩,始建于2004年,现已初步呈现现代化、园林化校园格局。学院现有建筑面积42.2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7.91万平方米,实验室6.65万平方米,图书馆2.2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681.48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6.28万册,固定资产总值6.25亿元。校园网已并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

专业设置

学院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0223人、专科生851人、成教脱产生132人。另有成教函授、业余在籍学生1674人。学院现有16个教学系(部),19个科研机构。设有汉语言文学、英语、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美术学、思想政治教育、音乐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新闻学、艺术设计、应用化学、法学、体育教育、经济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广告学、小学教育、编辑出版学、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电子商务等4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

学科建设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人文地理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中国古代文学

光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区域经济学

特色专业

物理学(国家级)

化学(省级)

汉语言文学(省级)

美术学(省级)

新闻学(省级)

地理科学(省级)

精品课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省级)

翻译(省级)

中国画创作(省级)

新闻学概论(省级)

田径(省级)

政治经济学(省级)

油画创作(省级)

区域旅游规划(省级)

光学(省级)

色彩构成(省级)

人文地理(省级)

有机化学(省级)

省级教学团队

光电课程组教学团队

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

有机化学教学团队

省级重点实验室

功能金属有机材料重点实验室

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

基础物理实验室

基础化学实验室

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

新闻与传播实践教学中心

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中心

省级优秀教研室

经济理论教研室

田径教研室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基础教研室

旅游管理教研室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756人。有教授、副教授262人;有博士、博士后进站人员80余人,超过60%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4人、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省青年骨干教师60余人。外聘海内外兼职教授50余人。近几年来,学院共有33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改项目获准立项,并获得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科研成果

学院积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逐年提高。学院现有24个省、市(校)级科研机构。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船山学研究中心、环境教育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机构在国内外颇具影响。近三年来,学院承担科研项目7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30项;立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改项目3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10余部;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教育部两届“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学院科研工作在引领学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办学成绩

学院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育人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在百年办学历史中,培养了各类人才近20万人,成为湖南省尤其是湘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衡阳市各类中学中,70%以上的骨干教师和80%以上的中学校长都毕业于本校,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几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挑战杯等各类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87项,省级奖项55项。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张亮、史志强等4位同学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获“三金一铜”的优异成绩;学生周军获得了“全国2005年度十大年度人物——勇气人物”称号,肖宾宾、贺午蓬同学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近三年来,大学生在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87项,省级奖项55项;在第十六届亚运会和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勇夺“五金二银”优异成绩。学院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办学质量深受社会好评。

国际交流

学院努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外籍专家来院任教,经常邀请国外专家、教授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并派出人员到国外访学、讲学,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增多。

所获荣誉

学院是湖南省“文明高校”、“文明卫生单位”、“园林式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

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有较高地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的院校中居于先进行列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历史沿革

衡阳师范学院是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原衡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1年2月,原湖南第三师范学校并入。

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4年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1912年,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53年更名为衡阳师范,1962年更名为湖南第三师范学校。毛泽东、蒋先云、黄克诚、江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学习或从事革命工作。195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衡阳师范专科学校是全国首批8所师专之一,1993年更名为衡阳师范高等专科院校。衡阳教育学院成立于1979年。三所学校为基础教育及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三校整合后,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显现。

校训

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厚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有推崇、重视之意。“厚德”,即崇尚人的品德,重视人的品德教育。体现了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的教育原则,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多,丰富:取得,换得。“博学”就是学识渊博,学问丰富。体现了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院的生命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砺志”,语出清李渔《慎銮交·久要》:“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出来。” 砺:磨砺,磨练。志:意志,志向,理想。“砺志”即磨练意志,追求远大志向和理想。既表现了我院重视学生意志力等各种素质的培养,也体现我院师生员工为实现学院的宏伟目标意志坚定、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坚定之意。“行”即行动,实践。“笃行”即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体现了我院广大师生员工求真务实,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志向变成坚实的实际行动。

系部设置

人文社会科学系

人文社会科学系是2005年1月从学校原法学院分离出来组建的。现有历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设有8个教研室。在校学生人数228人,教师66人,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讲师17人,助教18人。

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是老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已毕业的学生众多,在衡阳、郴州、零陵和株州等地区的教育界和行政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

经济与法律系

经济与法律系是2005年3月由原法学院经济学与法学两专业组合而成。现有经济学、法学、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及法律事务(大专)专业。在编教师3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2.2%;讲师27人,占教师总数的75%;初级职称1人,占教师总数的2.8%;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32人,占教师总数的88.9%;青年教师20人,具有硕士学位19人,占95%。有市学科带头人1人,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院青年骨干教师4人,设有法理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6个教研室。兴建了模拟法庭、刑事侦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用房总面积500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97.48万元,仪器设备共355台(件);系图书资料室总面积50平方米,拥有专业图书18000余册,各类专业报纸期刊共76种;此外学院图书馆有专业图书10万余册,专业相关报纸与期刊100余种。建有长期专业性实践教学基地6个,专业见习基地17个。在籍全日制学生共1212人,其中本科学生1166人,专科学生46人。

中文系

1958年,衡阳师范专科学校时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首批创办的专业之一,1999年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升格后,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衡阳师范学院首批招收本科生专业之一,2001年创办新闻学专业,2002年,新闻学专业分出,单独建系。2004年,创办了编辑出版学专业,2005年正式招生。中文系现有在校本科生880人。

新闻与传播系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成立于2002年6月,原名新闻系,2007年12月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更名为新闻与传播系。下设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三个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2008年下学期开始招生。现设有新闻史论、新闻业务、广告学3个教研室以及新闻传播实验室。我系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师23人,其中专任教师20名,兼职教师3名;23名教师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8人,助教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4人;有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名院级青年骨干教师。近3年来本系教师在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32篇,年人均1.9篇,发表于知名刊物论文数人年均0.6篇;出版著作3部,主编或参编教材4部;承担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1项,省级科研(含教研)课题9项,校级科研、教研课题46项,并有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得市级科研成果奖。

外语系

基本结构:教研室:专业英语一教研室、专业英语二教研室、专业英语三教研室、大学英语一教研室和大学英语二教研室。专业发展:分为师范教育、商务英语和翻译三个方向。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0人。名教师中,有教授3人,占3.3%;外籍专家9人,占10%;副教授18人,占20%;讲师23人,占26%;助教27人,占30%;其中,硕士研究生24人,留学回国人员5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学院青年骨干教师3人。

教学条件:外语系教学大楼建筑面积11129平方米。完好设备价值2559521.7元,其中包括36座语言实验室4套,64座网络语言实验室3套,48座高级语言教学系统2套;演播室、教学评估监控系统、ETV交互式电视教学系统、远程教学系统;“雅信达”英语学习平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6个,基本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的需要。

数学与计算科学系

数学与计算科学系是在1958年始建的原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当时学校建立最早的三个系部(数、理、化)之一。经过50多年来(尤其是自1999年专升本以后)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我系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系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7人,讲师15人,助教1人;博士7人,硕士17人(含在读博士2人);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3人,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市后备学科带头人1人,院“英才支持计划”支持对象1人,院青年骨干教师5人。另聘请客座教授2人。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

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

始创于1960年,前身为衡阳师专物理科,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光电研究所,目前在校学生约800人。经过50多年的办学积累,尤其是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本系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现有教职工44人,专任教师35人,其中博士16人(含在读),硕士20人。有教授4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16人。教师中有3人被评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人享受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殊津贴。学科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光传输、量子信息、光电子技术三个学科方向。近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项。现有湖南省省级教学团队1个。物理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基础物理实验室被评为湖南省示范实验室,《光学》课程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物理学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衡阳师范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衡阳师专化学科,是全院办学历史最长的三个系之一。已面向全省培养了四千余名合格的化学专业人才,在积累了41年专科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1999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化学专业本科生。现有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生物学四个专业。现有在编教职工35人,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971。设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等6个教研室。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科研成绩显著。化学专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基础化学实验室为省级示范实验室;有机化学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 功能金属有机材料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有机化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前身原衡阳师专史地科史地专业。1982年独立设立专科地理教育专业,1993年设立专科旅游管理专业,均为全省最早开办同类专业的院校之一。1999年随着学校的整体升格,本系地理科学专业成为本院首批本科专业,2001年增设本科旅游管理专业,2004 年增设本科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08年增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目前本系四个本科专业拥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逾800人。

本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并以高职称、高学历为特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2% ;博士(包括在读)8人,硕士1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91% ,其中 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100%。本系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及其培养对象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 多年来我们坚持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取得了学科专业的同步发展和教学科研的显著成果。本系地理科学专业 2001 年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地理科学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通过建设合格评估,并转为省级重点专业;2006年人文地理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其中“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团队2008年被确立为湖南省首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008年,环境教育研究中心被确立为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挂牌为“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湖南研究中心”。《人文地理学》和《区域旅游规划》分别于2006年、2007年成省级精品。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99年,2000年2月经湖南省教委批准(湘教高字[2000]3号)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于同年9月招收第一届四年制本科学生。2003年9月开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全系现共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专职行政人员7人,实验管理及教学辅助人员5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专任教师8人(不包括今年10月通过的5名副教授),其中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讲师1人,系统分析师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5%,除外出做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外,所有高职称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比例均为100%。讲师(或相当职称)15人,占36.6%;初级职称或其他教师18人,占43.9%。具有硕士学位专任教师14人,符合主讲教师岗位3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院级骨干教师3人。

音乐系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始建于1976年,1999年升格为本科。下设声乐教研室、表演教研室、舞蹈教研室、器乐教研室、钢琴教研室、理论教研室和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中心。现有教学场地15000多平方米,价值百万、省内一流的音乐厅一间,价值50余万元的数码钢琴教室一间,教学琴房360间,普通立式钢琴价值400余万元,高级演奏三角钢琴6台、价值50余万元,舞蹈教室5间、面积达800余平方米,能容纳150人排练的器乐教室一间,能容纳350人排练的合唱教室一间,乐器总价值10余万元,服装总价值5万余元,拟建音乐技术实验室、录音棚、MIDI室等。系资料室有专业藏书20000余册、电子音像资料2000余件(套)。

我系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4 人,师资力量居省内同类院系前列;有在校学生1400余人;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两个专业。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8项,在核心期刊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及作品296篇(部),出版专著、教材共12部。获省级以上各类成果奖20余项。本系于2009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音乐艺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美术系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专业创办于1975年,为美术教育专科专业,1976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1999年升格为本科,2003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美术学学科确立为学院重点学科,2006年被湖南省教育厅评审为省级“精品课程”。美术系现有专任教师54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2人;硕士学位12人;湖南省德艺双馨青年艺术工作者1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人,院青年骨干教师2人,院十佳授课教师2人。学科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日趋合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体育系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成立于2002年1月,1972年招收体育教育专业专科生,1999年学院升本后,于2002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经过多年的努力,体育系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有教职员工62人,专任教师55人,党员38人,其中教授3人,客座教授2人,副教授16人,硕士研究生24人;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14人,“全国百名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湖南省优秀体育教师”1人。健将级运动员1人,国家一级运动员1人。

生命科学系

生命科学系是衡阳师范学院根据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于2006年3月正式设立,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2006年首次招收生物科学专业(含师范类、非师范类等两个方向)本科生,并于2011年招收食品工程与科学专业本科生。

生命科学系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9人;博士5人,硕士1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院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近几年来,我系教职工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省、市、学院等各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的有13篇。

教育科学系

教育科学系是在原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教学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3年,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新办了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目前面向全国15个省、自治区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20人。

南岳学院

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湖南省直属、依托衡阳师范学院兴办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创办于2002年,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余人。学院共开设34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等8个学科门类

现任领导

许金生: 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组织部、党校、机关党总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联系美术系

刘沛林: 院长、党委副书记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审计处;联系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龙显成: 党委副书记

分管宣传统战部、团委、网络管理中心;联系新闻系、音乐系

皮修平: 副院长分管教务处、南岳学院、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联系人文社会科学系、经济与法律系

向清成: 纪委书记

分管纪检监察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学报期刊社;联系外语系、教育科学系

邝代治: 副院长

分管人事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国际交流处、档案馆;联系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王晓成: 副院长

分管学生工作处(部)、保卫处、武装部、图书馆;联系体育系

张登玉: 副院长

分管科技处、资产管理处、继续教育学院;联系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生命科学系

刘福江: 副院长

分管计划财务处、规划建设处、后勤服务集团;联系中文系

童小娇:副院长

分管资产处、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管理中心、国际交流处、图书馆;联系数学与计算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

廖北文: 副院级督导

分管工会,协管财务工作;联系教育科学系

学院排名

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排名中名列第123位

在2011年全国师范类院校排行榜中列第48位

在2012年武书连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中的大学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分省排行榜中列全省25所本科院校中排名第9位

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综合排行榜》中列454位

学院分院校区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