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 作 者:陆地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ISBN: 9787010086064 开本: 16开 定价: 32.50 元 内容简介《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以资料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现象、规律、手段、特点、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兴利除弊的建议。《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在国内传播学界首次明确提出了“强制性传播”和“反传播”等概念,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新媒体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无事不有、无时不有、无处不有、自主互动的特性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便利,但也伴随着一种特有的强制性传播现象,如垃圾邮件、手机短信、计算机病毒、流氓软件、交通媒体信息或广告的强制视听、楼宇电视以及户外液晶大屏幕的强制接受等。这种非受众主动寻求、愿意接受而又无法拒绝的强制性传播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烦恼,也给产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作者简介陆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1999年),中国首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复旦大学,2001年),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先后任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主任编辑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广播电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1998年以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等方面的论文二百余篇,并多次获全国电视论文评比一等奖。1999年以来,发表专著或主编的学术著作有:《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1999年9月,新华出版社)、《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2002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世界电视产业市场概论》(2003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世界文化产业丛书》(2007年4月,外研社)等十余部。 高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硕士,曾任大连电视台记者、编辑、主持人、广告统筹等职,现在北京电视台研发部工作。2005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以中、英、日文发表新闻传播类学术论文数十篇,获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论文评比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征文比赛全国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先后参与《国家广播影视传输资源保障法研究》、《扶持动漫人才培养政策调查研究》、《广告传播与消费文化》、《北京电视台关于申请开办高清电视频道的可行性报告及筹备计划》、《北京电视台发展战略规划》、《中国电视购物发展报告》、《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研究》、《我国影视作品中的植入式广告:生成、效果及规制》、《2011首届中国电视满意度调查报告》等十余项课题研究。主要著作有:专著《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2010年3月,人民出版社,第二作者);编著《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0年1月,新华出版社,副主编、课题组副组长);编辑《电视传媒数据手册(2001-2007)》(2009年4月,内部发行)等。 图书目录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中国新媒体发展的现状 第一节 新媒体的含义 第二节 网络媒体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第三节 手机媒体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第四节 交通媒体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第五节 楼宇媒体发展的现状 第二章 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类型和特点 第一节 强制性传播的含义 第二节 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类型和特点 第三章 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内容和方式 第一节 网络媒体强制性传播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节 手机媒体强制性传播的内容和方式 第三节 户外新型媒体强制性传播的内容和方式 第四节 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共同特征 第四章 北京地区新媒体强制性传播情况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第二节 北京市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基本情况及其分析 第五章 沪穗蓉汉新媒体强制性传播情况 第一节 沪穗蓉汉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公众对强制性传播的感受与接受状况分析 第三节 四城市强制性传播的总体接受度测算与分析 第四节 沪穗蓉汉调查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第六章 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动因和效应 第一节 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效应分析 第三节 如何加强对新媒体强制性传播行为的管理 结语 本项研究的局限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附录 中国新媒体强制性传播案例 第一部分 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负面案例 第二部分 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正面案例 第三部分 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中性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