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横田村
释义

村庄名,属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吉庆镇华山乡(现华山管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人口1200余人。北纬27度56分、东经111度23分附近,南距新化县城约25公里(直线),西距资水约8公里()直线,东面紧靠东华山。北部自东向西有华东水库、屋子冲水库、石马水库,水流灌溉条件好。平均海拔360米,典型的江南山区中局部丘陵地形,最高山为东华山,海拔500米。2006年新改造的横田小学,主要接收横田村、平安村、石马村小学学龄儿童。2007年(丙戍年)重建了文革时期损毁的东华山庵堂,是老人们重要的精神寄托之地。横田村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小麦等江南较为普遍的作物,林木主要是落叶针叶林。近几年的退耕环林工程也种下了比较多栗子、李子、杜仲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林木,部分地方重现了出现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昔日难得意境,亦常有远处不速之客来村后山中猎物,深为群众不耻。

该村古时连接上梅山邑(现新化县城)与下梅山邑(今安化县梅城镇)要道。后在修建S217省道和华东水库前后,时任村委会部分领导维持耕田之上观念, S217省道劈山涉水,改由东华山东侧的沟沟壑壑通过,横田村至此失去半个世纪的发展机遇。由翌日声名远播的横田城(因村子正中央有一条长约30米的田塍横过东西的“横田塍”之谐音而得名)落至如今不上不下的东华山山下被遗忘的村庄,连接横田村的公路也只是盲肠一条。当然,横田村亦因此得到了难有的乡间宁静,山清水秀半个多世纪不曾改变。2008年在与附近平安村、石马村、东华村共同努力下,借助国家中东部地区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方成一条约3公里长、4.5宽的水泥公路,但大部分居民均与该路相距仍然比较远,难逃泥泞之苦。

横田村村民绝大部分姓谢,谢氏祖籍地为河南省开封市东郊陈留县(现为陈留镇),故谢氏以“陈留堂”为代称。横田村谢氏始祖谢公伯铭,约明末清初迁入此地,延续约400余年。亦有丁姓传说,宅邸位于现横田小学附近,后靠东华山,前有小溪绕流,视野极佳,依山傍水,据说为上等风水之地。后丁姓人家有人名曰丁三者,将新任县令弑而代之,进城为官,后被原任县令夫人察觉,即被官兵半夜追杀九族,夜不明,并命“非牵连者门前遂作标志***,杀至天亮即止”。屠至一地,土地公为缓解百姓大灾,作鸡打鸣,屠杀即止。此地即为鸡叫岩,今吉庆镇驻地金田村,镇上标志一只高约10米大公鸡。后丁三被列入横田村等的谢氏神龛上的家主菩萨之一即“丁君三郎”,故丁姓必与该村谢氏有重大历史渊源,或是丁姓人已隐入该村谢氏大家庭,或是丁姓人予以莫大恩惠,亦或是丁姓与谢氏有姻缘,更或是该村谢氏均由丁氏改姓而来,否则在家族威权之上的历史时代,丁氏不会在横田谢氏族中得如此尊称。

因横田村的梅城要道地位衰落,在历次农村集市发展中均难施身手,村中经济以水田及旱地收成为主,时至今日未曾根本改观,全村经济发展相当滞后,自然条件(主要指农业经济)相对邻近村庄自历史以来均比较优越,至今仍处于不上不下境地,自然与历次扶贫计划无关。客观上,也造就了横田村人们的顽强拼搏的毅力、纯朴厚爱的民风,村中学子 尤为奋进,不少人远在异地他乡孤身奋斗,前仆后继,虽暂无治国大才,却也能扬眉吐气、堂堂正正做人。横田村下一步发展应以完善村级公路网络交通基础,积极协调打通由横田村经石马村至南山管区和崇山管区公路,连接李家湾公路,直连大安山的S217省级公路,彻底把村级公路这条盲肠由死路变活路。根据市场需要,积极谋划优势农业作物集中推广,把全村打造成县城直至更大范围内的蔬菜和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力发展农村集市。任何时候杜绝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进入,统筹规划绿色、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议各届村委成员要积极到成功乡镇、村庄参观见学,尽快改变思路观念,提升思维层次。真正做到为民所想,把村庄当家建,坚定排除各类意识和非意识干扰,充当全村脊梁和带头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