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黑线银鲛
释义

黑线银鲛(学名:Chimaera phantasma)是一种中型海产鱼类。体长300-600毫米,体重250-600克。最大的个体长达1.5长,体银灰色,长相十分奇特。主要分布于日本南部及朝鲜西南部、北太平洋西部、北起日本南至菲律宾以及南海、东海、黄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京。常栖息于2000米水深的海洋中,冬季和生殖季节游向近海。其利用价值也很高。

中文学名:黑线银鲛

拉丁学名:Chimaera phantasma

别称:带鱼鲨、兔子鱼、海兔子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索动物亚门

纲:软骨鱼纲

亚纲:全头亚纲

目:银鲛目

科:银鲛科

属:银鲛属

种:黑线银鲛

分布区域:亚洲部分海域

发现命名:Jordan et Snyder, 1900

英文名称:Silver chimaera

英文名称:Rat fish

形态特征

中型海产鱼类。体长300-600毫米,体重250-600克。最大的个体长达1.5长。体侧扁,延长,向后细小。头高而侧扁,约为全长1/8,头宽等于头高1/2;雄性的眼前上方具一柄状额鳍脚,能竖垂,前面具一群小刺。吻柔软,高而圆钝;吻长约为状长1/2。眼大,上侧位,斜椭圆形;眼径约为头长1/3。鼻孔圆形,位于口前,左右鼻孔互相靠近;前鼻瓣连合,伸达牙板;后鼻瓣宽扁,伸达口隅;具鼻口沟。口中大,几横裂,口宽比口前吻长为短;下唇褶短薄,上唇褶不发达。上颌前牙板喙状,每侧由7条釉棒愈合组成;侧牙板宽大,三角形,面上具3个条状釉突起;下颌牙板宽大,边缘波曲深凹,面上具一粗大条状釉质突起。外鳃孔1个,位于胸鳍基部前方;鳃孔宽约与眼径相等。鳃膜连于峡部。

背鳍2个,以一低膜相连;第一背鳍具一扁长硬棘,能竖垂,后缘上部具锯齿,下部具一浅沟,前缘锋利,长约与最长鳍条相等,起点给与鳃孔相对,鳍的后缘深凹;第二背鳍延长低平,后缘圆形,与尾鳍上叶以一凹缺相隔。尾鳍上叶低平,颇短,约止于尾条前1/4处,下叶低平延长,伸达尾条前1/2处,尾条后部光滑。臀鳍很低平,后端尖突,与尾鳍下叶以一凹缺相隔。腹鳍中大,前缘、后缘圆凸,后缘、里缘连续呈半圆形;雄性腹鳍里侧具一三叉形鳍脚。腹鳍前方另具一扁圆腹前鳍脚,藏于皮囊之中,能伸缩,里缘具8枚锯齿。胸鳍很宽大,前缘稍圆凸,后缘、里缘连合呈广圆形,鳍端伸越腹鳍基底;基底具一宽大肌肉柄。侧线波曲平直,在第二背鳍与臀鳍凹缺处弯下,沿着尾的下缘后延。

体银灰色。头的上部、背鳍上部、背侧上部暗褐色,侧线暗褐色;侧线下方胸鳍与腹鳍之间具一黑色纵带。

分布范围

我国沿海尚属习见。黄海以春、冬两季产量较多。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在东南亚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生活习性

栖息于2000米水深的海洋中,冬季和生殖季节游向近海。以贝类、甲壳类和小鱼为食。

经济价值

肉可食,卵味鲜美,肝可制鱼肝油,具有治病药效。

(图片地址:图1、图2、图3、分布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9: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