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石乡 |
释义 | 黑石乡是地名,同名的有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黑石乡、吉林省敦化市黑石乡。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黑石乡地理位置位于皋兰县北部,地处东经103°42′-104°03′,北纬36°23′-36°50′,东邻白银市白银区,南接石洞镇,西连西岔镇、永登县,北邻景泰县。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46公里。 历史沿革原名和平乡,以和平村命名,1958年时属西川公社,1961年由西川公社分出,为和平、大横两个公社。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榆中县和平公社重名,故以驻地黑石川乡更名为黑石川公社,1983年6月改称为黑石川乡。 人口民族总人口21655人,其中男性10938人,女性10717人;总户数5232户;共有5个民族,少数17人,其中藏族7人,满族7人,回、傣、黎族各1人。 行政区划黑石川乡辖白坡、石青、大横、三和、黑石、和平、白崖、中窑、星湾、红柳、新地11个村委会,33个自然村,43个村民小组。 气候环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且长,夏季炎热期限短,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风沙多,光照较短,蒸发量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平均无霜期117天,平均气温6.3℃,平均降水量266毫米,且多集中在7-10月。 资源物产水资源有西电和引大水利工程。乡内已知的矿藏资源,有铁、金、铜、铅、锌、银、水泥大理岩、石灰石等。铁:分布于红柳沟,储量415万吨,品位25.5%;金:分布于朵家滩,矿床长5000米,宽500米,厚2米,含量0.2-2.96克/吨;铜、锌、银分布于石青洞一带,铜品位0.57%,储量2.77万吨;银含量17.6克/吨,储量24.5万吨;铅品位0.32%,储量1.8万吨;锌品位0.88%,储量2.8万吨;水泥大理岩分布于车路沟、牛皮洼等地,估计储1543.3万吨;石灰石矿分布于大横,估计储量6644万吨。 土特产品有和尚头小麦、红砂洋芋及小尾寒羊为主的各类优质种羊及羔羊。 电力资源境内有5600千伏、3150千伏、6300千伏、35千伏的变电所4个。 乡镇企业黑石川乡共有非公经济31家,其中:工业企业13家,规模以上企业 1 家,主要有兰鑫钢铁、蓝天水泥厂、兰州黑石碳化硅、兴元轧钢厂、贵福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正大万头猪场、康美蛋鸡养殖等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和平村为中心的工业集聚区,工业产品主要有线材、硅铁、钢铁、硅钙、水泥等。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4360人。 吉林省敦化市黑石乡行政区划黑石乡20个行政村,28个自然屯,行政村名称为:南台子、幸福、前屯、后屯、丹南、宋家、安乐、蛤蟆塘、牡丹岗、耕读、万福、新集、插鱼河、东崴子、黑石、朝阳、治安、苏子河、新立、和歌山;总户数3.300户,总人口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农业劳动力5.100人。总人口中朝鲜族794人,占总人口的5.7%,其它少数民族783人,占总人口的5.6%,乡党委下辖29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20个,乡直支部9个,乡直支部名称为:机关支部、老干部支部、中学支部、小学支部、卫生院支部、水利所支部、林业站支部、烟叶站支部、粮库支部,全乡党员401人,其中农村党员302人,乡直党员98人。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3岁,全乡共有支部委员91人。 党建沿革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1956年建乡,1958年改称为人民公社党委,1986年改称为乡党委,2006年乡党委辖29个党支部,乡党委成员7人,纪委委员3人,党委书记兼乡长张仁国,党委副书记兼人大主席林荣利,党委副书记兼纪检书记姜立敏。乡政府机构设置。1956年建立了乡政府,以后根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每届政府任期届满换届,共产生十七届政府。1986年乡政府设立财政所、民政办公室、经营管理站、水利所、农机站、派出所、林业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司法办公室、农业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1992年乡政府设立烟叶站。2002年机构改革,设“三办一所”即党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所,其它站所未变。群团组织。乡妇联辖20个村妇代会,会员4820名;乡团委辖22个团支部,有团员420名。 特色产业2006年全乡粮食总产28.318吨,社会总产值实现19.95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6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00元。历届班子都将黑石的发展产业确定在农、经、牧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目前“三黄一黑”的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即黄豆、黄烟、畜牧业(以黄牛为主)、黑木耳。 “三黄一黑”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出口豆类:2005年全乡种植出口豆类6.000公顷,实现收入4.200万元,2006年种植面积与05年基本相同,在经受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预计实现收入4.50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2.300元,出口豆类主要种植区在我乡东南片的10个村,为了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黑石乡在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加大科技投入的前提下,以乡农技推广站为主,坚持常年为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不断引进出口大豆的新品种,广泛推广小垅双行,精量点播种植技术以减少投入,增加收入。 2.烟叶产业,烤烟生产在黑石乡已发展了20个年头,经过历届班子和全乡广大群众 的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95年被省政府授予“烟叶之乡”。2005年种植550公顷,实现收入700万元,06年全乡种植450公顷;实现收入600万元。为了使烟叶有个大发展,黑石乡重点在调动广大干部烟农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规范烟叶生产上下功夫,出台优惠政策,筹集资金兑现烟农烟款,推广烟叶种植新技术。3.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我们在05年畜牧业大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了畜牧业产业的工作力度,我们重点在黄牛的品种改良,集约化养殖无特定疫病区建设上做文章,确定养殖方向和目标,重点发展养殖大户。06年全乡育肥牛超百头的大户10户,养鸡达3.000只以上的户5户,养猪出栏达百头以上的20户,通过这些养殖大户,极大地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2006年畜牧业实现收入1.200万元,促进了黑石乡畜牧业的发展。 4.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以地栽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是我乡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06年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一产业,我们在农民自主经营的基础上,采取了以协会拉动的方式,协会主要是村党支部全体党员为龙头,吸收黑石乡240户种植地栽木耳大户为主,主要在信息、 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为食用菌户提供服务。06年我们在05年1.000万袋的基础上发展到1.200万袋,实现收入1.50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1.400元。2006年,“三黄一黑”四大主导产业预计实现收入8.100万元,占黑石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0%左右,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可达4.800元。 大豆协会一、成立大豆协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随着黑石乡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提高自身组织程度越来越迫切,需要一些专业协会,通过引领和带动,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加入农业产业化新的经营模式之中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成立大豆协会,符合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和中共中央2006年1号文件精神,符合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的农民还仍然处在一种自由无序经营状态下,规模小、效益低,无法形成相互联系,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难以应对市场和“入世”所带来的考验。大豆协会的成立,将不断地创新大豆生产、经营运行机制,走协会、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农民生产由无序变有序,由一家一户变为整体订单和规模化经营,做到生产上的“四个统一”,即统一种植技术培训、统一发放和使用优良品种、统一耕作程序,统一回收产品。订单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地让农民得到实惠,让农民真实地体验到农业产业经营所带来的好处,从而促进我乡农业大踏步地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二、建立大豆协会,有助于经营企业的协调发展。 由于黑石乡大豆经营企业产品出口渠道狭窄,稳定的国外一传手客户甚少,企业很少获利,甚至亏损。黑石乡随着国家加入世贸组织,由于黑石乡所处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大豆在国际市场久赋胜名,日本、韩国等一些商家前来我乡商洽预购事宜,由此造成中间层乱涨价、乱降价等不合理价格竞争问题十分突出,你争我夺,严重扰乱了多年来大豆在黑石乡市场上的经营秩序。大豆协会的成立,将对我市大豆经营市场起到协调和规范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大豆重点经营企业户获得大豆进出口经营权的优势,把分散经营和松散无序经营的企业协调组织起来,形成相互联系,优势互补的整体,逐步走上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大豆经营运行机制,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实现双赢。大豆协会的成立,有利于促进黑石乡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协会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在农村建立起长久的大豆专业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以此拉动其它农产品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基于上述情况和可行性,决定申请成立黑石乡大豆协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