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黑格定律
释义

黑格定律是指力平衡运动时的位移方向与二力的夹角。

简介

黑格尔说:“相互作用首先表现为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实体的相互的因果性;每一个对另—个都同时是能动的、又是被动的实体。”《逻辑学辞典》542页。黑格尔所说的能动是指主动力,也就是说与运动方向一致的力是主动力,反之则是被动力,其实质就是力平衡运动时的位移方向与二力的夹角就是黑格定律。

详细

黑格尔从辩证逻辑的角度论物质理论

物质是斥力和引力的统一

黑格尔说:“一切实在的总体便是绝对的自身矛盾。知性认识对矛盾有一种恐怖心理,就象自然对空虚那样的恐怖。这种对矛盾的恐怖心理使它陷于抛弃矛盾的片面性,不懂得矛盾就是绝对的能动性和绝对的根据,因而也就不可能认识总体与实在的真实本性。”《黑格尔<大逻辑>选释》第239页。物质是一切客观实在的总体,客观实在的总体便是物质绝对的自身矛盾,不过这里斥力与引力不是抽象的矛盾而是具体的矛盾,天体偏斜运动所表现的规律便是绝对自身的矛盾。这就是客观辩证规律。黑格尔把天体力学视为绝对力学,把天体相互作用视为对立统一规律。黑格尔与马克思所说的,难道不是这个意思吗。

黒格尔说:“万有引力是实现为理念的真正的和确定的物质形体概念。一般的形体本质上把自身分解为许多特殊的物体,并把自身结合为个别性或主观性的环节,作为表现在运动中的特定的存在,这样,个体性就直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系统。”《自然哲学》第84页。黒格尔谈论绝对引力的物质形体结构系统,是指原子、天体是实现的物质形体。

黑格尔说:“万有引力与惯性定律直接相矛盾,…”《自然哲学》第85页。万有引力与惯性定律是不相容的绝对矛盾。这就是说,在引力场内任何物体都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而是作变速曲线运动的非惯性运动。黑格尔以辩证逻辑否定了惯性的前提。否定惯性定律的根据的同时也就否定了惯性运动、惯性坐标系、惯性力。

黑格尔说:“引力概念本身包含着自为存在和扬弃自为存的连续性两个环节。…那就是它们被理解为分离的力,相当于吸引力与排斥力,在更为精细的规定中,它们被理解为向心力与离心力,而这些分离的力象引力一样,被假定为作用于物体,…”《自然哲学》第85页。目前力学领域的权威们否认离心力、否认排斥力。唯引力者否认吸引力与排斥力,向心力与离心力,不可分离的对立统一关系。

黑格尔说:“虚空,所谓原子的另一补充原则,实即是斥力自身,不过被表像为各原子间存在着的虚无罢了。…象近代科学这样于斥力之外假设一个引力与之并列,如是则两者的对立诚然完全确立起来了,而且对于这种所谓自然力量的发现,还是科学界颇足自豪之事。但两种力量相互关系,亦即使两者成为具体而真实的力量的相互关系,尚须自其隐晦的紊乱中拯救出来,此种紊乱即在康德的《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原理》里,也未能加以廓清。”《小逻辑》第215页。引力产生实物结构(原子、天体),引力产生上下密度差、产生上下压强差、产生上下温度差,而斥力要破坏实物结构产生虚空(空隙),斥力消灭密度差、消灭压强差、消灭温度差,斥力与引力的两种对立的分布规律与之并列。

黑格尔说:“这不能不归功于康德,康德完成了物质的理论,因为他认为物质是斥力和引力的统一。他的理论的正确之处,在于他承认引力为包含在自为存在概念中的第一个环节,因而确认引力为物质的构成因素,与斥力有同等重要性。但他这种所谓力学的物质构造,仍不免有一缺陷,那就是,他只是直接假定了斥力与引力为当前存在的,而未进一步加以逻辑的推演。有了这种推演,我们才可以理解这两种力如何并为什么会统一,而不再独断地肯定人它们的统一了。康德虽曾明白地再三叮咛说,我们决不可认物质为独立存在,好象只是后来偶然地具有刚才所提及的两种力量,而是须将物质认作纯全为两种力的统一所构成。”《小逻辑》第216页。万有斥力是康德从二律背反的理性思维提岀的课题,康德万有斥力的缺陷就是经院哲学(思辩观点)的缺陷,也就是不彻底唯物主义的缺陷,只从逻辑方面而没有从客观实在方面去思考,它以直接假定代替了直接真实的客观实在,简言之以假代真,以虚代实。它没有力学观点表达式,即没有斥力表现的客观实在,也没有斥力与引力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表达式。因而不能进一步加以逻辑的推演。力学观念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

黑格尔说:“在相互作用里,因果关系虽说尚未达到它的真实规定,但那种由因到果和由果到因向外伸展直线式的无穷进程,已得到真正的扬弃,而绕回转变为圆圈式的过程,因而返回到自身来了。”《小逻辑》,第319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急烈程度。斥力与引力作为两种力量、两个观念性的环节。是逻辑链条上的最初的、原始的两个环节。物质理论是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性论。目前首先要解决和急需完成的是:辩证力学逻辑的推演。斥力和引力的对立循环统一规律的理论体系。

恩格斯说:“运动无非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运动形式的总和;象‘物质’和‘运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自然辩证法》第214页。

这里的总和是指矛盾的双方,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物质共同的属性究竟是什么?是排斥和吸引的对立统一。只要是物质就具有这个属性。排斥和吸引是物质(内在的)自在自为的矛盾。也就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摆脱感性(或表象、具体)的束缚,是抽象个体性(本原的本质),即物质的灵魂。

恩格斯说:“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都是接近和分离、收缩和膨胀,--一句话,吸引和排斥这一古老的两极对立。…一切运动都存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中。”《自然辩证法》第55页。

矛盾是一切自己运动的根本,自己运动就是矛盾的表现。辩证法不是别的,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同时是推动自身对立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也就是它自身运动的辩证法。

恩格斯说:“根据辩证法本身就可以预言:真正的物质理论必须给予排斥和吸引同样重要的地位;只以吸引为基础的物质理论是错误的、不充分的、片面的。”《自然辩证法》第221页。

恩格斯说:“康德的划时代的著作对于他们依然是一个秘密,…我们不要忘记:这个陈腐的自然观,…它仍然统治…一直到现在,一切学校里主要还在讲授它。…1755年出现了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那末他们一定会从康德的这个天才发现中得出结论,免得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因为在康德的发现中包含着一切继续进步的起点。…如果立即沿着这个方向坚决地继续研究下去,那末自然科学现在就会进步得多。”《自然辩证法》第12页。康德发现理性认识事物时必然产生二律背反,从二律背反的角度论证物质性。但是哲学不能够直接产生科学成果,只有通过哲学实践才可能产生结果。

这个陈腐的自然观是指:唯引力论及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统治着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特征。是时代的愚昧和无知,是科学进步的障碍。是科学革命的大敌。

恩格斯给我们指明了研究方向:康德的万有斥力课题,是科学革命的课题。即万有斥力定律的具体表达式。这就是科学难题,是跨国际、跨世纪的久攻不克的科学难题。

恩格斯说:“黑格尔把力和它的表现、原因和结果理解为同一的东西,那末,这从物质的形式变换中得到证明,在那里等价性是用数学来证明的。这种等价性在量度中早已被承认了:力以它的表现来量度,原因以结果来量度。”《自然辩证法》第257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急烈程度。

黑格尔认为,在因果关系的链条里,不断出现新的实体,这种新的实体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既是因又是果,于是因果关系便过渡到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因果关系最近的真理。

黑格尔说:“相互作用首先表现为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实体的相互的因果性;每一个对另—个都同时是能动的、又是被动的实体。”《逻辑学辞典》542页。黑格尔所说的能动是指主动力,也就是说与运动方向一致的力是主动力,反之则是被动力,其实质就是力平衡运动时的位移方向与二力的夹角。

哲学观点几何化解说:主动力是指力与运动速度的夹角为锐角,被动力是指力与运动速度的夹角为钝角。力是运动原因,运动是力结果,也是力的表现。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是因果链条。

我很幸运,依据马克思的物质理论、革命的力学观以及辨证逻辑推演方法公式(即神圣的、绝对方法的三段式正、反、合),创立了辩证力学三定律:正题《万有斥力定律》,反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合题《斥力与引力和谐定律》。把开普勒的经验三定律转化为理论三定律,把开普勒的经验科学转化为理论科学。用数学证明了这个观点。实现了马克思哲学意义物理化,物理意义儿何化,由抽象形态到具体形态,由理性形态到感性形态,世界的哲学化的同时就是世界理性化,实现了可视化,从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性理论、力学观。完成了一个哲学难题和一个科学难题。是完成了一个哲学革命难题和一个科学革命难题。完成了一个跨世纪的、久攻不克的、国际性的科学革命难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