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Joe Strummer |
释义 | Joe Strummer, former singer, guitarist and songwriter for legendary punk rockers the Clash, died Sunday at his home in Somerset, England of an apparent heart attack; he was fifty. JOE STRUMMER Joe Strummer生于政治世家,很多歌曲以政治为题材,有浓烈的左派思想,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可谓是叱咤英伦乐坛,掀起朋克浪潮,1982年成功打入美国市场,乐队于1989年解散。 2002年12月22号下午身亡的主唱/吉他手Joe Strummer的死因为心脏停止跳动而辞世。这位50岁的庞克偶像在屋内跌倒,他的老婆Lucinda发现后试着急救,但没有成功挽回生命。许多音乐人带着沉重的心情哀悼Strummer的过世,U2主唱Bono在官方网站上留言:「The Clash是最伟大的摇滚乐团,他们为U2写下最佳守则...我们本要在一月碰面,跟Dave Stewart一起完成我们为曼德拉所创作的歌,这真是太震惊了!」;同感震惊的艺人还包括了Audioslave(音魔乐团)吉他手Tom Morello及音乐玩童Moby(魔比)等艺人。 当朋克音乐如火如荼的发展的时候,当性手枪乐队横扫朋克摇滚乐坛的时候,一支朋克音乐的新生力量正在迅速崛起,这就是The Clash碰撞乐队。朋克音乐发展为今天的这种繁荣景象,The Clash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76年,在朋克运动稳步发展的时候,几位英国小伙子在伦敦组建了The Clash乐队,他们是吉他手兼歌手Mich Jones、贝斯手Paul Simonor、吉他手Keith Lenine、鼓手Terry Chimes以及吉他手兼歌手Joe Strummer。同年,当他们出现在性手枪乐队的演出现场时,个性化的朋克音乐就为他们赢得了一致好评。9月,他们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101俱乐部朋克音乐节,这次演出使他们在当时的歌坛声名鹊起。但是Levine和 Chimes却在这是离开了乐队,他们走后,Topper Headon加盟The Clash乐队,此时的乐队才形成了组合的最佳状态。 1977年1月,The Clash签约CBS公司,4月份专辑《白色骚乱》推出,这是继性手枪《联合王国的混乱》后又一张朋克摇滚乐的力作,专辑中主唱激魂荡魄的演唱和乐队狂风暴雨般的演奏,在朋克乐坛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示出非凡的实力,这张专辑也因此排在全英排行第38位。 1978年,在朋克乐坛最不景气的时候,The Clash却依然在努力进取。一张以《给他们足够的绳子》为名的专辑高居全英排行榜首。专辑中那种无所畏惧、热烈狂放的风格使他们成为英国摇滚乐坛上一流的朋克乐队。1978年后,The Clash乐队开始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进军,在唱片热卖的时候,大开演唱会,这正The Clash最辉煌时期的开始。1979年末,《伦敦的呼唤》专辑推出,乐队在这张专辑中融合了摇滚乐及流行音乐的风格,对激烈的朋克乐做了一些改变,这张专辑获得了排行榜27名的成绩。80年,一式三份的专辑《桑迪尼斯塔》发行,专辑以一种向上的朋克精神打动人们,居排行榜第24位。此后,The Clash乐队一直在为朋克运动的发展而积极努力。1982年,专辑《争斗摇滚》居排行榜第7位,并获得了白金唱片奖,而在这时,Headeon离开了乐队,Chimesy又重新加盟。83年,《摇滚凯什巴》和《我是应该留还是应该走》两首单曲容登排行榜第8名和地50名,而6月份美国音乐节高达500,000美元的出场费,更让The Clash乐队处于顶峰状态。 在一切的成功之后,浮躁的情绪也在冲击着The Clash乐队,由于乐队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使他们的音乐直线下降。1985年,随着Stoumer和Simonor的离开,The Clash乐队解散。 II.纪念 向Buddy Holly安息地的公路位于美国德州卢伯克市阴郁的一角:那里有弃用铁道的残迹,货物仓库和外表陈旧的军用火药库。Holly简朴的坟墓就位于此处的城市公墓中,在普普通通的大理石石碑上,从不远处棉田飘来的花粉密密地铺了一层。 除了1979年在这里迎来了一批超乎热情的祭拜者之外,至今这块墓地未曾有些许变更。那次来的是4个身形瘦削的年轻人,他们身着黑色牛仔裤,黑色皮靴和皮茄克。他们在墓旁搭起了一座宛若坟墓状的帐篷。一开始他们还算神情庄重,仿佛恐怕Holly的灵魂不欢迎他们的到来,后来就演变成了一个狂欢派对。他们以其特有的方式纪念这位卢伯克的摇滚王子,而这4个年轻人就是著名的The Clash(冲撞)乐队。 当喧哗声散尽后,4个人都从自己口袋中取出一片拨弦片,放在Holly的墓碑上。随后返回当晚邀请他们的德州乡村歌手Joe Ely家中。The Clash那次应邀访问德州就是为了见识一下Ely的乐器,并去Holly的墓上走一走。在Ely家中,他们继续狂欢,而其中颇具天赋的鼓手Topper Headon由于过量吸毒而神智不清。 “麻烦制造者”--The Clash(碰撞)乐队是前朋克时期具有开创意义的乐队,也是这一时期在商业运作上最为成功的朋克乐队。最初是一支政治反叛乐队,然后逐渐吸收雷盖尔及流行摇滚的元素、MTV的运作。尽管后来他们逐渐偏离了朋克的路线,但他们的首张同名专辑已经成为了朋克摇滚的圣典,而1979年的专辑《London Calling》更是以其魄力和智慧树立了The Clash在朋克摇滚团体中的经典地位,并被众多的摇滚评论家推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摇滚专辑之一。富有传奇色彩的The Clash与Sex Pistols一起在1976年开创了朋克摇滚的高潮。他们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演和对歌迷的热忱已成为了一种经典。当其他的乐队还沉溺于对汽车和女人的幻想时,他们已经把眼光瞄准了社会的热点:失业、都市喧嚣、种族歧视、恐怖主义、黑帮火并,帝国主义,吸毒和警察腐化。 The Clash是历史上第一支在歌中加入Rap的英国乐队,也是第一支进入牙买加音乐名人堂的白人乐队。当他们于1981年在纽约时代广场演出时,引发了全城混乱。他们的第三张专辑《London Calling》(伦敦呼声)被评为80年代美国最佳专辑;而他们的第四张专辑是三唱片,但由于乐队坚持以单唱片的价格出售,致使The Clash陷入了破产危机。 有一种说法认为,“不看The Clash,不算知道摇滚乐”。的确,The Clash在舞台上全情投入,一下台就倒在化妆间的地板上,连一句话都说不动了。 Mick Jones生于1955年,来自英国工人家庭。其父母早年离异,而Jones从小就迷上摇滚乐,他解释道,也许是为了逃避生活阴影的缘故吧。他对Mott The Hoople、The Stones、The Faces等乐队很着迷,但他真正的偶像是一支美国前卫摇滚乐队The New York Dolls,Mick认为Dolls无所顾忌的音乐态度深深感染了他。 到了1974年,他在一支名为The Delinquent(过失者)的乐队中弹吉他。后成为Generation X乐队成员的Tony James回忆The Delinquent时说,“他们清一色长发过肩,奇装异服。在伦敦各个表演场所出没。我和Mick很快结识,我们发现了彼此的共同点,即都崇拜The New York Dolls,我怀疑他是我在英国唯一的知音。” 随后加入The Clash的是Bernie Rhodes,在一家酒吧中,他与Mick相识了。Mick回忆道:“我乐于和看上去有意思的人相识。当时Bernie戴着一顶帽子,我便走上前去说,你是钢琴家吗?他说,不是,但你穿的T恤我也有一件。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Tony James当时和Mick合组了London SS乐队,当他们问Bernie是否有意加入时,Bernie爽快地同意了,并想成为乐队的经理人。他的经营思想很有趣,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你们需要我,因为你们一无所有,你们没有自己的创意,如果你们想成为The New York Dolls第二,那是在浪费我的时间,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 到了1978年春天,The London SS解散了。Mick、Paul Simonon和吉他手Keith Levene另组了新乐队。Paul是个有天赋的画家,和Mick一样,他也毕业于伦敦的艺术院校。然而在毕业后他想当一个严肃艺术家的理想却渐渐淡去了。Paul回忆道:“我当时思维混沌,只是想着不应该呆坐在画室里过完我的一生,我想要更刺激的生活。”Paul亦是自小父母离异,缺少关爱。Paul说:“我小时候去什么地方都没有人管,在铁轨上玩也好,小偷小摸也好。”后来,他在伦敦一些风气欠佳的学校中出没,又参加了光头党,但也初步接触了各类先锋音乐。 Paul第一次应征时,Mick花了一小时教他吉他E调和弦,但仍未奏效。于是Mick决定让他试试贝司。直到CBS公司签下乐队前,Paul的技术才练到了家。Mick回忆说:“Paul后来的贝司技术令人叫绝,但开始时的确很糟糕。” 即将诞生的The Clash现在还缺一个主唱。Bernie认为The 101 ers乐队的Joe是合适人选。在预先观看了他的演出后,Joe正式加入。Joe根源摇滚式的吉他技术正是乐队所要的。他的睿智、乐观的政治远见以后都成了乐队的标志。The Clash曾有一首歌叫作“I'm So Bored With You”(你真烦人),Joe提议把标题改为“I'm So Bored With The USA”(美国真烦人),歌曲的意境就大不一样了。歌中反映的是美国文化对英国的侵略。一方面Joe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另一方面他在创新求变上也渐渐走向了极端。 在1976年时,记者Caroline Coon对The Clash进行了首次采访,这令她印象深刻。乐队指出,嬉皮士运动已经失败了。他们反吸毒,反流行,乐队的举止体现了两代人的思想冲撞。Coon回忆道:“我给他们照了张像,他们紧贴着墙,手臂上举,在Joe的衣服背面写着‘憎恨与战争’,这正是朋克的精神,即不要和平不要爱。The Clash政治主张强硬,充满愤怒,并向往无政府主义,这和传统摇滚不尽相同。当时成名的乐队纷纷逃避现实,而The Clash却勇于直面人生。” Mick表示,“我认为像Rod Stewart那样的歌手背弃了摇滚乐的理想。他们脱离了歌迷,对欣赏他们的乐迷来说,歌手的变节,意味着欺骗。” 1977年,The Clash以10万英镑的身价签入CBS唱片公司。在几十年后的今天, 他们出版的唱片已成为朋克的经典,快速的节奏,都市化的表达,挫折感与愤怒的情绪无不被人效尤。而他们的经典歌曲也让听众念念不忘:“Janie Jones”、“I'm So Bored With The USA”、“Garageland”(工地)、“Career Opportunities”(就业机会)、“London's Burning”(伦敦火灾),一曲曲都让歌迷听后热血沸腾。 在首张专辑热卖之后,Topper Headon加入The Clash担任鼓手,他的到来改变了乐队的音乐风格,他能自由游移于疯克、灵歌和雷鬼音乐之间。“有了他,我们不但有了鼓点,而且有了鲜活的生命力。”Paul如是说,Topper加入后的第一首歌名为“Complete Control”(完全控制),歌名源自Bernie的一句口头禅:“我要得到完全控制。” Rhodes为The Clash的第二张专辑请来了Sandy Pearlman,而他与乐队合作不愉快。作为制作人,Sand想迎合美国大众口味,而The Clash却不以为然。有记者指出,“The Clash嘲笑每个人,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如Sandy Pearlman,他们甚至当面取笑CBS的总裁。他们有时真可谓不知好歹。” 乐队前经理人Johnny Green评论说:“乐队与Pearlman的音乐理念完全不同。Pearlman的想法在Paul看来一文不值,这对The Clash来说是非常动荡的时期。” 但专辑最终还是完成了,与首张同名专辑相比较,内容更为深刻。 碟中“Guns On The Roof”(屋顶上的枪)一曲反映了乐队的一段经历: 那年春天,Paul、Topper和另外一些人正在排练场地等Mike来练歌,忽然有人突发奇想带上枪去屋顶射鸽子。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射杀的是私人所有的名贵比赛用信鸽。警察冒了出来,说接到报警有一群流氓在屋顶用枪对准火车。那时正是爱尔兰共和军恐怖活动猖獗的时期,所以此举非同小可。Paul和Topper于是被囚禁了起来,而Bernie似乎认为这对他们有好处。这引起了广泛的反感,成员们和Bernie的关系从此恶化了。Mike和Bernie之间更是常常针锋相对。乐队面临解散或是更换经理人的困境,此时Bernie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表示,“The Clash擅长于表达青少年的想法,但他们却不这样做。我苦心经营,却不料得此结果。Joe太懦弱,Mick是个自大狂,Paul太孩子气,而Topper却是个乡巴佬。现在他们想蹬了我,是唱片公司幕后操纵的,他们受了贿。” 在首次美国巡演后,乐队开始为下一张专辑寻找素材。在Bernie离开后,大家重新齐心工作。Mick的乡村曲风,Paul的雷鬼,Topper的迪斯科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乐队的下张专辑请到了一手造就The Who乐队的大牌制作人Gny Stevens,他工作极其投入,要求也很严格。但到了录音后期,他由于沉溺于酒精而常常误事,这令此次合作未能善始善终。但Guy的确令《London Calling》专辑到达了新的高度。紧接着,乐队的第二次美国巡演大获成功,在42天时间内横扫美利坚。 自从《Combat Rock》(战斗摇滚)专辑后,Paul Joe和Mick的关系急剧恶化。而乐队内部的人事变动也十分频繁:由4人变为5人,吉他手一直进进出出。Bernie也被请回来重任经理人。The Clash的内部愈来愈动荡了。在巡演时,Paul说:“我不和Mick说话,我们的合作毫无乐趣。我和Joe谈起过此事,我们是成年人,没有必要再忍受Mick的独断专行、喜怒无常了。在排练时,Joe直截了当地说,‘我们想让你离队。’Mick简直不能相信。而我支持Joe的意见。当时,Mick一定十分难过。” 事实上,Mick的离队是一把双刃剑。他一走,The Clash也就不复成为一个完整的乐队了。 Joe和Paul又使The Clash继续维持了两年。新召进了吉他手Vince White和Nick Sheppard。在第7张专辑,也就是由Bernie制作的《Cut The Crap》(别胡扯)后,The Clash于1985年宣告解散了,因为Joe和Bernie在音乐上的分歧也大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 而今,人们对The Clash怀念有增无减。外界曾盛传他们将会复合,但Paul、Joe和Mick都否认了这种可能。毕竟,现在大家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Paul成了全职的画家;Mick仍唱歌,并兼制作人;Joe成立了新组合The Mescaleros。唯一的安慰是,The Clash发行了一张现场专辑《From Here To Eternity》(从现在到永远),以志纪念。 有乐评说,有两种乐队:浪漫派和经典派。The Clash属于浪漫派,他们的着装、言谈都与众不同,他们的一切都是混乱的、无计划的。虽然The Clash乐队并没有坚持走下去,可是他们对朋克音乐的造诣却有着不朽的成就,他们无疑是一支优秀的朋克乐队。 III.后记 有人说SEX PISTOL是英国庞克的摇滚先锋,但是真正发扬光大的宗师地位的唯有THE CLASH!76年THE CLASH在SEX PISTOL的演唱会中担任暖场,因而在77年获得了一纸唱片公司的合约并发行第一张同名专辑,展开引领乐坛首波庞克风暴,THE CLASH为流行乐坛带来全新的声音与态度,有别Sex Pistol粗野混乱的无政府主义,Strummer带领The Clash将愤怒狂暴的情绪融合到音乐及文字当中,在78年庞克音乐潮流没落时刻,THE CLASH却毫无疑问的交出亮眼的成绩,并且朝向美国迈进。虽然这期间美国纽约市早就已经出现了庞克摇滚,但是THE CLASH 的专辑London Calling却成功的占领美国的乐迷,将沉默已久的庞克摇滚提升至大西洋两岸的流行风潮。 他们的专辑改变了以往庞克激烈的歌词与用力的摇滚,融合了流行的曲式,例如在London Calling、The Guns Of Brixton(PAUL SIMON跨刀谱写)表达出了阶级与经济挣扎的政治议题国歌,并被许多乐评认定为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专辑之一,不仅因为这张专辑具有完整的概念,它甚至为庞克音乐下了最完美的注解,几乎可算是庞克音乐的圣经。英国权威音乐杂志NME所举行史上Punk/庞克乐团之最票选,结果出炉后The Clash 压倒Punk 始祖 Sex Pistols并进一步成为乐迷心目中最伟大的庞克乐团冠军宝座。 Joe Strummer 2002年12月22号下午身亡的主唱/吉他手Joe Strummer的死因为心脏停止跳动而辞世。这位50岁的庞克偶像在屋内跌倒,他的老婆Lucinda发现后试着急救,但没有成功挽回生命。许多音乐人带着沉重的心情哀悼Strummer的过世,U2主唱Bono在官方网站上留言:「The Clash是最伟大的摇滚乐团,他们为U2写下最佳守则...我们本要在一月碰面,跟Dave Stewart一起完成我们为曼德拉所创作的歌,这真是太震惊了!」;同感震惊的艺人还包括了Audioslave(音魔乐团)吉他手Tom Morello及音乐玩童Moby(魔比)等艺人。 The Clash 专辑: 1977 The Clash [UK] 1978 Give 'em Enough Rope 1979 The Clash [US] 1979 London Calling 1980 Sandinista! 1982 Combat Rock 1985 Cut the Crap 1999 纪念专辑 From Here To Eternity Live 2000 纪念专辑 The Singles 2003 精选全回顾——The Essential CLASH 【唱片曲目】 Disc: 1 1. White Riot Single Version 2. London's Burning 3. Complete Control 4. Clash City Rockers 5. I'm So Bored With The U.S.A. 6. Career Opportunities 7. Hate & War 8. Cheat 9. Police & Thieves 10. Janie Jones 11. Garageland 12. Capital Radio One 13. (White Man) In Hammersmith Palais 14. English Civil War 15. Tommy Gun 16. Safe European Home 17. Julie's Been Working For The Drug Squad 18. Stay Free 19. Groovy Times 20. I Fought The Law Disc: 2 1. London Calling 2. The Guns Of Brixton 3. Clampdown 4. Rudie Can't Fail 5. Lost In The Supermarket 6. Jimmy Jazz 7. Train In Vain 8. Bankrobber 9. The Magnificent Seven 10. Ivan Meets G.I. Joe 11. Police On My Back 12. Stop The World 13. Somebody Got Murdered 14. The Street Parade 15. This Is Radio Clash 16. Ghetto Defendant 17. Rock The Casbah 18. Straight To Hell 19. 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20. This Is England 专辑评价: 有些人说如果你只想收两张Clash的唱片的话,你不应该挑上面这张一共40首歌的乐队全回顾唱片,只要“The Clash”和 “London Calling ”这两张就够了。但不论这两张专辑是多么地无与伦比,有一点被忽视了,即乐队很多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没有收在这两张专辑里,包括象“Safe European Home”,“Stay Free”,“Bankrobber”,“Rock the Casbah”,“Straight to Hell”,“This is Radio Clash”和“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这些歌。这就是为什么要出这张2003年精选的原因,这张专辑弥补了以上两张合辑的沟壑。“The Essential Clash”是对“The Clash”和“London Calling”的总结,并且是对Clash作为一个历史上伟大的朋克乐队的全面回顾。然而这张合辑也不是完美的,其中很多了不起的作品录音都有瑕疵,最突出的就是“Gates of the West”,“Jail Guitar Doors”,“The Call Up”,“Armagedion Time”,“The Prisoner”以及“Protex Blue”,而“Sandinista!”里的选歌凌乱之极,感觉就象“Sandinista! ”这张专辑本身那样,简直是来得莫名其妙。然而我们确实应该承认,“The Essential Clash”为我们提供了一张乐队有史以来出过的最出色、最全面、最富有逻辑性的回顾专辑,它拥有的不仅是介绍性的价值,更值得诸位细致聆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