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友于 |
释义 | 何友于(1925―1948),福建省福州市人。1927年1月出生于福州台江十木间角海关职员家庭。1944年初,中共地下党员林白因病隐蔽在何家治疗期间,何友于在林白的指导下开始地下革命活动,经常为中共地下组织传递文件情报。是年秋,日本侵略军为打通东南沿海通道以维持其在东南亚地区的战争,第二次侵占福州。何友于一家逃难闽北,何友于也迁居建瓯并转学到建瓯中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同年,由林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考入福建协和大学。1945年底任中共闽江工委(后改为城工部)学生委员会(学委)组织委员,受命在福建协和大学建立党的组织,联系进步学生组建“读书会”等外围组织,秘密传阅进步刊物,同时在原“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中考察和发展一批中共党员。1946年元月在福建协和大学建立第一个中共支部。1946年4月9日调任中共闽江工委委员,负责指导厦门地区的学生运动。相继组建闽江工委学委领导下的厦门党组织(即后来的厦门城工部)和台湾党组织。1946年8月,受命以闽江工委特派员的身份到闽北指导工作,指导南平地下党组织(即后来的南平城工部)和中共顺昌洋口支部(因抗战时期,多个学校内迁洋口镇,并由学校党组织创建洋口支部),并组建南平地下组织的秘密交通站。1946年12月,美军强奸北大女生沈崇的事件发生后,何友于与学委领导奔走于福州各个大中学校,发动学生举行罢课游行声援北平的爱国学生运动。1947年2月,中共闽浙赣区党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在闽江工委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工作部,统筹城市工作与城市周边的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随后,闽江工委在闽侯县龙山村召开会议,正式组建城工部,并研究和部署开辟“第二条战线”。会上,何友于被评为“开展工作英雄”,被任命为城工部地下军闽江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参与领导因省立福州中学学生遭暴徒殴和无理抵押引起的“三·二五”学潮和大规模的游行请愿,组织领导“福州海关布案”等一系列重大行动。1947年秋,何友于按照中共闽浙赣区党委的部署,前往泰宁县主持工作。期间深入农村联系当地党员并迅速恢复党组织,组建中共泰宁特别支部并在农村建立和恢复党的基层组织。“城工部事件”发生后,因何友于长期在城工部系统工作而受到牵连,1948年4月在泰宁受到审查,不久蒙冤遇难。1956年中央重新审理“城工部事件”后为被错杀的同志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何友于为革命烈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