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孔标 |
释义 | 中文名:何孔标 别名:何小碗子 出生地:江苏建湖县 出生日期:1882年 逝世日期:1953年 职业:淮剧演员 主要成就:创造了淮剧三大主调之拉调 代表作品:红梅阁;贵妃醉酒; 闹天宫 简介
何孔标(1882~1953)著名淮剧老艺人又名“何小碗子”,江苏建湖人。自幼习演徽剧,工文武花旦。在《红梅阁·放裴》中扮演李慧娘,身段稳健,行动轻捷;《贵妃醉酒》中扮演杨玉环,手舞羽扇,能摆出二十四个舞姿,造型优美。唱念善用阴阳嗓(真假音)结合,口齿清晰,嘹亮动听。练就了扎实过硬的武功,戏路宽广。中年改演文武老生,兼演花脸与丑角,并能演猴戏《闹天宫》与武生戏《五台山》、《罗成三挡杨林》等剧。在《芦花荡》扮演的净角,被誉为“活张飞”。 艺术经历何孔标自幼习演徽剧,工文武花旦。在《红梅阁·放裴》中扮演李慧娘,身段稳健,行动轻捷;《贵妃醉酒》中扮演杨玉环,手舞羽扇,能摆出二十四个舞姿,造型优美。唱念善用阴阳嗓(真假音)结合,口齿清晰,嘹亮动听。练就了扎实过硬的武功,戏路宽广。中年改演文武老生,兼演花脸与丑角,并能演猴戏《闹天宫》与武生戏《五台山》、《罗成三挡杨林》等剧。在《芦花荡》扮演的净角,被誉为“活张飞”。 根据淮剧的有关地方志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起,建湖的何孔标与骆步兴、骆宏彦、时炳南、倪福康、李玉花、嵇佳芝、华良玉、沈月红、吕祝山等人一起赴江南的上海、南京、苏锡常及杭嘉湖等地。随兄何孔德与韩太和、武旭东等先后组织淮戏班子,首演于沪上的太平桥小菜场戏园等地。其时又有大批京剧艺人加入“三可子”(淮剧前身)戏班。皮簧戏(京剧)与“三可子”同台演出,形成了继“徽夹可”之后又一演出新格局――“皮夹可”,后又称“京夹淮”。 民国初,随兄何孔德来沪改唱淮戏。擅演《打侄上坟》的陈东川、《大保国》的徐延昭、《取都城》的刘璋、《陈桥兵变》的赵匡胤、《下河东》的呼延寿廷或欧阳方、《雁门关》的潘洪、《九焰山》的武三思、《乡城会·送亲迎礼》的乡下亲家母与《拾玉镯》的刘媒婆等。尤以扮演《祥梅寺》的了空和尚与《活捉三郎》的张文远见长,对走矮步、耍佛珠、耍甩发与喷面彩等技巧皆有独特之处。 何门弟子著名的淮剧文武小生八大流派之一杨派创始人的杨占魁14岁拜师何孔标学习淮戏、文武小生李神童也何之弟子。 据上海地方志文艺志有关早期的排戏制度中记载,何孔标为当时的说戏师傅之一,著名的淮剧文武小生八大流派之一杨派创始人的杨占魁14岁拜师何孔标学习淮戏(现代的淮剧前身)、文武小生李神童也何门之弟子。此外何孔标侄儿何叫天、侄孙何双林均为淮剧名家。 贡献何孔标与琴师戴宝雨及演员谢长钰陈为翰一起,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的板式,共同创造了新腔,用四胡(后改为二胡)取代单纯的锣鼓伴奏,因该腔运用胡琴伴奏,把行腔拉长,称之为[拉调]也即淮剧的三大主调之一。 侄儿何叫天、侄孙何双林均为淮剧名演员。 代表作有《红梅阁》、《贵妃醉酒》、《闹天宫》等,在淮剧界享有盛誉,人称“元始天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