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喝汤 |
释义 | 简介南阳人将吃晚饭习惯的称为“喝汤”。说是喝汤,其实馍、饭、菜都有。亲友乡邻见面,互致问候,也常问“喝汤了没有?”。 来历以“喝汤”代替“晚饭”,来源于一段民间传说。据传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被明成祖朱棣封到南阳为唐定王。他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建造了豪华的王府和王府花园,仅王府宫殿就有800多间。南阳百姓满足不了王室的挥霍, 朱柽就强令百姓把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两餐,节余一顿饭的口粮全部上交王府。有位在王府花园修垒假山的老石匠,终日劳累,饥饿难忍,夜晚回家后就挖些野菜熬汤充饥。不料被在王府山上赏玩夜色的朱桱发现了炊烟,即命人把石匠抓来审问,问他为何大胆违反禁令。石匠辩解说没有做饭,只是煮一点野菜汤。朱桱派人去揭锅查验,果然是野菜汤,石匠才得幸免一死。以后老石匠每晚回家,都煮点野菜汤喝。人们都纷纷仿效。为了躲避王府的追查,傍晚见面时都互致问候,问“喝汤了没有?”这种习俗保持至今。 喝汤的讲究“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认为吃饭若是不喝汤,就称不上一顿饭,而且吃得不舒服。 很多人以为,喝汤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殊不知,只有科学地喝汤,才能既吸收营养,又避免脂肪堆积。在这方面,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饭前先喝几口汤,有利于食物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饭前喝汤可使胃里的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腹感,降低食欲。餐后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 餐前的汤怎么喝也很有讲究。老火汤、煲汤其实不适合餐前喝,因为其油盐含量很高,多喝反而不利健康。最好选择口味清淡的蔬菜汤,不仅爽口,还不会增加过多的热量。经常感到胃胀、烧心、反酸的人通常消化不好、胃酸分泌较少,不宜餐前喝汤,因为这样容易冲淡胃液,更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患者,在外就餐尽量别喝汤。餐馆做汤除了加入盐外,还要加入等量的鸡精、味精。鸡精的钠含量大概相当于普通盐的一半,而味精含钠量大概相当于盐的六分之一。所以,那些鲜美异常的汤钠含量非常高,对健康不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