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桑城 |
释义 | 汉桑城是一座世界上最小而又最奇特的城,位于河南省新野县城中心。面积十多平方米,城高2.7米,没有城门,没有城楼,只有11个城堞。城内上有一株枯枝苍劲、霜皮虬柯的桑树。据传此桑乃关羽常系战马之树。至明代,当地官府又为古桑砌一匝仿古堡式的城垣,故名“汉桑城”。 简介在我国“三国旅游景点线上”,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新野。而在新野境内有两座千年汉桑城。而这称“城”的地方,实际是两处长宽不过3米的古迹建筑。建筑内有两棵千年汉桑,一棵名曰“关植桑”,一棵名曰“关宿桑”。这两棵历经千年沧桑且富有传奇色彩的汉桑,被当地人奉为“神树”,加以保护。因为它传颂着三国名将壮穆候关羽树下爱民、助民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公元201年至206年(建安六至十三年)刘备、关羽、张飞雄踞新野,筑城练兵,运筹帷幄,三请诸葛亮,决策《草庐对》,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魏、蜀、吴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传说河南南阳地区新野县县城的中心,有一高不过一丈、宽不足八尺、墙头有城垛、城门有石碑镶嵌的小城,城中围一株汉代古桑,故名汉桑城。相传东汉末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驻军新野,请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宽仁爱民,纪律严明,深得百姓拥护。某日,关云长因一心阅读兵书,疏忽了拴于门前桑树下的马,那马啃坏了房东的桑树。诸葛亮得知此事后,立即治了关云长的罪,并罚其另植一颗桑树,作为对房东的赔偿。此桑树相传即为关所植。民间传说或许有后人附会之处。但此桑树确属二千余年之古物,是我国种桑养蚕悠久历史的见证。 景点描述汉桑城修得小巧玲珑,七弯八叉的枯枝伸出城外,远处望之,犹如一个古秀的盆景,典雅有趣。古桑老态龙钟,躯干如铁,巨大的枯枝扭曲着身腰,裂着缝隙,抖掉满身甲皮,犹如化石一般坚硬,使人壮心不已,感慨万千。 “关植桑”着落在新野县城西边,汉桑小学院内。这棵已有1800多年的汉桑树周围,砖砌着一圈围墙,墙头砌着一个一个城垛,城廓前壁镶嵌着石碑。千年古桑,发出鲜绿的嫩芽,显得生气蓬勃。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处小小的建筑如此出名?原来,我国历史上一个很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东汉末年,刘备、关云长、张飞驻军新野,运筹帷幄以图大业,后刘备集纳方方面面的意见,三顾茅庐,在隆中请出了诸葛亮。自从诸葛亮当军师后,采取了很重要的两项举措,一是宽仁爱民;二是抓军中纪律。就是这两条,赢得了百姓赞颂。一天,关云长从操场归来,将自己的坐骑赤兔马拴在门口一棵桑树上,随后进屋一门心思研读兵书去了,不料,因为这匹马饿了,把树叶、树枝、树皮啃了个净光,没几天,桑树干枯而死。这棵桑树的主人,正是关云长所住的房东--张老汉。诸葛亮得知这一消息后,找到关云长,重申了爱民纪律,要关云长自觉补栽一棵桑树,以示对张老汉的赔偿。关云长开始想不通,认为这是诸葛亮给他难堪,进而仔细思考,觉得诸葛亮的话十分有道理,宽仁爱民,抓军中纪律,就得将兵一视同仁,己不正,焉能正人?于是亲自从市井上买来一棵桑树,高高兴兴地栽到了原处,并再三向张老汉赔礼。 为了不让这棵桑树再遭损失,关云长又带领官兵,围着桑树,建造了一座砖筑护桑城池。久负盛名的“汉桑城”便由此而来。 自新野县城北上15公里,便是三国古镇沙堰。如今,沙堰镇政府院内有一株粗大的桑树。当年,曹操亲率50万大军杀奔新野。诸葛亮制订了先烧后淹曹兵的周密计划,派关羽在沙堰埋伏。激战前夜,关羽和袍睡在这棵桑树下。曹军杀入新野空城后被烧得焦头烂额,大败而逃,渡河时被关羽提闸放水淹死众多。为此,后人又仿照新野县城内的汉桑城,建起了另一座汉桑城。 2007年,新野县对汉桑城进行了翻修,使用了水泥和新烧造的青砖。城体由圆形变为方形,占地面积也扩大了几倍,改变了古迹的原有风貌。 现如今,由于种种原因,古树枯萎。 相临景点* 鸭河口 * 水帘禅寺 * 张衡墓 * 山陕会馆 * 淮源风景名胜区 * 医圣祠 * 武侯祠 * 汉议事台 * 丹江风景名胜区 * 菩提寺 * 博望坡遗址 * 恐龙蛋化石博物馆 * 福胜寺梵塔 * 老界岭自然保护区 * 哪吒故里 * 龙潭沟风景区 * 丹霞寺 * 泗洲塔 * 花洲书院 * 石人山南麓风景区 * 汉桑城 * 内乡宝天幔国家地质公园 * 南阳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